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聚众造反的?
《礼记.祭法》上写的是“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意思就是大夫以下不能自己建社,要当地很多人一起搞个社
后世的考核是百户以上才能建社,两汉时期的“里社”就是这种社
按底线算这也是几百人了
然后就要搞社祭,不是那个社稷啊,那个就违法了……
定期搞社祭,那就形成组织了
这也的古人管同乡叫做乡党的原因
那个时候很难想象,我们现在对门邻居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叫啥名的奇观
《史记.韩信卢綰列传》:卢綰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
这里说的里就是里社的里,他们俩是真的从小一起参加组织活动的
另外还记载了他们俩同一天出生,然后“里中持羊酒贺两家。”
可见“里”里的人彼此来往很多,你同事生孩子,你也未必送羊和酒
《史记.封禅书》: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
这个丰枌榆社就是丰邑的一个社,名字叫枌榆社
应该是刘邦从小混的组织所在地……
丰邑当地人却这里的估计不少,不然他干嘛造反的时候先去这里搞了一次祈祷活动?
这个枌榆社就是当时的基层组织,但是未必是里社
因为刘邦是中阳里人,看名字枌榆社很可能是更高一级的社,是丰邑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社
不知道后来的社团这个词是不是起源于古代的社祭活动
但是古人肯定不是原子化的,也不是现代人所看到的宗族社会化
更像是现在美国的社区文化
住在这一带的人都在一起参加社团活动
包括并不限于俩家人同时生孩子和节日祭祀神明
到了服兵役的时候,也是同社的人一起去
上了战场,五个人为一伍,大概率也是同社群的人
真像今天征兵一样,同伍的人连口音都不一样,那就影响战斗力了
里社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祀天神和土地神
农耕民族祭祀这个理所当然
然后大家聚集在一起,肯定会讨论粮食收成和天灾人祸,总不能讨论哪个明星的八卦吧?
这个时候官方开挣某个新税,河堤垮了还不去修,隔壁某地的人都造反了,是不是全是重点讨论的话题?
政治问题就怕聚众讨论
他们讨论的时候又没有知乎小管家
万一当地青少年比较雄壮,又有一个老大哥很有威望
稍微有点事情,讨论的结果都是动手
当然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周边其他社区争夺水源,抢牛马,夺媳妇之类的事情而动手
可是出了什么大事,比如陈胜吴广振臂高呼……
没有刘邦,丰邑人就不造反了吗?
恐怕还要造反,还是在枌榆社开誓师大会
换个头领而已
他们这些人恐怕每年都在这里举行集会,然后去找别人打架
只是这次打的大了一点而已
祭祀土地的集会是中国古代造反的无数发起点
没有这种集会经验,陈胜吴广怎么知道如何演讲的?
现在问题来了
你参加过什么集会?
这些集会有人上去演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