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文章《阅读应当从使用开始》,里面讲了自己所学到的高效读书四步法,今天就用这个方法来读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
花很少时间掌握一本书的关键问题是,要读书先得让书服务自己,因此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所读的这本书是讲什么的,其核心问题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接下来的读书过程中就能知道这本书的重点,从而花时间在主要问题上。
通过高效读书法读了《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 的“封面”、“目录”、“序言”、“结尾”,就已经知道这是一本讲成年人或职场人如何学习的书。
知道了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接下来我就尝试着讲一下,如果是我,该怎么教成年人学习?
在没读高效读书法之前,我的方法大概有:
1.付费参加课程。想学什么就报课程,付费是最省成本的方式;
2.复习总结反思。多去行动,才会在我们的大脑中行成深刻印象;
3.输出倒逼输入。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也可以写成文章。
在读了高效读书法之后,我的方法就变成了:
1.先找到自己所要学习知识的核心知识;
2.用自己的话先来禅述这个核心知识,问自己我可以用什么办法去做到;
3.了解学习这个领域最顶尖的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将自己的观点与之对比;
4.重点关注对自己有启发的观点,并将此观点从三个层面来分析:
a.自己观点和老师观点的主要差别在什么地方;
b.思考老师的观点为什么有用,以及它会起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c.这个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
写完了自己的答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作者采用的是以“拆书”为主,同时要求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方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和供组织学习的两种,个人学习是通过运用“便签法”,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依靠“RIA现场学习”,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已用。
不过,不论是供个人学习的“便签法”还是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其底层都跟高效读书法是差不多的,都是运用的“用自己的话来重述,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最后想办法应用”的方法。不同的地方在于,“拆书法”还讲了升级学习力的三个维度和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先来说说如果要我来升级学习力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会怎么做?因为我在读了高效读书法后,我已经知道了学习最有用的方法在于重述,内化和应用,我要升级学习力,我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勤能补拙”,多学着用学到的方法读书并且写成文章,多反思和练习自己做得不够好的方面。
至于让我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觉得还是要先学习牛人的经验,看看人家是怎么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这方面可以上牛人的课程或者看书。然后多留意,多积累各种知识的在生活中的运用,最后要经常归类整理,有意识的让各种知识之间产生联系。
说到要打造学习力,在《这样读书就够了》 这本书中,作者先举了“知行合一”的例子,因为大部分人都理解错了这四个字,王阳明之所以提“知行合一”,真正的想表达的是“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就意味着我们对“知”(知识和信息)和“行”(经验和行动)都要加工,这样二者才能在更高层面上“合一”。
怎么加工呢,简单说就是要在做“知”时会导致“行”的加强,而“行”又会反过来加强“知”。用作者的话具体说就是从追问和反思经验、分析和整理信息、内化和应用知识这三个维度开始:
1.用于反思的追问经验。先在A1便签(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写下遇到的问题,描述相关经历。追问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直到澄清了问题的本质,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上,再规划A2便签(目标与行动)的解决目标、行动方案。A1-I-A2
2.用于分析的整理信息。在“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刻意梳理信息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对A1和A2的思考也能够进一步帮助明确适用边界。I-A1-A2
3.用于内化和应用知识。把重述信息、联结经验、规划应用变成自己的习惯,甚至成为本能反应。避免附会旧知、活该、泛泛而谈,避免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I-A1-A2
这三个维度为什么能够升级我们的学习力呢,原因在于经验经过反思和追问可沉淀信息,信息经过分析的整理可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内化和应用可转化成能力。行动带来新的经验,阅读带来新的信息,反思带来新的知识……这样,我们的学习力就可以不断在体验和反思中循环、上升。
总的来说,就是做事情A,会导致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而这本质上其实是复利的知识。至于应用方面,做公众号,人脉,投资……都是复利模型。
再来看这本书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作者提出了三种思路:
1.从问题出发。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了问题,去追问反思,云咨询请教,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问题。梳理、总结重复出现的问题,分析其本质,确定其前因后果,在讨论中明确其适用边界,在追问中规划目标和具体做法。
从问题出发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更容易地对不同信息、能力进行赋值。换名话说,能明确对自己最重要的信息。明确书中哪些信息点最重要与明确哪些信息对我最有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能力。明确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后,可以很快地在A1和A2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校正。
2.从点到网。针对同事的经验之谜,部门总结的实战技巧、网上看到 的短文贴士、翻书得到的名言警句……进行分析和整理,写出一些便签,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榫卯合缝的对接信息。
碎片化学习本不是问题的根源,只是大部分人的碎片无法拼接。而善于学习的人,可以将碎片搭成高楼,拼出全貌。
3.从网到点。精心挑选特定领域的一本书,认真梳理这本书的框架体系。慢慢地,把根据书本整理出的便签填充到框架的不同位置,把其他书的知识或各种来源的信息也填充到这个框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填充进去。
在填充知识到框架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的地方仍然空着,那意味着这部分体系与你无关。你还会发现有些知识点放不安稳,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知识点本身的适用边界还不够清晰,二是你借来的这个框架需要升级了。在升级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调整、统筹,组织这些点的关联、因果、分类、边界。
之所以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是因为体系本身有多好,而是知识体系能够让人有稳定的根基和框架,不至于没主见导致盲听风是风听雨是雨,或者自大自满导致听不见任何意见。知识体系就像是整理有序的仓库,平时我们分门别类的放东西进去,当需要某样东西时我们也会很容易找出来。同时,在我们接触到新的信息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已有的体系来辩别这个信息到底是不是知识,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现有知识的利用效率。
在弄明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什么重要,以及它重要的理由之后,就可以来思考,这个知识体系我们还能够将它应用在哪些领域的问题呢?其实有很多啦,我们可以借鉴牛人的知识体系方法来打磨自己的自己体系,同时,我们还可以拓展到其它体系知识构建上,比如教育体系,金融体系,薪酬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等等。
《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刚买回来时,我就从头翻到尾的看了一遍,在看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了后面的内容忘了前面的内容,记不住,耐下性子看完后竟也没发现这本书有什么好的地方,还纳闷为什么这本书卖的这么好?
当我用高效读书法再来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能够清晰的知道哪些知识是这本书的重点,还能够让我在看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在自己给自己提问的时候,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更是主动的去寻找答案,看书也慢慢变得有意思,这样一来,我也很容易就发现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重要知识点。
同样看一本书,只是换了一种方法,就能让自己更愿意主动去阅读,从而也知道了什么是让书服务自己,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eric15, steemit上我觉得只需要静静读你的贴就值了~~~
作者是个很用心之人!
WARNING - The message you received from @rina77 is a CONFIRMED SCAM!
DO NOT FOLLOW any instruction and DO NOT CLICK on any link in the comment!
For more information, read this post: https://steemit.com/steemit/@arcange/phishing-site-reported-upperwhale
Please consider to upvote this warning if you find my work to protect you and the platform valuable. Your support is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