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何荷鸣(hehemingHHM)
看起来无论每个人对社会发展的看法是什么,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从漫长的历史看,社会发展到现在无论多么缓慢或者经受战争的洗礼,都是不断进步的。今天在各种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的流行下,几乎每个人都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而同样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未来机器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时代,人们今天的一些努力还有必要吗?
类似的,当机器都可以独立做好几乎所有的事情后,那么现在的人们究竟是去提前做那些具有稀缺价值的事情更有益还是依旧做着传统热门更有益?
第一次思考这样类似的问题还是在上大学,当时很多同学都在积极的考驾照,而当时我多次拒绝。理由是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就普及了,没必要大热天晒成狗或者听考官粗鲁的骂。
现在距离当时的理直气壮已经四年过去了,这中间也不断面临各种毕业的同学考驾照的事,而我的反应都是“爱学不学”。
后来再一次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在重新拾起英语的时候,虽然生活和工作都不需要英语,但是就是想看到更大更精彩的世界,这也是曾经痴迷读书的原因。然而开心轻松的APP一年用下来竟然也没让自己提高多少。后来看了《人人都能用英语》之后开始“苦哈哈”的一词一词的翻译电影字幕,这样一个电影下来居然就突飞猛进了。
在未来的理想状态下,现在做这些事情都是纯粹的浪费时间,而且还是在明明理想未来也并不是太远的情况下。然而,从来没见过有几人在明知道自己未来会死的情况下,就真的选择躺床上等死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在明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愚蠢”的生活着,还会想方设法给生活找各种乐子或者意义。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误以为一个优秀的人或者一个优秀的事业是不会被快速取代的,但是最近几年出现的那句“取代你,与你无关”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在最早看滴滴打车等风靡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嘲笑:等未来无人驾驶技术普及了,谁还会用滴滴打车呢?白费了那么多力气和资本就是等着可想象的未来取代自己的。
姑且不论这言论合理与否,只是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过程,但是从来没见过什么时候海水因为这个必然的定律就停止波动的了。相反,无论有没有风可能都会起浪才是真的。
无风不起浪的从来都是小溪小河,漫长的生命如同一潭死水。
技术的进步以及普及更应该成为追求进步的一个理由:因为新技术的普及,往往意味着曾经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的老法子都可以抛弃了,用更新更好更舒服更有效的方法辅助自己可以更快的达成目的。从而进步更快。
类似曾经看书只能看纸质书,不便于携带更不便于保存和寻找相应的资料。但是在电子书发达的今天,看书可以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连光线都是可调节的。
虽然事实上对自身的要求不会因为技术的发达而减弱,甚至因为周围进步的人更多所以反而更应该注重自身的进步。换句话说,技术能够承载的还是技术那部分,而不是反客为主取代人们自身的努力。
人们早就不再需要钻木取火获得光明了,光明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空气,但是钻木取火所需要的那部分力量转化到别的方面了。
同样,所谓的关于十多年后的未来的“提前准备”更可以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和自我安慰。问一个原始人不需要为光明和温暖忧愁了他会选择干什么,那也会是希望更多的获得食物和地盘,而不是希望获得一个苹果手机。
大部分人觉得生活辛苦很大程度上因为平时做的最多的并不是能力上的提升,反而是“花边”上的提升以及时间上的大肆给予。最明显的鉴别就是每天睡前回味自己的一天,究竟是感觉充实踏实还是空虚无聊。思考不深入只会导致事情没有理想的成效,类似的减肥就觉得是需要自己节食一样,但根本上是需要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这种看起来的一点点思考差别其实才是最终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别的关键。人生的路从来不是只有那几条岔路口,而是每一条路几乎无时无刻都是附着着无数岔路口的。换句话说,你以为想得不够于是就只是这点事,但实际上想得不够导致的就会是行为的不同,从而做出来的事情进一步影响价值观。
而价值观的不同也最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当你想“读书有什么用!”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一步的把自己推离那个圈子。你的思想以及周围的环境会进一步告诉你“读书就是没用的”。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或者真相是什么从来不重要,总之在你的世界里你给了自己一个非常可信的证据。
同时,本质上还是那么一点点小的差异,却会通过技术这个杠杆进一步放大。任何新技术的流行与普及之间都是有时间跨度的,也就意味着当一个新的技术普及开的时候,很可能那些乐于尝试的人们借助这个杠杆已经走得相当远了。当你发现并开始使用的时候,人家已经站在了巅峰的位置,本质的差距可能就是最开始的那一点点不同罢了
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事,即便是两个雷同的个体也意味着有区别之处,关键是怎么对待差异。如果只是无视,只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那么最终的结果也只会是渐行渐远。反而如果是正视差异同时想办法学习来弥补自身,差异会不会减小并不一定,但是一定会迎来自己人生的正面循环。
戴有色眼镜是很容易的事情,人们总是误认为奚落和嘲讽是良好友谊的表现,但是那只是人们为自己时不常的心理反应拉来的一块看似合理的招牌罢了。没有人会真正喜欢别人的嘲讽和奚落,只不过大多数人把这看成了“检验友谊等级”的愚蠢方法罢了。然而这样久了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自己看不到他人的闪光点或者说得再清楚点就是——拒绝看到他人的闪光点,即便看到了也会用思想和语言进一步诋毁这个闪光点。
但最终,损失最多的是自己,不是吗?别人可以选择因为你的有色对待而远离,即便不远离也可以做到无视从而接着成长自己的。反而是你自己,真的会相信那个眼见的闪光点是个“缺陷”,是个“自己只要想于是随便做做就搞定”的事情,但其实这只不过是幻觉罢了。
也只能是幻觉,想一想即便是减肥这件事情,有几个人是最终能够把健身养成为生活一部分的?又有多少人来回反复尝试做过努力?换句话说,你以为自己很厉害,但是往往只有真的拿出作品才能算真的厉害。而不是空口无凭。大半情况下,人们只有在做了以后才会学会谦虚——因为真相就是自己做的真的不怎么地,羞愧也好自我挣扎也罢,总之有了进一步持续看清了事物的不易之后,才会谦虚。
这就跟熊孩子似的,没有几个人天生就是熊的,都是一步一步教出来。在过程中犯了错做了不好的事,明明应该受到惩罚至少是正确的引导改正,但是这部分是缺失的,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不知轻重”,这是典型的从小就把自己害了。
而说到突破,相对也并没有那么难,只是很多时候就需要想清那些看起来成就我们的东西和实际上成就我们的东西之间的区别,以及看起来阻碍我们的东西与实际上阻碍我们的东西之间的区别。
就好像看起来通过讽刺大法能够快速识别友谊级别,但其实只不过是自己的大脑和惯性使然于是造成了这个虚假的真相罢了。同样,看起来不用讽刺别人的方法不容易检验友谊,会造成额外的交友识别成本,但其实只不过是关上了一个天顶窗打开了一扇门。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立体”的,看起来再不喜欢的身上都有不少自己根本无法忽视的优点,同样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意识到什么叫后怕,什么叫曾经都是错的。也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进步的机会。
而如果只是妄想通过新的技术从而弥补自己这样的缺点不过是美好的幻想,因为一个习惯不改变的情况下,人们只会进一步延续这个习惯,从而做得更顺手。而不是因为有了新的技术,于是曾经的视而不见变成原来如此了。
换句话说,即便用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文具,自己不努力也没法得满分。
很多时候,比起来做事的不努力,人们更多时候是关闭了对外界的“好奇”。当不再有好奇心的时候,所谓的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也就自动消失了。这倒并不是危言耸听,不再有好奇意味着人们会逐渐对现状感到“满足”,而从做事中总结经验的举动更会进一步消失,从而进一步停止好奇,但是人总是需要成长的,因为社会在进步。
比起来所谓的对比未来科技普及应该如何应对,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反而才是更重要的事。虽然事实上无论是当经历的事情足够多,还是年龄足够大之后,人们普遍对事物的好奇会更少,但是保持更多的好奇心其实是让自己获得进步的关键。就好像无论什么年龄都会生病,这时候保持运动的习惯就成为了对抗以及建立新的习惯的关键。
事实上,很多所谓轻松补救的方法,都不如那些看起来更暴力做起来不轻松的带给人的改变和机会更多。
类似所谓的时间管理法,又或者建立新习惯的XX天达成等,事实上都更像瞬间满足人们对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切实的做到改变自己。然而,只有切实地改变自己了,那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才可能得到解决。
当每天的运动量足够的时候,就是不需要担心多吃一口会变胖的;
当赚的钱足够多的时候,同样不需要操心如何省下小钱的;
当生活中每天都是在各种好习惯中度过的时候,就是不用担心虚度光阴的……
与其去寻找各种方法和技巧来解决这些“难题”,不如切实的改变自己,从而改变生活。就好像与其想办法堵住一个漏洞,不如想办法盖好一面墙那样。
虽然“保持好奇心”和“保持运动习惯”一样都是耗费能量的事情,但是人们能够从中获得的绝对比失去的更多——不然基因不会那么傻,保留这种没用的东西。相反,如果任由好奇心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好像选择顿顿大快朵颐一样,看起来很舒服,但不过是让自己距离那个更好的自己更远罢了。
从生活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看起来建立在好奇心上,本质上是因为人有自知之明是很难的事,而有对外界感到好奇的心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理上的看到。人只有对自己的现状感到不过分满足,才可以有更进一步成长的需求。换句话说,人只有看到更大的世界之后,才会不甘于在底层次竞争。
很多时候我们看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问题,但其实问题本身就是答案。只不过这个“答案”还需要你去按照相应的步骤写下来才算合格或者说才算完成罢了。而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无论是有关个人的进步还是财富,又或者就是吃穿住行,当你看它呈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状态时,本身就意味着这道题你还没有解答出来。而解决的方法从来都是简单粗暴的,那些所谓的技巧,所谓的快速解决,只不过是看起来的捷径但其实最终会发现绕远都未必能有实效罢了。
虽然在以前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过“选择比行动更重要”,但是行动就是在解决问题,做好了选择就如同选择了一块肥沃的土地,接下来的则还是你需要撒种子好好耕作,然后有耐心的整天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除草除草,以至于有一天收获成果。
选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无论选水泥地还是选择云彩上,费半天力气也不会收获相应的成果——白费了力气。但是并不是说,人生就只是一道道选择题,事实上人生更重要的都是选择后的解答题。如果没有耐心耕作的解答能力,就算选择了遍地的沃土也是浪费资源,浪费自己的时间。
选择很重要,有耐心解决问题——更重要。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何荷鸣(hehemingHHM)
【更多深度好文】
关于独特性:《少有人走的路,反而更容易走成》
关于如何更好的失败:《如何成为一名积极的废人》
关于安全感与自由:《追逐安全感,只会失去更多的自在》
关于财富:《贫穷,是一种病》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rcdf8.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