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观日出的好去处?如果能乘波音707沿着丝绸之路飞往巴黎,翻过阿尔泰山时,在一片茫茫云海间,迎着晨曦,目睹那壮观的场面,是有幸的;如果能在游弋太平洋中的万吨巨轮上,你睡眼惺忪,站在甲板上,突然擦擦眼,迎着天水相接的遥远的地平线,目睹那壮观的场面,当然也是有幸的。然而,平庸而又平庸得似我的人物,这都无缘。
一
公元一九九五年的三伏过后,终于有了一个机会。文章学界的朋友聚会屯溪,有意到黄山一游,我第一件事想到的就是观日出。天公就是不作美,从屯溪出发时,柏油路晒得松软,翻出黑里透亮的两条辙印,可在缆车间等到下午五点,等出了黑鸦鸦乌云一片。雨点拂进凉亭,我瑟索地蜷缩在廊柱拐角处避风;走下缆车,大雨倾盆,全身浇了个透。只好长叹一声:观日出的机会又泡汤了。
晚上,我们睡在工棚改装的“中档”宾馆(导游如是说!)的双层铁架床上,闻着恶心的汗臭,盖着粘糊的棉被,在昏暗的灯光中不时翻动晾在床沿的湿汗衫,听着老韩编辑侃神仙侃庙宇侃气功,几乎忘记这是黄山腹地的北海,明天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等着。
还在睡梦中,我朦朦胧胧听到敲击床梆的声响。有人悄悄在说话:“满天星,观日出!”“真的?”我下意识地作出反映。来过黄山的老游客说:这儿天气,乍雨乍晴,一天三变,选是没法儿选的。我冲出门一看,真是这样:北海的条条小道上涌出人流,手电光摇曳,还犹豫什么!
我这个人,老早养成一个脾气,不为人先,不落人后。去,也就去吧,跌跌跄跄爬上光明顶,扑在一块光滑平整的青石板上,两眼从树杈中射出去,见正中那一抹桔红色的云彩。我想:日头准从那儿出来!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半个钟头都过去了。我眼睛睁累了,也害怕眨一下,失去人生这最可宝贵的机会,那时捶胸顿足又有何用!记得1966年北京天安门检阅红卫兵的时候,十里长街凌晨四点就排好了队伍,里三层外三层在那儿站着。已经等了六七个钟头了,还舍不得蹲一下;如果就这么一蹲,错过瞻仰“红太阳”的机会,那是今生今世当牛作马也补偿不了的。当年就为这么“一睹’,提前几天不喝水;夹在里外不透风的人墙中,尿在裤子里也不会红一下脸,说一声“羞”。如果三生有幸,能亲睹“红太阳”的光辉形象那是多么的 …… 确实,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戏剧性场面,不管自己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只要参与了,成功成仁都在所不惜。
光明顶仍不断有人涌上来,能站得稳的地方都有人占住,黑压压一大片,分不清那是人头,那是树影。八月的北海,晨风吹拂,仍有丝丝寒意。有的穿上宾馆借来的棉大衣,有的披着垫床的毛毯子,这大概是与日出周旋的老战士;而我偶尔一试,靠着紧攥双拳的勇气,想到也不过十几分钟吧,抗抗就过去了。东边天际,涌动着云浪,飘过来,又盖过去,已经出现的一抹桔红渐渐退去,变得灰白,灰白中露出一溜山峰,有的像唐僧取经,有的像猴子捞月,有的像老鼠娶亲,姿态各异,任凭想象。我想,黄山黄山,不就是看山么?在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时刻,不也令人遐想连翩,诗兴遄飞么?为什么一定要勉为其难,看那十有九不遇的日出呢?我如大梦初醒,还不赶快追随队伍,准会丢在山旮旯里过夜的。
1995年?
怎么?那时高校常有这样的活动。
定是一次记忆深刻的观日体验。
我爬山最愉快的时候就是到达山顶那一刻,站在最高处往上下看
是的,太遗憾了。
厉害
谢谢光临阅读!
每座山都有她自己的独特魅力,唯有亲自爬过上去才能知晓~
尽管沒看到日出,体验了一把也值。
我离得泰山那么近,却也只是看过一次日出,有时特意去了反而真的看不到了!
还真是这样呀!有时想想会有点扫兴。
欢迎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