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个很特别的的城市。在过去曾被其他国家管治过。与内地曾有一段时间分开。结果虽然大家都是一样的传统文化。但因为社会风气和教育的不同,对同一样的事物的见解也会有差异。
而其中中秋就是一个好例子了。香港的中秋,其实融合了很多本地的文化和香港人的性格特质,构成了一个很特别的中秋。而且其文化亦有回流到内地的现象出现。
(图片来源:pixabay)
第一项想说的是饼卡。我曾经以为饼卡是全中国也很流行的东西。
但在内地的搜寻网一找之下,发现有关饼卡都是香港的网站。我就知道这种巧立名目的东西是势利的香港人所创造出来的。
什么是饼卡?这是一种类似优惠券的东西,可以先用一定的价钱买下月饼,然后到指定日子领取。
为什么说这种东西是势利的香港人所创造出来的?因为这是吸收金钱的手段之一。说心水清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这种东西根本就是期货的一种。只是发行商不是证券交易所之类,而是大型饼店。
巧立名目的说什么优惠券,先行预订,但其实当中是一种把自己利益更大化的小手段。
从以前开始,香港人就很喜欢使用这些赚钱的小手段去吸引他人。如你曾经以遊客身份到过香港,你就会发现香港人很喜欢出小手段对付遊客,赚更多的钱。
(图片来源:pixabay)
第二项是中西文化的融合
香港人的月饼虽然有不少还是传统的月饼,但在十多年前,已经走向西式糕点化的情况出现。从以前的冰皮月饼,到现在的雪糕月饼,巧克力月饼,果冻月饼,十多种年轻口味的冰皮月饼。其实很多外型是月饼,但本质已经是别的东西了。为的也是吸引大家去购买,巧借月饼之名但其实是在卖别的东西。
除了反映香港人很喜欢把中西文化融合外,也反映是其实香港人很多东西只剩下表面,本质什么的其实对他们来说不太重要。最重要是表面风光特别,内在的意义不要紧,能赚到钱就是最重要。
第三项就是香港人不懂饮水思源。
香港人在中秋上有很多吃喝玩乐还有赚大钱的点子。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中秋节的本质。正确来说,很多人都不知道中秋节的来源。
曾经有一个在香港很有名的面书专页搞了一个调查,在街上找了很多路人甲去问他们知不知道中秋节的由来。结果基本上是没有人能答得出来。因为香港人的性格,可不会去注重什么来源,什么原因。他们只是集中去看现在这东西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利益。是非常肤浅的一群人。
所以香港人有时也会自嘲自己是「港猪」,就是像猪一样,只享乐,什么也不去想,也不留意现今社会发生什么问题。
最后一项就是漠视传统
香港文化并没有对传统手艺进行保育。香港其实有很多传统艺术的高手。但不像内地般,内地在不同的观光地点有时都可以看到这些传统艺术的高手在表演。但香港人只会觉得他们不求变和没有价值。
中秋的传统灯笼就是一个好例子。手制的传统灯笼很漂亮,但是在香港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其实没有人会去注意这些艺术品。大家都宁愿去买胶制的卡通灯笼都不是去玩钱去买那些要花很多心血才能做出来的白兔灯笼和杨桃灯笼。使这项传统渐渐消失,也没有人去保育。就像吹糖和麫粉公仔一样,在香港基本上通通都变成了没有用的技术。
中秋虽然看似是很平常的节目,但其实当中也能发现很多香港人的劣根性在里面。希望这种性格,不会回流去其他地方就好了。
如喜欢的话,请赞、分享和追踪我!
Please upvote, resteem and follow me if you like it!
@linuslee0216
作者从中秋节,以批判的角度来反思,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尤其是自己批判自己——不见得其它地方没有这些问题,这点尤其难能可贵。
祝 @linuslee0216 作者中秋愉快!
视角很新颖独特,从小小的月饼看到了内地、香港的文化差异,以及香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赞!
个人认为应该是作为自由港以及殖民地历史原因,使得香港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体,和内地、台湾在传统文化的差异还是很显现的,相信香港今后慢慢能够注重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Mark)
有时觉得香港人就是太功利了
内地后来也开始流行饼卡,叫月饼票~
不好的东西都回流了
国内也是差不多的~ 现在的各种节日都是商家敛财的最佳时机... 传统的意味是越来越淡了...
特别喜欢你的文章和视角,总能在表象之外挖掘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哈哈,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是在读这类的东西
内地的月饼票,主要用途是贿赂客户,现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严禁收月饼票,这其中的利益链条太强大。
原来如此
香港的中秋也有燈籠?!
有啊,這是必然的
倒没想到内地和香港差异有这么大了。当然内地现在也正在经济发展的路上,很多时候也是一样只重形式了。
有蛮多错字的,
谢谢,已修改!
說起麵粉公仔...有一次在街上看到,想回頭再買,但回頭已經走了... 莫名地失落
內地還有很多啊~
内地的很多传统也在很快的流失,只不过内地地方大,人口多从数量上看还有不少的人在坚持传统。这几年内地有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也一定程度的起到了保护传统文化的作用。
香港就是没有人在做这种事......
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自省,相信未来就能有改善。
哈哈,谢谢!
有一件事情你地比我好。新加坡中秋节无假期。
我们也只有一天哈哈
总好过无日。
我後來慢慢發現,其實這些壞習慣不分國籍!
我在內陸旅行時,有時還能看到傳統小手工
內地可能比較純樸些,就跟台灣一樣~ :D
从你的帖子中可以了解到很多香港文化呢~~:)
香港的“饼卡”在大陆也是有的,叫做礼券,可以拿着这个券去指定地点换取月饼,一般都是公司或者其他机构给员工发的福利,这些礼券也是事先预定发行然后发放出来的!
原来是这样
资本主义社会不就是这样,现在内地没差!最怕逢年过节的,各种礼要送
对啊......真的很破费
非常認同不懂飲水思源及漠視傳統,大多數人都是跟著潮流走,三分鐘熱度,只看包裝,文化沙漠就是此由來,但我仍相信有一小衆會堅持,繼續文化方面的發展!
文化沙漠真的很贴切
记得以前看港剧,你们都是吃什么冰皮月饼,看的时候就觉得好想吃啊
其实就只是西式糕点
被非中國人統治一段時間,忽略了中國文化也是可想見的。相反的,台灣則是植入了很多日本文化的影響呢!
香港人會賺錢其實也不是壞事,只要不要昧著良心,促進經濟繁榮從來都是受歡迎的。
忘本忘文化可不好呢
传统和传承在当下都比较困难,只知道有而不知道原因。看了你的帖子,剖析的比较到位。
哈哈,谢谢!
我去香港购物有次很不愉快的经历。买药。他们推荐买一直去湿气的植物根。我还没仔细看完。他们就把东西给磨成粉末。而且价格居然是钱计算。一小瓶的粉居然快一万人民币。认了个哑巴亏只能买单。最后没什么吃就倒掉了。这是最气人的一次。后来听说我不是唯一一位被宰的。还有很多其它人。有的人消费者权益意识好点去告。也拿回了一些。郁闷!
餅卡和禮卷真是商業化產物的極致!有很多買了也忘記兌換就這樣石沈大海港到企業手上⋯「喔!過期了!」嗯⋯🤧🤧🤧
饼干对我来说,好熟悉呀哈哈哈
其实内地也不怎么样。
有句话说,中国的文化在台湾,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内地也是如此,很多传统手工艺都后继无人。
Good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