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加密貨幣目前的困境 — 交易速度太慢
長久以來,許多加密貨幣最為人詬病的點就是「交易速度太慢」。以比特幣和以太幣來說,每秒可以完成的交易速度大約是7筆和100筆。
以太坊創辦人Vitalik Buterin認為,區塊鏈目前面臨的是安全、效率和開放性三者間抉擇的困境,而目前無法做到三者兼顧,僅能三者取其二。而目前的公有區塊鏈,就是因為選擇了安全和開放性所以犧牲了效率。
目前的比特幣和以太幣都還是以POS作為共識機制,也就是說總是要耗費大量的算力才能完成交易。也因此當越來越多人在交易這些幣種的時候,有限的礦工就要共同消化掉這麼多的交易。
所以這也常常造成可能只是想要用比特幣/以太幣買個300元的披薩,但可能要付出500元的手續費的情況。
透過閃電網路解決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交易速度過慢的問題,比特幣和以太坊的開發者,分別提出了閃電網路和雷電網路的構想。這兩個構想在本質上是類似的,所以接下來會聚焦於比特幣的閃電網路,並會適時地點出雷電網路不同的地方。
閃電網路的特性主要有兩個,分別是「通道」和「節點」。這過這兩個特性的組合,大幅提升了比特幣交易的速度。
接下來我們分別介紹通道和節點的特性,幫助大家更加了解閃電網路的特性。
通道
你可以想像成通道是「雙方」共同放入某些金額並持有的銀行帳戶。而這個銀行的帳戶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雙方在一開始的時候可以決定放每個款項的金額進去,但是當雙方要把裡面的錢提領出來的時候,這個銀行帳戶就會自行關閉。
因此,一開始要放多少錢是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圖片取自Lightning Network, Explained
擁有這個帳戶的好處是,只要雙方都同意轉移某筆款項(兩者共同的簽章),這筆款項就可以近乎及時地在兩者之間交易。而這些金額交易的明細都會暫時被記錄在「鍊下」,不會直接被記錄在區塊鏈上。
圖片取自Lightning Network, Explained
當最後這個通道被關閉的時候,僅有兩者間往來的交易的「總和」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這樣的好處就是大大的減少需要不斷紀錄交易的情況。
節點
通道雖然可以讓兩者之間能夠快速且頻繁的交易,但這樣的特色卻僅存在有開通道的兩者之間。也就是當你跟其他人之間沒有開啟通道的時候,你就沒有辦法享受通道的好處,只能像往常一樣每交易一次就把紀錄記在鍊上。
但是另一方面,因為每開一次通道,就要預先把一筆錢放在通道裡。你可以預先跟很多開啟通道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也就是代表你必須把很多錢分散在不同的通道。
而節點的存在,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舉例來說,當A要轉錢給B的時候,他不用直接跟B開一個通道轉錢給他。A可以透過一個跟自己有通道的人(比如說C),且這個人同時也有跟B間有通道的話,那A就可以透過跟C的通道,將錢轉給B。
雷電網路的特性
在這邊我們不得不提一下雷電網路。閃電網路是比特幣社群提出來解決比特幣交易速度的方法,而雷電網路則是基於以太坊的一套解決方法。
雷電網路神奇的地方,是他不僅僅支援以太幣之間的轉移,而是支持所有ERC20 token的轉移。意思也就是說,所有的ERC20的token,都可以在雷電網路上轉移,而不是每個幣種都要建立自己的XX網路。
圖片取自Raiden Network
潛在缺點
前面說了那麼多閃電網路的好處,但事實上閃電網路還是有些潛在的問題,像是「
過路費」、「中心化」的問題。
過路費
先前有提到我們可以透過節點和其他人透過通道做交易,但是使用別人的通道也不是全然沒有代價的。當我們要使用他人的節點時,我們就要付出「過路費」,而每使用一次就要付一次過路費。
所以我們可以預見,當我們透過許多節點作為中介來交易時,就有可能要付出多次的手續費,而這多次的手續費累積下來可能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中心化
當我們需要使用節點跟其他人交易時,會漸漸地出現一些「超級節點」。這些「超級節點」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努力讓自己比一般的節點有更多的通道相連。而正因為比一般的節點有更多的通道,人們在選擇時就會傾向使用有較多個通道「超級節點」,這樣才能免去開多個通道的困擾。
但這就會造成大者恆大的問題,也因此有些人就會抨擊,這些節點本身就是中心化的現象,而跟區塊鏈本身的「去中心化」理念背道而馳。
參考資料
Lightning Network, Explained
Raiden Network
How does IOTA work?
Ethereum Sharding-FAQ
區塊鏈新職業:閃電網絡收費員(註:區塊勢會員限定文章)
區塊鏈的三難抉擇:如何兼顧安全、效率及開放性(註:區塊勢會員限定文章)
@linjiahung, 来来,老司机教你怎么成为cn-reader区的牛人:把 @rivalhw 的帖子全部读一篇,就算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