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吃鸡嘛

in #chinese7 years ago

早上回顾邱岳的产品课,理想篇的没记住啥,但对游戏篇的共鸣颇多。到公司和吃鸡伙伴聊起了这个事情,我们玩这个游戏主要是因为能和小伙伴们在不同时空完成一件现实中不能完成且有意思的事情,这里面每个人的角色都重置。

大学老师的喜欢玩冲锋枪,喜欢抛头露面的暴走;全国各地跑做工程的喜欢玩狙,蹲高地瞄人;做产品和运营的喜欢中规中矩M416,喜欢落实林彪的三三制。一般还会空置个位置来随机个队友,聊的好就加好友回头在约,东北的人嗓门大人来熟,讲粤语的喜欢小团伙私聊。

另外一个点是吃鸡除了常联系的伙伴,那些不常联系的表亲们也都出现了,一下子可以组好几波队伍。至于吃鸡和王者两者的体验差异应该要放另外一个文章去讨论了,但在这一点上还是有共性的。

游戏产品的一个特性就是构建社群联系,让人们在一起有共同的事情做,有共同的话题。在社交关系上微信、QQ有着天然的优势,很自然的拉一个微信、QQ好友来做这个任务,这同时也丰富了微信、QQ用户的用户体验,相互促进。

而构建社群联系这个是每个产品要思考的事情,包括工具类产品。这里思考一个问题,类似电视、空调、冰箱、油烟机等产品如何构建自己的社群联系?如果能处理并运营好这个点,那么这个产品一定会非常亮眼。邱岳说大部分产品做社群联系都是运营给做失败的,并不是该类产品不适合做社群联系。

游戏产品的另一特性是构建意义,构建一个使用它的理由。吃鸡有绝地逃生,有军事演习,这样给上来就杀人找了个很好的理由。这让我想起了“你有多克制,你就有多自由”这个话,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在社会关系里必然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不能没有原则。一旦构建了这个意义,那么游戏里其他就没有原则了,想想会不会可怕。

那么让客厅类产品发生新的社交关系,这个意义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