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一万次讨厌微信,但却至今也没有写出一点具体的原因。对微信的厌恶出自方方面面,想着整理想了很久却一拖再拖,我想也许是时候该整理成文了。
尽管此前在知乎写过一篇抨击微信的回答获得了一千多赞(同时也获得了相当多的反对,以至于这篇回答被知乎排序算法丢到了无底深渊),但我讨厌微信的理由却远远不止这点,微信的恶心来自全方面,有功能上的,有价值观上的,我尽力一一道来。
产品设计无处不在表达对桌面的歧视
尽管微信有桌面版,但却永远是在所谓「防止微信 PC 化」的方针下不情不愿的产品,在微信的产品设计中,桌面用户永远是二等公民。
- 最直观的是微信桌面端的登录方式。
无论是 PC 版、Mac 版还是 Web 版,要在桌面上登录微信,你永远都需要经历一道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流程:
掏出手机 -> 解锁屏幕 -> 打开微信 -> 调出「扫一扫」 -> 对准屏幕 -> 授权登陆
可别忘了,这不是一次操作就可以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每次登录都需要。甚至如果你不是第一次登录,等待的时间可能更长:
掏出手机 -> 解锁屏幕 -> 打开微信 -> 点击「登录」 -> 等待弹出授权请求 -> 授权登陆
这里的等待可不取决于你的手速,而是你有多少未读消息等待着被加载。
- 即使在桌面端,Windows 版微信也会永远为你内置一个莫名其妙的浏览器。
(以方便随时强奸你。)
- 如今已是 2018 年,微信依然永远不能像一个正常的通讯软件那样同步消息。
即便是如今微信增加了「登入后同步最近消息到 Windows」的选项,你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封闭的微信永远是开放互联网的敌人
微信是一个封闭到骨子里的生态圈,从微信的内置浏览器到公众号里的文章,无不散发着打造互联网小花园的野心。
- 微信的内置浏览器是事实上的防火长城。
你觉得 GFW 只存在于公权力手中吗?不,微信就是商业世界的防火长城。
很多应用都曾经内置浏览器,但自从 iOS 9 引入了 SFSafariViewController 类(下简称 SVC)(别担心,我没有打算给你讲编程),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放弃内建浏览器,转向使用 SVC 将网页内容统一交给 Safari 处理。(在 Android 上,也有与 SVC 功能类似的系统级浏览器接口 WebView。)
将网页交给 SVC 处理有很多好处,一来开发者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重复造轮子(重复开发同样功能的组件),二来用户也可以获得更快更无缝更统一的体验。(举个例子,SVC 与 Safari 共享 Cookies,这意味着你在 Safari 中登录过的网站在登录有效期内无需重复在 SVC 中重复登录,这是应用内置浏览器做不到的。)
这样看起来,取消内置浏览器并迁移到 SVC 完全有益无害,但微信却站在了选择不迁移的少数派那边。这样做的原因并不难猜到:微信需要控制权。
在微信中,你无法点开对方发来的 Telegra.ph 链接(Telegra.ph 是 Telegram 推出的文章发布平台),你也无法点开朋友发给你的淘宝链接。
点击、打开链接,这个在万维网中理所当然的操作,到了微信却成了复制、切出微信、打开浏览器、粘贴。这个操作当然可以解决问题,但在微信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人的标准聊天软件、事实上的浏览器的情况下,有多少人会知道这样麻烦的解决方法、知道的人里又有多少愿意为了一个链接切出微信?
别说因为你会所以不构成问题,你的父母、你不精通互联网的朋友们也都会吗?
- 微信的世界里没有外链。
微信企图并正在成为(中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浏览器,然而浏览器不同的是,微信既不中立、也不开放。别忘了,不管你是用什么浏览器,HTTP 协议和万维网的其他构成标准都是由 W3C(一个由 461 个成员组织构成的国际标准组织)起草,而不是开发 IE 的微软、构建 Chrome 的 Google 或者单一哪一个商业公司,但微信想做的却是事实上的标准制定者。
而在微信的标准里,只有微信生态圈内的链接可以通行无阻,指向外部互联网的链接全都只能靠边站到文末,被迫戴上言不正名不顺的四个字 —— 「原文链接」。
这是微信公众号的现实,也是微信团队的成果。
- 二维码(QR code)是微信一手发扬,也是微信一手滥用与垄断。
二维码作为一种快速将小段信息从一个平面迁移到另一平面的技术,并不存在问题。确实得承认,微信对于二维码在中国的发扬光大起着核心关键的作用。大约十年前,二维码还是一种只常见于日本网站稀奇玩意儿,如今却被滥用到快贴满中国。(地铁使用二维码支付过闸就是一种滥用,但这本身与微信无关所以不再多说。)
微信通过「扫一扫」让二维码这个技术流行于中华大地,但微信也通过对公众号中文章外链的限制,一手促成了二维码滥用的起头:当众多公众号开始被迫用二维码代替链接,用「长按识别二维码」代替「点击」,中文互联网对于二维码的滥用便开始了苗头。
与此同时,微信也几乎成为了垄断的二维码扫描器:如今在大街上,你看到一个二维码想要扫描,会作何反应?
对于大多数人,如果二维码附近标注了微信、支付宝或是其他应用,那么按说明操作即可,如果二维码附近什么也没说明,那么十之八九用微信扫描不会错。毕竟,用微信扫一个标准格式的二维码可以正常显示,用系统内建或是其他的标准二维码扫描应用扫描一个来自微信的二维码就只能收获一行「请在微信中打开本页面」了。
这是微信现在在做的事,也是微软当年在 IE 做的事。
保护隐私是假的,恶心用户才是真的
- 微信里的消息记录是永远不会同步的。
没错,又是消息记录。在微信的世界里,不仅登录桌面端不会同步消息,更换手机或者重新安装微信也是不会同步旧消息的。同步是不可能同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同步的。
微信官方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一向是扛出「隐私保护」的大旗:
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 《用了这么久微信,这件事你还是不知道》,微信派
且不谈微信作为一个后端直通公安系统的聊天软件声称自己不留存用户聊天记录是多么可笑(在微信发表言论被捕的社会新闻一抓一大把,这里就不再列举),也不谈同门师兄 QQ 一直提供记录漫游的会员付费功能、最近甚至通过办公版本 TIM 推出了免费的两年消息记录保存。
主打安全与隐私保护、致力于维护言论自由的聊天软件 Telegram 同样提供了免费的无限消息存储功能,要说腾讯一个市值突破 5000 亿美元的顶级公司拼不过 Telegram,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微信作为一个产品本身也有很多毛病
- 内置的缓存清理永远无法清理干净。
微信作为一个通讯软件,使用时间一久难免会有巨量缓存,这无可厚非。
然而微信却和大多数国产软件(例如支付宝)一样有着缓存清理永远无法清理干净的特色。即使你在微信里把所有聊天记录都删除,再执行缓存清理,微信也依然会给你留下一大片缓存占用。
你能做的只有把整个微信删除重新安装或者在系统应用管理界面删除微信的所有数据(仅 Android,实质上和重装差不多)。
- 消息记录备份越砍越难用和糟心。
在前一个问题中,重新安装和删除应用数据是仅有的解决办法,而这样的操作又要面临另一个问题:重新登录微信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和所有的消息记录说再见了。(毕竟考虑到「隐私」,「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嘛。)
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备份。当然,哪怕你空间很多不需要重装微信腾出空间,你也会遇到需要刷机或者更换手机的时候,总之备份是你很难不会用到的功能。然而这样的功能,在微信的开发历史上一直在缩水,并变得越来越难用。
起初,微信提供了备份记录到云端的功能,可以将聊天记录备份至云端保存七天,每次备份单独设置密码保护。这样的功能在没有消息云同步的日子里也算是相当贴心了,结果好景不长,可能是本着「用户舒服我就不舒服」的心态,微信在某次更新中砍掉了这个功能,并更改为将聊天记录迁移到同 Wi-Fi 局域网内的手机或通过 USB 连接同步至电脑。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已经十分坑爹,可是别急,如今的现状是你迁移到电脑也必须通过 Wi-Fi 局域网,惊喜不惊喜?
说实话,我下定决心写这篇文章的导火线正是:手机空间已满,微信内置缓存清理不干净,想删掉重新安装可是近期有很重要的聊天记录,尝试多次将聊天记录迁移到电脑,最终失败。
立即去世吧,微信。
- 自以为是的字体排印。
说来你可能不信,微信对自己的字体排印非常骄傲,尽管它已经烂到无法更烂。
微信 Android 版曾经出现过一个 BUG,只要消息中出现类似「15。。。。」的内容,微信就会卡死。根据微信团队成员的解释:出现 BUG 的根本原因是微信团队出于改善 Android 设备上微信消息文字排印效果的动机,没有使用系统的标准部件而是自己重新编写(尽管微信团队的排印效果远差于标准部件、代码质量也远不如标准部件,这种行为完全出自「觉得自己比 Google 聪明」的自以为是。),最终微信自行编写的部件导致了这样的问题。
不过尽管微信烂到我一个非排印专业人士也能看出它有多烂,关于微信字体排印问题上的细节问题,我还是跟建议你阅读此前相关人士对微信团队成员的 BUG 解释所作出的批评。
问题不止于微信,还有使用他的人们
- 陷于 60″ 的语音消息灾难。
这主要是用户的问题,但也有一点微信的问题。
微信(姑且算是)创造了语音消息,而微信用户滥用了语音消息。(其实语音消息最早出现于中文互联网是由一个叫做 Talkbox 的通讯软件创造,而微信做的只是把他抄了过来。)
大家非常喜爱语音消息,便开始不分场合地发,以至于你在开会时也会收到语音,你在乘公交时也会收到语音,你和对方表明自己此刻不方便收听语音时也会收到语音(内容可能是「那回头再听吧」)。
当然这也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酷爱语音消息的人们在和你沟通正事时依旧使用语音。哪怕这其中有需要反复回顾的重要内容,加上微信的语音消息并没有进度条控制功能(这就是微信的那一点点问题),语音爱好者们丝毫不在乎你之后需要被迫无奈地反复听他们又臭又长的语音,以便确认他们传达的信息。
语音就是一种极致短视的利己主义,不要和这种人交朋友。
- 微信不适用于办公,却被广泛用于办公沟通。
综合上面所有这些原因,任何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微信不适合办公。微信自己也很清楚他们的产品不适合办公,毕竟他们也知道另外推出一款「企业微信」(尽管并没有人用)。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微信作为当下中国的国民聊天软件,不可避免地被大量使用在工作场合。我建议在所有工作场合,请使用邮件作为正式沟通渠道,即使你一定需要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也请选择 Slack、Basecamp、TIM(QQ 的办公版)或倍洽等其他更适用于工作场合的沟通工具。
至于个人通讯?Telegram 依然是我目前用过最好的通讯软件没有之一。
本文原发于本人博客文章《为什么讨厌微信》。
Leask Wong tweeted @ 03 Feb 2018 - 09:08 UTC
Disclaimer: I am just a bot trying to be helpful.
我一个月用微信不会超过3次,最讨厌的是它的消息加载方式为同步,而不是异步。每当有几万几十万条消息时耗时超过3小时以上,期间无法发出去消息也无法加载最新消息(而它的亲戚QQ确是异步加载,能实时显示最新消息)。
@momok, 月旦评我从来不抢板凳!
momok你好,看了你这篇文章后,有很大感触。微信有时候的确讨人厌,但我想它永远不会让讨厌它的人重新喜欢上它。
即便在讨厌它,我们还是离不开这款应用。😂 。
我写了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欢迎前来阅读。https://steemit.com/cn/@larus/5egpyr
我也不太喜欢用微信。
聊天的话我喜欢用QQ,因为我用的微信也是电脑版。
而支付的话我喜欢用支付宝,支付宝,我感觉比微信大气。
看内容我喜欢微博,微信上一堆转来转去的多,原创的少。鸡汤太多。
建议把内容总结成带序号的标签
1 2 3 这样看起来,更容易get到重点,小建议哈,不一定对。
主要是因为几乎每点之间都需要补充说明,使用有序列表会导致无法连续计数。
另外不管是 Steemit 还是 Busy 的标题元素都有底部间距过小的问题。
支持高质量的文章,这篇文章值得反复阅读并推荐。
哈哈,兄弟,你这篇文章是高质量的喜剧
晚安
哈哈 我也对微信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