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一唠叨叨魏的脑科学育儿经

in #cn7 years ago

看过《最强大脑》的观众应该对里面那个帅气睿智的魏博士不会陌生,他除了是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教授,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当得知他要开办一个科学育儿的线上课程时,我毫不犹豫的订购了。这么两个多月下来,还真是给我的育儿观念来了一次颠覆洗脑。也让我对另一位老师讲的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 养孩子,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位老师说:世界上的事儿分三类,第一类是不复杂的,比如生产一台车,第二类是有点复杂的,比如造个火箭,第三类是超级复杂的事情,什么呢?就是养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生产一台车还只是地球表面上经典力学的问题,火箭也只需要加大速度脱离地球重力,但养孩子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而且一经生产绝对无法回炉再造了。要知道咱们国家长征系列的火箭都已经更新好几代了,养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难道还要停留在过去吗?

魏博士并非是要给父母们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恰恰相反,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他最能清楚的认识到科学的局限性,因为真正的科学是不断迭代进步的。他其实只是把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带给了读者,告诉父母们怎样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养育孩子。

首先,家长最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的成长?魏博士概括为智力脑、情绪脑、语言脑、运动脑、创意脑。网上有个笑话说中国家长心目中的理想孩子:小时候胖、上学成绩好、毕业挣钱多。仔细想想,这几样特质并没有必然联系。现代社会人的成长成才,已经越来越依靠综合素质的比拼了,而其实在儿童时期正是培养这些综合素质的黄金阶段。如果小时候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当个乖宝宝,长大后有怎么能期望他们大胆、勇敢、创新呢?

其次,不要低估孩子的大脑"暗能量"。所谓大脑暗能量就是指我们空闲发呆时,大脑依然在忙碌着处理各种信息,消耗着能量,也产生着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暗能量就像是创造力的源泉。我们在生活中喜欢给孩子各种标准答案,让他们死记硬背,这其实就抑制了他们大脑暗能量的生长。孩子们的脑袋其实就像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土地,我们大可以用各种开脑洞的问题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起来。魏博士建议家长们多和孩子们玩发散性思维游戏,比如一个可乐瓶都能够装什么?一根筷子能够干什么?不要急着给孩子们标准答案,让他们自由的放飞思想,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最后,仅在物质上喂饱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的语言天赋、运动神经、创意网络都需要家长们帮她们激活。国外有项研究发现,穷人家的孩子平均比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少听到三千万个单词,这种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家庭的孩子之间存在"单词接收量"的差异,对孩子们未来的前途有很大影响。或许我们在经济上各有高低,但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其实更需要父母的耐心。运动能力和创意能力的重要性更不必多言了,而抓住童年这个孩子成长的黄金期,培养他们对运动的热爱和兴趣,鼓励他们做出更多的尝试和创意,肯定会使他们收益终生。

之前看过一个广告片,讲的是大人们稍不注意,父母就都老了。倒过来看孩子,这种稍不留神的代价同样让人无法承受。再也不要说明天了,用心养育每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吧。

Sort: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rcdf8.blog.163.com/

很有启发。

很高兴对你有那么一点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