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喜欢一个东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这个东西真的不好,不值得喜欢;二是这个东西还行,但人们不了解,不知道这个东西还行。
人们不喜欢读职业教育,情况也差不多,
一是职业教育对一些孩子的发展来说,真的不算一个好的选择;
二是职业教育对一部分孩子发展来说,虽然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但孩子和家长对职业教育不了解、不认可。
70或者80年代年龄的人,特别是家是农村的,当初年升学首选中专,有个同学读了半年高中之后,又想办法回到初中,重新考了中专。本人当初也是争夺中专报考资格失败后,无可奈何地读了高中的。
当年之所以争相读中专不上高中,是因为读了中专,立马就是国家人,马上就能吃国家粮,吃大白馒头;
读高中,则还要背着煎饼包袱,苦读三年,再千军万马挤那个独木桥,最后挤不过去几个人。
家里有个父辈是县一中的,集中了全县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一个班50多个人,毕业当年考上本科、专科加中专一共也不到二十人;有个同学硬是复读5年才上了个专科,典型的八年抗战。
那个年代,刚刚摆脱饥饿的人上学没那么多家国社稷之类的远大抱负,估计现在很多人读书求学的目的也多是为了日后有个好职业,过上更好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一波又一波的高校大扩招,当初的千军万马独木桥,已拓宽为三车道、四车道的高速公路。现在读高中的孩子,除了极个别的,只要不挑不捡,总有学可上,一些高职学院录取分数已经降到了200出头。高校扩招带动了普通高中的快速膨胀,拉大了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差距,所有家长都会首选普通高中。
进重点高中,读名牌大学,读完本科读硕士,读完硕士读博士,最好能读博士后,这是绝大多数家长心中最为向往的孩子成长之路,前途光明,一眼望不到边;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优秀,即使现在不那么优秀,也会觉得有一天会突然彻悟,变得勤奋学习,到时候鲤鱼龙门,金榜题名。
有个笑话,一位孩子成绩不好的家长说读高中的理由,俺孩子考不上北大清华,但有清华北大的同学,将来可以相互帮衬一把。至于将来能否帮衬,自是后话,但可能性还是有的。
至于进入了职业学校,有些事情就成泡影了。最起码升学深造的路不是太宽敞,虽说也有对口升学,但也都是些不太有名的学校;基本就决定了孩子一生非常可能就是一线劳动者了。虽然都说劳动光荣,但中国国情,一线劳动者的地位决定了很多家长不甘心孩子再像自己那样做个普通劳动者,尽管最终还是要成为普通劳动者。
与职业学校的同志谈起来,普遍反映,来自农村的孩子反而专业思想更不稳定,就业挑挑捡捡,就业后不够安心。想想也可以理解,农村家长,没白没黑,累死累活,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就想孩子日后出人头地,改换门庭,不再受这种苦日子。他们的目标更远大,对学校的期望值更高,而现实给予他们的打击自然更大。
必须承认,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技能型操作性的人员,在当前形势下,与普通高中相比,有其天然的弱势。我们承认,对学习成绩较好,学习潜力较大的孩子,读普通高中比读职业学校会发展得更好,但对一些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读职业学校未必不是一条更为合适的成才之路。
Sort: Tr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