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关闭所有会打扰到我的时间线产品,包括 微博、微信朋友圈、知乎、微信订阅号 等,到现在差多的坚持了一个月,想写写这段时间的感想。
缘起
某个周末的下午,原本计划着在用整个下午的时间来去给自己的产品增加一个重要的功能,结果在打开电脑的时候被一条微博消息所吸引,于是打开微博后,成功的留在了微博的 timeline 页面,于是开始一条接一条的刷着各类视频,当我媳妇提醒我该做饭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已经到了下午五点。现在回忆起来,对当时那条微博以及半天时间所浏览的内容毫无记忆,当天晚上我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反思。
我觉得我被微博强奸了
,用词虽然粗鲁了些,但是过程其实就是这样,被信息中段,然后不断的被夹杂着各种 肥皂笑话、广告、所谓的干货、心理鸡汤 的信息灌入脑中,还一刻也不让休息。
这应该是微博产品经理的成功,但当我清醒时,我却觉得这可能是最糟糕的产品设计,于是我发了一条微博说:“我觉得 Timeline 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交互”。 你还能找得出那种交互模式比时间线更浪费时间,浪费经历,浪费 buttery 的?我认为这是错的,我的这种行为需要改变,不能再被各种信息强奸,并且占用我大量的宝贵时间,我得抢回主动权。于是在当天晚上一个小时内:
- 我取消关注了微博 99.9% 的人(除了媳妇大人)
- 关闭了朋友圈入口,不接收朋友圈消息
- 停止接收 99.9% 的微信订阅号消息
- 删除了 60% 的手机 app (1个月以内没用过的删除,包含时间线的删除,新闻客户端删除)
疯狂的一个小时过后,我觉得世界一下子安静了,我又重新成为了主宰自己时间的 master
后来因为微信朋友圈的侵入力度比想象的要大,因为父母亲戚也在圈中,也不能完全屏蔽,身处外地父母只有靠朋友圈才能了解自己的情况,于是我改为只在一周的某个时间段打开朋友圈
收获
有些人会说,如果把这些消息都屏蔽了,那还怎么接触现代社会,这不是明显的在孤立自己吗,不会错过一些机会?现在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事实上我并没有觉得我有错过什么,反而觉得收获更多,这个月里,我用刷 timeline 的时间做了很多事情:
- 重新开始玩一些需要更多思考的游戏-象棋,在睡前或者空余时间,一天一局,因为是单机版的,不会有人催着赶着,在落子之前我可以有任意长的思考时间(我的手机里只留了这个游戏)
- 我开始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 我开始在 steemit 上写作
- 更多的时间陪宝宝
总结而言,我把用于刷 timeline 的时间花在了我更应该关注的事情上:家人
、产品
、思考
关闭这些时间线也并没有阻止我去获取消息,只不过我现在的做法是 把被动的消息提醒变为主动的消息获取
通过 feed 主动阅读,(就是我变上位的意思,哈哈),把时间线变为时间限
,每次限定阅读时间,一周的大小新闻和朋友圈消息其实都能够在1小时内简要阅读完
反思
我把一个习惯叫做 21 世纪习惯,那就是 拿起手机。看看周围的人以及自己,是否会有以下的情形发生:
- 总是不经意的摸出手机,不断的刷各种时间线
- 总是感觉手机会有新消息,即便没有也拿出来看看
- 甚至无聊到玩切屏
- 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却各自在埋头看手机
- 夫妻两人虽然人在一起,却都是自顾自的看手机
- 太累了太困了想要休息,却拿出手机不断的刷新闻,反而让眼睛更疲惫
- 。。。
不自觉的拿起手机这个动作其实涉及非常多的心理
- 躲避心理
- 无聊状态
- 被迫阅读
- 时间线的无限滚动
我觉得每个人可以做个统计,每天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的次数,如果有时间浪费统计更好,应该可以找到 app 做这种事,估计只有当我们看到数据后才能深刻的反思
在我将手机中绝大多数的应用和消息都关闭过后,我仍然会时不时的拿起手机,不同的是当我发现手机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看的时候又放了回去。而现在当我还没拿起手机的时候我会直接意识到,我干嘛要拿手机,明显能感觉出来自己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在降低了。
慢
最近在中国新歌声中重新听到《从前慢》这首歌,里边写的歌词真的很有意思,“车也慢,马也慢,见次面要大半天,手机电话都没有,联络不方便,所以只够时间爱一个人”
,慢了反而有更多的时间,联系不方便却更专一
慢一点挺好
我还把所有的通讯类APP(包括EMAIL)的NOTIFICATION都关闭了显示,每天用固定的时间打开看看。日子不再莫名被猴急。
🤝,我很早就屏蔽了系统消息,主要还是红点太难受
嘿嘿嘿,看红点难受,估计有点洁癖。。我也是哈哈
慢一点挺好,慢慢来比较快!
是呀,慢即是快
—— 第二个月,因为各种原因,又在玩朋友圈了,还好微博刷 timeline
算是彻底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