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成长,必须有一个吃大苦的过程,忽忽悠悠、舒舒服服是永远完不成脱胎换骨的!——张宏杰
前一阵在社区分享过曾国藩的故事,同时有一次也给 @renzhichu 分享过张宏杰老师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没想到 @renzhichu 居然买来读了,好开心。
今天下午趁着有时间,我又找出了这本书好好翻了翻,找到了以前很受触动的一个章节细细的又重读了一遍,然后写了下面这篇读书笔记。
在这分享给大家。
曾国藩是如何脱胎换骨的?
三十岁前是庸人:
三十岁前的曾国藩和普通人没有多少差别,身上有很多缺点,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
二是为人傲慢,高己卑人,一副别人都不如我的姿态。
三是为人不真诚,说话时喜欢给人带高帽,先是夸别人,夸着夸着就开始夸自己,不懂装懂、故作高深。
四是好色,曾国藩在日记中曾多次记载,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大无礼”。事后批评自己不是人,丧心病狂。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曾国藩刚入道时性子很直,见到人就有啥说啥从不遮掩,不留余地、不分你我。
但同时他还这样要求对方,对方对他也必须是毫无保留才可以。
曾国藩后来以圣人自居,他也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朋友,人家一旦做的不好就会直言不讳、去数落人家。
记得以前我曾经听过一句话,用在这里还比较贴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勿施于人。你看当圣人是件好事吧,可你想当你有那份毅力不见得别人也有啊,把看似好的东西强行分享给别人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三十岁时开始脱胎换骨:
曾国藩对后人的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能真诚的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拓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
那三十岁这一年曾国藩经历了什么?是什么让他开始意识到要克制自己?
三十岁这一年是曾国藩的仕途之年,这一年他被选为庶吉士进了翰林院。在这他看到的都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圣人”,其实他的转变是受到了环境和榜样的影响,在这他的认知有了一次升级,以前他所关注的是光宗耀祖、功名富贵,现在突然发现那些太没追求,要励志当圣人。
从曾国藩的身上,我们可以悟出自我完善的必经途径。
1.首先是立坚韧不拔之志即目标。
费约实验——可见,人的能力发挥多少与对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确立一个长远的值得去追求的目标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的,古人管这个叫“立志”。
2.再者,有了目标之后就要有执行力。
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是怎么做的,他每天都会很认真的去写日记,把一天当中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动过的念头,一一记录下来,找出其中那些错误的再来深刻反省。
其实曾文正公和我们常人一样,也会意志不坚定,他喜欢串门,但由于串门所浪费的时间太多,很多计划就干不成了。他发现有很多客人是可去可不去的,实际上必须要参加的活动并占不了多少时间,关键就在于看自己能不能把持住不去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情。这跟我们当今的困境和解决方案如出一辙!
可见曾国藩跟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这里说点题外话,曾国藩只所以喜欢社交这里面有他的小心思,主要是想给外人留下一个“为人周到”的好名声,希望别人说自己好。
3.及时反省。
4.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找到一个好的榜样。好的教育往往是些耳濡目染式的教育。
这样会在无形之中起到一些监督作用。这里等我头一次听到了对“夹持”这个名词的一种解释,一根基因不佳的竹子,生长在根根笔直的竹林中,为了与他们争夺阳光,自然也会长得笔直。这就是“夹持”的功效。
在这里我插一句周其仁教授讲过的一句话: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切身感受到的力量,靠近厉害的人,你会慢慢变得厉害,没想法会变得有想法,小想法会变成大想法。
5.长期不断的做下去——即恒
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知道的“公开的秘密”而就是能够做到视而不见的呢?或者说做事的方法并不困难但为什么做成事的人少之又少呢?如何才能让那个自己的执行力提高一些呢?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的作者张宏杰先生给出了两点答案:
1.开始的冲劲不够,对自己下手不够狠。
2.勤奋并懒惰着,不肯精进。总是留在学习的舒适区,不肯多在学习区内多呆一会。
人要成长,必须有一个吃大苦的过程,忽忽悠悠、舒舒服服是永远完不成脱胎换骨的!——张宏杰
曾国藩确实太厉害了!我都三十多了还不能改变毫厘,更难谈脱胎换骨了!
不小心暴露了年龄,哈哈。
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美女都不怕暴露年龄的
赞同
我也去买一个电子书看看有没有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