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影视作品对于不同人种形象的有意塑造

in #cn5 years ago (edited)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以好莱坞影视作品为主的各类文化产品对不同人种形象进行有意塑造。这种有意的种族形象塑造充斥在各类美国文化产品中,伴随着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的强势文化输出,在全球影响了几代人。而往往美国在政经和文化的跟随者(美国的盟友)也会受此影响而有意或者潜意识地加入这场媒体游戏,从而造成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因为美国往往会适当地给盟友们一些正面形象塑造。但是美国对其潜在对手的种族形象塑造往往是负面的甚至是妖魔化的,充斥着各种负面刻板印象。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对各人种形象的有意塑造总是服务于自己的阶段目的并随之调整的。

由于美国文化输出的强势,其对于不同种族形象的有意塑造早已深入人心。比如,提到亚洲人,可能在西方世界的普遍刻板印象就是呆头呆脑,懦弱,粗鲁。而黑人则往往作为白人主角的第一副手出现,强壮勇猛,但往往会首先牺牲。俄罗斯人则是一副醉醺醺,冷漠而不怀好意的反派形象。拉美人身上的标签则是性感,犯罪等等。当然毫不意外,美国影视作品中的白人形象大多作为正面主角形象出现,英俊勇猛,果敢富有谋略,同时又幽默风趣十分具有领导者气质,常常领导团队痛击其他种族形象的反派,或者率领整个地球对抗外星入侵。这里主要以美国对亚洲人形象的有意塑造为例,来分析美国影视作品中对不同人种形象的有意塑造都有哪些套路。

以上世纪 60 年代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为例,电影里的邻居是一个日本人,有着一口暴牙和可笑的英语强调,处处充满着对日本人的嘲讽。而那个时间正处于美国在军事上打败日本后要在精神上丑化,征服日本的阶段。

可笑的日本人形象
《蒂凡尼的早餐》中可笑的日本人形象

而这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此时日本是美国在亚洲主要的打压对象,二战中日本对美国的重创让美国决心要从军事上和精神上都彻底控制住日本。而针对中国人形象的丑化则从更早之前就开始了。远在美国人塑造著名的妖魔化中国人形象“满大人”之前,美国对中国人形象的丑化在十九世纪末大批中国人到美国淘金的时期就开始了。那时候的美国人认为来淘金的华裔不仅是经济上的威胁,同时也是种族上的威胁,于是对中国人的有计划的大规模抹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即使那个时候电影还处于萌芽阶段,报纸上也随处可见丑化淘金中国人形象的漫画。

丑化淘金华人漫画
1881年,刊登于旧金山报纸的丑化淘金华人的漫画

前面说到,美国对不同人种形象的刻板化塑造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不同特定时期以及实际情况作出改变。比如随着日本逐渐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完全受制于美国,成为美国在亚洲坚定的盟友,美国明显在影视作品中给予了日本更加正面的形象塑造。而同时由于中国的不断发展,美国越来越把中国视为自己潜在的最大对手,为了服务于其战略目的,美国越来越将中国人作为其刻板化塑造的主要目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随着不同人种之间的交流加深,美国也会改变其刻板化塑造其他人种形象的策略,会尽量基于某些看起来似乎是事实的所谓现实,来塑造让人更容易接受和信服的刻板形象,同时这一类的刻板形象塑造也更具有迷惑性。以中国人为例,美国在早期给华人塑造的媒体形象大多是,丑陋,贪婪,邪恶等等。因为在那时大多数普通民众与中国人连最基本的接触都没有,更别谈了解了,通过这种简单粗暴的丑化方式可以很直接地达到目的。而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人与外界接触的不断加深,这种简单的方式往往就不再适用了,美国人转而采用其他的手段来刻板化塑造中国人形象。这种升级版的套路就是从一个种群的整体特点中片面提取出来某一点来进行刻板化和污名化塑造,比如近年来大行其道的中国人无趣,同时数学好的书呆子刻板形象。

而同时,即使是在媒体中,美国人也试图阻止各人种间的正常交流了解。因为其想要各人种在外部世界的形象完全受其摆布。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在其影视作品中采用白人演员来表演亚裔角色。从20世纪初期好莱坞创立开始,这种种族歧视式的“涂黄脸“现象就一直存在,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蒂凡尼的早餐》里的日本人丑角。其实是由美国白人演员米基·鲁尼来饰演的,这即是好莱坞惯用的"涂黄脸"(yellowface)手法:由非亚裔的白人演员通过化妆手法扮演东方人。在好莱坞影史上,"涂黄脸"是非常通用的做法。制作团队不愿启用亚裔演员,便直接由白人演员扮演亚洲人。这样的做法甚至一度成为某种趋势。实际上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不仅仅是美国要在影视圈边缘化亚洲人,而是通过这种做法,可以杜绝美国的影视作品中出现亚洲人的正面种族形象。因为,通过“涂黄脸“的做法,即使该亚裔角色在剧情故事中本身是正面形象,但是通过由白人演员饰演,就成功的将这种正面的种族形象嫁接到来白人身上。甚至到了近几年,美国人仍然采用白人演员饰演本应是亚洲角色的《攻壳机动队》的主角。可见美国对亚裔的种族形象打压从来没有放松过,实际上直到今日,荧幕上多数亚洲人或亚裔美国人的角色,都不是由真正了解这个族群的人创造的。

综上,可见美国影视作品对不同种族形象的有意塑造是普遍存在的。塑造手段也是始终服务于美国战略需要,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战略目的以及社会现实不断改变升级的。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不同人种的印象,实际上都受到美国影视作品的深刻影响。

发表于我的博客:https://hinine.com/different-races-in-american-movies-and-tvs/

Sort:  

Congratulations @nonaryiceage!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You published more than 20 posts. Your next target is to reach 30 posts.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