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荣辱

in #cn5 years ago

世上总少不了多愁善感的男女,他们在读过陶斯亮的《最后的贵族》之后不胜伤感。但问题是,何谓贵族?贵族今安在?贵族值得敬仰吗?你别指望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标准答案;但寻求答案这件事,就已经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mp50033371_1450833407314_2.jpg

古代贵族

一说到贵族,一些人就不免诚惶诚恐起来,仿佛锦衣玉佩的贵族已在跟前了。有些人则将所有想得到的人类优点,一股脑儿全堆到贵族身上去。好在我等俗人均未见过贵族,不辨真假,无话可说。但多少引发了一些对贵族的兴趣。

那些一提起贵族就激动不已的人,多半是将中国当成欧洲了。地道的中国人,对贵族话题的反应远没有那样强烈,因为中国自古就少有贵族。说中国是一个官僚的国家或许没问题,但说中国是一个贵族国家,就无人相信了。

何谓贵族?如果仅仅将它当作一个社会学名词,而不参入什么道德教化的含义,其界定就应当大致如下。贵族是满足如下条件的人士:

A. 具有某种法定的特权,包括对一定财产的支配权。

B. 其身份依法世袭继承。

其中用到的法,无论成文法、习惯法均可。

对贵族具有美好想象的人,肯定会不满意这个定义:还有文化、教养、风度、德行呢?我不能将这些东西加入定义,倒不是说贵族一定没有这些东西;但这些不应是贵族的标志。正如说到“学者”时,只能说他是“研究学问的人”;如果进而说是“研究学问而成就辉煌的人”,就画蛇添足了。那样一来,遇到平庸的学者该如何归类?

贵族的财产包括土地、不动产、奴婢等等。要写入财产支配权的理由是,否则,那些世袭某种职业特权(如史官、医官、巫祝)的人就自动成为贵族了。好像还没有人认为司马迁是贵族。但是,在世代继承中贵族财产可能逐渐损耗,以至于耗尽,因而成了破产贵族或者破落贵族,其中不免有些人形象、风度犹存,是否应属于贵族,那就是一个时尚与习俗的问题,不去深究。

如果认可上述定义,在谈到古代贵族时,大体上只能以秦代为界:先秦时代是贵族时代,而“后秦”时代的贵族,就只是一些罕见的例外了。既然如此,说中国历史上出现贵族并不是一种主流现象,并不为过。

于是,对于贵族的兴趣,自然就集中到先秦时代。先秦的贵族就是诸侯、公卿及其后裔。那时的社会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型:顶端是周王;王以下是诸侯;诸侯以下是公卿、大夫、士人乃至庶民、奴婢等等。

随着历史的变迁,身份世袭的等级逐渐上移、范围逐渐缩小,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就有显著差别。例如大夫在春秋时代普遍世袭,而到战国时代就未必了。贵族的特权来自上一级贵族或周王的封赐。特权得到周初已奠定的制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封建制度——的保障;而特权意识则凝结在社会心理及文物典籍中,尤其在儒家的经典中,并内化为民族基因存留至今。

在社会大变动时期,人们往往感時伤世,痛惜古风不再。这种痛楚,先秦人早就体验过了。春秋战国之际,正是一个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动时期,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严格的等级制解体,身份的上下流动通道开启;贵族可能沦落为平民,而平民则可能上升为权贵。

孔夫子的先人为宋国与鲁国的贵族,且有殷人的血统。如果不是孔夫子混出点头脸,使其后裔成为几乎“万世一系”的贵族,也许其子孙就将加入平民队伍,哪能享有后来的“文宣王”那种荣耀?

贵族意识

有“贵族崇拜”的人想必认为,贵族血管中所流动的血,就是和我们不一样。而较真的人则很容易通过检验证实,其实贵族的血并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只是其身份而已,而身份是社会赋予的,而且并非不可改变。

但人们还是觉得,在举手投足之间,似乎贵族就是不一样。这就是因为,有一种所谓贵族意识——或者如今天许多人常说的贵族精神——在支配着他们,而我们却没有那种东西。不过且慢自卑!我还根本没有说到贵族意识是好是坏呢。

与其列举贵族意识甲乙丙丁,还不如先探究一下,贵族意识的源头何在。说来很简单:贵族意识就来自他们的特殊身份!你或许会立即说:又引证马克思啦,存在决定意识嘛。马克思当然这样看;但我相信理性的学者大多都会这样看,因为人类的经验就是如此。至于个别人坚持认为贵族意识基于其血统,那是他的权利,不听也罢。

贵族意识的内涵至少包括:
忠诚 处于等级金字塔的某个位置上的贵族,一定认为他身处其中的那种隶属关系,是天经地义的,应当恪遵不逾。因此,贵族的忠诚,首先就是对他身处其中的隶属关系的忠诚,因此也是对给予他身份的上一等级贵族的忠诚。

义务感 贵族对于效忠对象——他的领主、封君、王侯等——有一些由制度或习俗所固化的既定服务,他必定不假思索地提供这些服务,为此不惜赴汤蹈火。这些就是他的义务,义务感就是对于承担义务的命定般的意识。

责任感 贵族对于他的保护对象——隶属于他的下一等级——的利益,有由习俗所固化的责任,他必定不计利害地去承担这些责任,责任感就是对承担责任的命定般的意识。

荣誉感 贵族满足于他所具有的身份,在对于丧失此身份的忧惧中,形成了对其贵族身份的自豪感与荣誉感。这种荣誉感对其行为产生两种规制作用:其一是,他得竭力维护其身份不致丧失;保住了身份也就是保住了荣誉。其二是,社会习俗决定了,一定的身份有与之相称的一定行为模式,他必须遵循这些行为模式,以合符他的身份;否则将有损他的荣誉。因此荣誉感促使他在行为上自律。

与荣誉感联系在一起的是羞辱感,这意味着,对于贵族身份的丧失,或其行为失范而背离身份,他都会备感羞辱。如同荣誉感一样,羞辱感促使他精心维护其贵族身份,并使其行为与身份相称。荣誉感与羞辱感合起来可称之为荣辱感,这是贵族意识中最重要的东西。

从以上表述看来,贵族意识所涉及的人群,局限在一个极狭小的范围内:等级金字塔中的上下两级。不过,贵族意识一旦形成,就如同任何人类意识一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它所由出的等级隶属关系,成为具有某种能动性的独立的东西,在其存在与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发生某种程度的泛化,影响及于范围更大的人群。这意味着,贵族会对某些非隶属关系的人,表现出一定的忠诚,或者尽义务,或者尽责任。这就大大强化了贵族意识的力量。

我已预先申明,没有预定贵族意识是好是坏。而这恰恰是人们最在意的。你想必已听到,颂扬贵族精神的声音已经响彻云霄了。难道贵族意识不值得充分肯定吗?

不过,至少在原则上,我还是要毫不含糊地指出:只能将贵族意识置于两可之间,即它可能是一种很正面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很消极的东西。既然许多人等着赞美贵族,不妨首先看贵族意识的消极性。过分拘泥于效忠或者义务、责任;过分在意荣辱,都可能误置德性,有失大节。屈原这个楚国贵族,或许是最具贵族风范的人物之一;但他以死节来表达对楚怀王这样一个昏庸之主的忠诚,或许太过了。晋国的介之推因“割股奉君”,即割自己腿上的肉让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充饥,就不是对君主应尽的义务。项羽这个楚国贵族,或许比村野流氓刘邦更可爱,但他为了保持贵族荣誉,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铸成一生大错,就未必是明智之举。

尽管如此,我还是倾向于充分肯定贵族意识的价值。贵族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无论它最先或者主要来自何人,一旦表现于社会,就不再纯属个人,而属于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许多人,并不限于贵族,也不限于同时代人。在某个人身上表现出负面的作用,未必在所有的人身上起负面作用。盲目的贵族荣誉感,让项羽误认姑息为豪放宽容,错失良机;而在司马迁身上,则成了建功立业的巨大动力。屈原对楚怀王的忠诚,或许近于迂拘;但在关云长身上,就简直是义薄云天!介之推的尽人臣之义务,有点不近人情,甚至有悖于人性;但诸葛亮鞠躬尽瘁,以报刘氏,则被历代称颂。

像忠诚、义务感之类的东西,岂为贵族所专有,难道不是人性中的普遍因素?但通观历史,不能不承认,这些东西唯有在贵族身上,才表现得最典型、最有力量、最能感召与启迪后人;贵族之后的任何人类群体,都不再有如此纯粹的表现了。不是后来人不及贵族优秀,而是在一个非贵族时代,纯粹意义上的贵族之风已没必要了。在这个意义上,贵族所表现的古风已成绝响。如果不是这样,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感慨于古风犹存抑或古风不再呢?这里的古风,除了指贵族意识之外,还能是什么呢?

现代贵族

在一个贵族早已远去的时代,居然还有贵族,岂不是很荒唐吗?但是,《最后的贵族》写的不就是贵族吗?今天,仍然有那样多的人留恋“贵族”一词,至少说明,今天人们对贵族的评价远不是那样负面,甚至可以说有几分偏爱。而且,在一些人的想象中,自己就具有贵族的高贵,就该算是贵族!

尽管没有人说得清楚、或者真正说过,什么人可算现代贵族,但贵族热已经席卷全国。你没看到无处不在的“贵族之家”、“贵族酒楼”、“贵族庄园”、“贵族学校”……,其中真的尽是贵族吗?

真还不能说,现代人与贵族毫不沾边。就在我们的视线之内,至少有两种贵族:潜在贵族与疑似贵族。

潜在贵族 就是《最后的贵族》中所描述的那些上等人。他们血统高贵,都是当代名人的后代;他们多少享有某些特权,比如住在某个你根本没有可能进去的大院中,能轻松“考入”北大、清华,或者能轻松地得到优渥的职业,这些都是他人可望不可及的。他们的职业、地位当然不可能直接传给后代,但他们的后代比其他人有多得不可比拟的机会,获得不减于父辈的职业、地位。对照前面提出的条件A,B,这些人已经非常接近于贵族了。

不过,仅仅一两代人说明不了问题,还不能肯定他们的后代能否一直继承现有的优势,因此,他们只能算是潜在贵族。他们肯定信心十足地认为,其子孙将是真正的贵族!你能欢迎这些贵族吗?

疑似贵族 如果一个人不仅地位优越、实力雄厚,而且风度翩翩、器宇轩昂、气度非凡,你该如何概括他?你会想到哪些能打动当代人的词?我猜想,你的选择多半是:此人真有贵族风度!“贵族风度”这四个字,今天就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褒奖了。当然,此人多半不是什么贵族,但不妨称之为“疑似贵族”,因为他太像贵族了。

在精明的现代人看来,疑似贵族的价值肯定不及潜在贵族;但在一般场合,或者在逢场作戏之时,疑似贵族的吸引力未必低于潜在贵族,因而仍然被人看重。

但问题是,疑似贵族真的接近于贵族吗?所谓风度翩翩、器宇轩昂,是内涵还是表象?我们用以描述贵族意识的那些词:忠诚、义务感等等,为什么此处一个也没用呢?这些东西可不是风度,哪里能一眼看透?完全可能,疑似贵族根本就没有什么贵族意识。他疑似忠诚,却只会奉迎;他疑似能尽义务,却只会阿谀;他疑似尽责,却只是殷勤;他疑似有荣辱感,却只有虚荣心。他很可能就是一个伪君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语),一个芮成钢!这不比没有风度的普通人更坏吗?

我宁愿相信,疑似贵族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是例外的极端情况。没有什么理由能够断定,你所遇到的每一个风度翩翩的人都是伪君子。对于所有你无从确判的疑似贵族,不妨一概假定其为真君子,除非那会让你无端受害。干嘛要对所有人都作最坏的设想呢?要想当现代的贵族吗?哪能一个早上就成!就是从“形似”做起也行,或许进而可达“神似”之境。一个众人都争相礼让、儒雅、高洁的社会,总胜似一个遍地狼烟的丛林社会。

我宁愿生活在一个到处是谦谦君子的社会中,也不愿落到一个粗鲁无文的环境里。如果贵族意识真的有助于改良今天的社会风尚,即使暂时只是表面的改良,对于贵族意识也该诚心礼敬了。

Sort:  

Congratulations @ancient-light!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You distributed more than 4000 upvotes. Your next target is to reach 5000 upvote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To support your work, I also upvoted your post!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