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自己的钱更“自由”!追求经济独立的大学生群体正在扩大

in #cn6 years ago

“经济独立是长大的表现。”上了军校后,朱明(化名)不仅身上的肌肉越来越结实,心理上也迫切地想从男孩变成男人,在他看来,经济独立是通往成熟的必经之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近日对805名大学生进行的经济独立倾向调查显示,在大学校园里,像朱肖这样的想法非常主流。据调查,受访者中有经济独立想法的大学生占89.32%;而在这些希望经济独立的同学中,有72.88%已经开始行动,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独立,其中约有8%的大学生基本或完全实现经济独立,成为在本科期间经济独立的小部分“先行者”。

但不同于老一辈的是,减轻家庭负担不再是这些学生追求经济独立的最主要诉求。他们渴望“长大”,他们期待的,是用自己赚的钱换取“自由”“自豪感”“合理的金钱观”“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少受访学生对记者表示,经济独立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花自己赚的钱,爽!”

想去旅游先打工,花自己挣的钱更“自由”

“高中每次出去玩找爸妈要钱都要被拷问一番,感觉自己被限制了自由,那个时候就在想,要是我自己能赚钱该有多好!”北京外交学院大三学生陈冉说(化名)对经济独立向往已久。

进入大学以后,他就迫不及待开始做兼职,尝试慢慢戒掉对家庭生活费的依赖。“我的经济来源现在是一半家里给,一半自己赚”。

对于一个刚成年不久的大男孩来说,“自由”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自主”。陈冉前不久花工资给自己购置了一台新电脑,物质享受是一方面,但他更高兴的是“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除此之外,他还产生了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想要什么东西要靠自己去挣,而不是伸手向家里求援。比如,想去旅游,那就要先打工赚钱。

“上个暑假想去新疆和重庆玩,我就先去星巴克做了兼职,外加做家教。”陈冉说。周末在星巴克咖啡店, 陈冉一个小时可以赚14元。第一周他的工作是“溜C”,也就是负责刷盘子、清扫等后勤工作,同时背诵工作知识,比如食品加热的按钮是哪个、材料清单及保质期、饮料制作方法等;第二周他开始接触补、拉货,如果之前的工作都能胜任,才允许开始尝试做饮料。工作日,陈冉就利用没有课的时间去当家教攒旅游费。

“周末每天大概要工作10个小时,平时做家教一次也要2个小时,基本没有时间休息。虽然辛苦,但最后攒了7000多元,拿着自己的薪水去旅游,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自由!”他满足地说。

陈冉觉得这种“花自己的钱做想做的事”的理念在周围的同学中很受推崇。他告诉记者,不少师兄师姐也会去做家教或是其他兼职,这样就能有额外收入可以自由支配,除了日常开销,如果再想买一些额外的东西“就可以不用跟家里请示”。

事实上,不仅是在北京上学的陈冉这样想。广州中山大学的林银燕比他还超前,已经完全实现了“自由”的小梦想。林银燕自豪地说:“上大学后当上了学生助理,每个月都有不错的收入,再加上花得省一些,就能用自己赚的钱去支教、旅游。现在又努力当上了助理辅导员,收入增加,我已经不需要家里的生活费了。自己经营着小金库还挺自在的。”

究其原因,调查显示,“经济独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有些花钱的理由不便与家里说”这两条原因分别占了46.87%和47.15%,比例接近一半,是除了“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向家里要钱”原因,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原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除了知识,当代大学生显然还在寻求其他的东西:独立、自主就被认为是一种值得追求和标榜的能力和品质。他们喜欢讲述那些通过勤工俭学、做家教、兼职、做微商等方式争取经济独立和自由的故事,他们把跳出原生家庭的经济或观念的条条框框看作一种成长,而获得主导自己生活的能力,则是成长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他们眼里,靠自己的努力买喜欢的东西、去向往的地方,过上更加理想的生活,是时髦的做法。

经济独立前后对比:两年买25支口红VS两年买1支口红

谁都想“我的青春我做主”,但通过经济独立争取到梦寐以求的自主权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该如何经营自己辛苦获得的“自由”呢?

在这方面,李欣然(化名)同学觉得自己非常有发言权。

“我大一大二两年,至少买了25支口红,大三开始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去工作赚钱,到现在将近两年了,一直忍着‘不剁手’,只买了一支。”李欣然工作一两个月后,就惊喜地发现自己花钱变得有节制了,“对金钱有了概念,明白了钱的来之不易”。李欣然开始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经济独立之后,“理性”消费多了,“任性”消费少了。

“我现在不但能负担自己的日常生活,还能买回家的往返机票。发了工资每个月给爸爸妈妈打钱,五百、一千他们不收,我就换成五十五十的红包,让他们抢,他们就收了。”她说,虽然现在的酬劳水平还不能实现“车厘子自由”,但能够自给自足,甚至反哺父母,就足以让自己哈哈大笑了。

经济独立,让像李欣然这样的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几位受访学生都觉得,早前的“拜金主义”和“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正在自己体内逐渐消失,而“自我管理”“理解家长的辛苦”“回报家庭与社会”的想法悄然升起。

在独立、自主之后,有些大学生开始认真思考“自立”的命题。

北京理工大学的李帅认为,自己追求经济独立不仅是为了花钱更方便或是能够减轻家里负担,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立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李帅说:“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规划,对是否应该尝试经济独立进行理性的判断。如果没有读研、出国等深造的打算,而是想要尽早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乃至成家立业,那么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尝试经济独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有意义的实习兼职,不失为提前感知社会、认识社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

朱肖同学也有类似的想法,他还补充:“大学生不要一谈到金钱就感觉庸俗,讨论金钱并不是可耻的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是十分重要的。”

在他们看来,尝试实现经济独立,可以为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基础。

学校、家庭、社会需共同努力

在805名受访大学生中,已经完全实现经济独立的占8.1%;家里、个人各供给一半经济来源的占11.54%;高达54.24%的人表示,除家庭支撑,还有其他小部分个人的经济来源。这表明,相当多的大学生已经不甘于把生活局限在校园的象牙塔中,而是选择走向外面的物质世界。

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追求经济独立也可能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认为,当代大学生接触面愈广,随之带来的风险也应该引起愈高的重视。面临勤工俭学、做家教、做代购微商、淘宝刷单等多种选择,渴望经济独立的学生应该如何作出正确、安全的选择,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被问及大学生尝试实现经济独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时,李欣然说:“首先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她回忆,自己去住宅楼面试时带了一个男生朋友壮胆,“还有一次面试的工作,对方经营短视频制作,工作内容他们叫做搬运,但其实就是抄袭……不正规”。

李帅则建议同学们借助校内渠道,联系学校有关部门的老师寻求帮助,初入社会,“既要看轻自己,又要看好自己”。

李育辉指出,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和兼职工作往往规范不够。据她了解,很多大学生在社会上兼职或实习,所得到的报酬是极为低廉和不合理的,社会对于大学生做兼职等行为并未充分“包容”,相反,甚至是“压榨”。她观察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能力往往很难得到有效发挥,使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却无法得到合理、满意的机会和报酬。

“我觉得社会应该对大学生尝试经济独立的行为采取一种更加包容、接纳的态度,大学生追求的经济独立要能够有正规、合法的途径去实现。与此同时,家庭也要帮助自己的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比如可以先在日常生活中给子女设置一些有偿的任务,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先有一个缓冲地带,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实现经济独立。”

显然,大学生要实现经济独立、自主,甚至是自立,既需要个人的合理尝试,也需要校园、家庭和社会提供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Sort:  

Source
Plagiarism is the copying & pasting of others work without giving credit to the original author or artist. Plagiarized posts are considered spam.

Spam is discouraged by the community, and may result in action from the cheetah bot.

More information and tips on sharing content.

If you believe this comment is in error, please contact us in #disputes on Discord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9-03/14603139.html

现在的大学生接受的比90后80后更快更多了,不管好的坏的,加快了他们的步伐

Posted using Partiko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