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弹性理论最早由数理经济学派的奠基人古尔诺提出来的,后由马歇尔完善了弹性公式,将其发展成完整理论。所谓弹性(elasticity)是指因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同自变量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的比值为弹性系数,表示两个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其公式表达如下:
需求弹性
西方经济学关于需求弹性包括以下三种:
一、需求价格弹性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反映的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需要注意的是,需求量对价格的反应一般是反方向的,故应当为负值。
计算方法:
- 弧弹性:为避免起始点基数不同导致计算结果不同,采用按两点平均数值计算。
- 点弹性:用导数计算
与总收益的关系
- 当e>1时,价格上升,总收益变小;价格下降,总收益变大
- 当e<1时,价格上升,总收益变大;价格下降,总收益变小
- 当e=1时,总收益不变
tips:当价格和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不大时,总收益的变化百分比可以近似为两者之和。
二、需求收入弹性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反映的是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 当e<0时,商品是劣质品
- 当e>0时,商品是正常品
- 当e<1时,商品是必需品
- 当e>1时,商品是奢侈品
三、需求交叉弹性
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表示在两种不同的商品之间,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另外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因此而发生变化的敏感程度。
- 当e<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性商品
- 当e>0时,两种商品为替代性商品
- 当e=0时,两种商品为独立性商品
供给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反映供给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Congratulations @matthewguo! You have completed some achievement on Steemit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Click on the badge to view your Board of Honor.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