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CAT)与机器翻译(MT)

in #cn5 years ago


我转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劳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绝望。

传道书 1:9

耶和华啊,我们在你行审判的路上等候你。

以赛亚 26:8

重启“释经讲道工作坊”,重新强调了一遍释经框架的三个要素:

  • 原则:释经的神学、哲学和形而上学
  • 流程:释经的步骤
  • 工具集:一切可以采用的工具集合——注释、词典、框图、语法分析……

多年之前,我打算进入翻译领域时,实际上采用了同样的框架和要素来搭建我的神学翻译事工。

我花了不少时间来调研和学习专业译者们使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CAT——Computer Assistant Tools)”,最后选择了一款软件:MemoQ,认为这是我用得最顺手的工具。

简单插入几句闲话。如果有人打算以自由翻译为业,需要注意三个方面,才有可能获得长远的成功:

  • 专业化。在人类和计算机翻译的竞争事态下,一个没有精通专业的译者,在10年之内不可避免被计算机淘汰。所以需要选择一个计算机进入门槛较高的方向,成为领域翻译专家/终生学习者。神学翻译是一个小众领域,但很不容易被计算机替代掉,其中涉及复杂的形而上学因素,大概没有教会愿意请一位“电子牧师”来为他们解经和讲道,也不会有太多的宗教徒愿意领受一台计算机为他们翻译和教导的神学。另一方面,神学翻译太过微妙,术语选择和思绪流转,有很多创意的权衡,计算机不太容易把握得准确。
  • 建立自己的品牌。客户的积累和业内的声誉,算是译者需要积累的无形资产。
  • CAT。如果您还没有使用CAT辅助翻译,或者说还没有让自己的翻译流程自动化,将来的翻译工业几乎没有立足之地。CAT辅助管理可以保证更好的翻译质量控制、跨项目的术语一致性,并显著提高翻译的速度。这三个方面可以决定一位译者在这个行业能存活多久。

MemoQ的价格昂贵,学习成本也相当高(所以,我并不推荐这个软件给心意不定的译者,也不打算为它打广告)。不过经过了一个项目之后,当我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和常用的术语库之后,后续的项目就变得比较容易了,质量和翻译速度也一直在稳定地提高。

我的许多客户都有一个常见的误会,认为CAT就是用机器翻译(MT)。许多编辑受过不良译者的欺骗,当译者无法按时交稿的时候,他们就采用计算机翻译快速地将文档做完,然后交给编辑去头疼。当然,这样的译者不太会得到下一个项目,以后只能改送快递或者到高校教书去了。

但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机器翻译是大为不同的两个事情。我在有些项目上会为我的译者采购google的机器翻译服务,帮助他们整理一下思路。但我自己并不用机器翻译来工作。有个公司曾经向让我翻译大量的语料以帮助训练微软的机器翻译引擎,但这种事情在我看来纯属自杀,自然是假心假意地讨价还价一番,然后以价格太低拒绝了。

最近有位朋友提到机器翻译的问题,引起了我一点兴趣,所以就在MemoQ上配置了两个机器翻译引擎,一个是微软的Azure引擎,每个月可以免费翻译2M字符。我试用了几天,按照我的做法,只是参考一下,每一句仍旧是自己在翻译,2M字节/月的流量应该是用不完的。从这个月的图上看,我只用去了区区200K不到的流量而已,而且流量最高的那一个柱状图,还是我在整理从前的项目时忘记关掉引擎的结果,并无任何实效。

在我的MemoQ界面上,机器翻译在屏幕的右下角,仅供参考:


针对这句话:

I recall listening to a sermon three decades ago in which a Native American evangelist spoke on John 3:16 by skillfully interfacing it with the part of Paul’s prayer in Ephesians 3 in which he speaks of the love of God:

机器翻译引擎的结果是:

我记得30年前,在听一次布道时,一位美国原住民传道者用约翰3:16的口道,巧妙地将其与保罗在《以弗西亚人3》中祈祷的部分相连接,他在其中谈到上帝的爱:

这种翻译结果当然是不能接受的,也反向证明机器翻译并不能提供可以接受的结果,甚至在神学翻译上连采用MTPE(机器翻译后编辑)的效果也满足不了。

不过,在MemoQ上配置了两个机器翻译引擎,想起来就可以打开其中之一,让引擎提供一点建议,还是很好玩。

也许我应当去某个翻译学院办一个什么专题讲座,介绍一下这些有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