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小床底下藏了一些爸妈买的不用而又不舍得认的弃物,有一把小提琴,一双滑冰鞋。躺在床上时想想,还蛮有象征感的——我的床下是上一辈人一段理想生活的遗骸。我自认为是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的人,可是对滑冰,我从来没有动过念想,估计是之前去过一次旱冰场,自从穿上旱冰鞋就一直在原地摔跤,待屁股摔肿了只好悻悻而归。那次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我不适合滑行类运动。
周末去参加了一个滑冰活动。我原以为是有教练教的初级活动,没想到拍完集体合影后,就是自由活动。已经穿上了单刀冰鞋,怎么办?那就滑呗。
第一回合 自我摸索
一起参加活动的人有30多个,3/4估计都是初学者不会滑,1/4是会滑但是水平一般。我看有人拿了助推器开始滑冰,就学着他们一样找了一个大白盒子助推器,慢慢的往前挪。这时旁边和我一起滑的人让我保持外八字——这时我从茫然懵懂中得到了第一个指导。这样滑了四五圈,我渐渐可以借助大白盒子助推器慢慢滑行。
第二回合 小老师指导
看到场上有个6岁左右的小男孩滑得不错,我就虚心向他请教,让他来教教我,当我的小老师,孩子很认真的告诉我他的要领——先学会走 能在冰场上来回走,不摔跤,然后就可以慢慢尝试滑起来。有道理,我果断的离开了助推器,勇敢的走向了摔跤危险系数陡增的未知。我沿着边慢慢走了3圈,惊险无数,不过的确没有摔倒,算是一个小小成就。这个阶段学会了在冰上走,消除了对滑冰的恐惧。
第三回合 模仿
场上来了几位高手,滑的那叫一个行云流水,流畅潇洒,感觉进入了自由之境,大家都驻足观赏,对于观看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感受到驾驭了一种新工具后带来的自由。我注意到他们的姿势很优美和谐,用心记住他们的动作感觉和节奏,努力回忆模仿。记得之前学打乒乓球时一直也没有感觉,直到有一个高手在旁边练球,那种流畅的感觉和标准的动作非常启发我,捕捉到他们的打球节奏和动作,让我的动作标准了很多。我开始慢慢的滑,回忆这些高手的节奏和动作,努力模仿,按照自己的笨拙步伐开始——的确慢慢的滑了2圈,期间开始了密集的摔跤。
第四回合 不要怕摔跤
因为远离了舒适区,我这个年龄摔跤可比小孩摔跤要疼的多。不过年轻时我曾是校田径队员,那时比赛最重要的收获是——不要怕的心态。发令枪响的那一刻之前是非常害怕的,害怕失败,害怕抢跑,害怕出事故。每一次比赛要克服的都是自己的害怕。比赛的成绩,很大一部分也是自己心理的较量和心态的调整,有了不怕摔的心态,要做的就很简单——努力滑。
第五回合 请教教练
看到那个高手滑的很好,我们就主动请教人家来给我们说一下要点,这个大哥也很热心,给我们说了他滑冰七年的几个心法:
弯腰,弯曲膝盖,让身体重心降低。——保证不滑倒
跟平时走路不同的是——重心左右交换,重心在左边,右脚靠拢左边;重心在右边时,左脚靠拢右边;
和开车一样,眼睛是向前看的,而不是向下看。
穿鞋时要合适脚,鞋带要绑紧。
教练说完,我感觉自己突然不会滑了,按照自己摸索的动作能滑动但都不标准,需要按照要点规范自己的动作。不过有了这几个要点,就能刻意的练习,提升很快。几圈练习下来,我可以在滑冰场自我控制住的滑冰了,从2:00到5:30结束。3个半小时,我终于学会了滑冰,非常有成就感。这时候,场上的人已经很少了,最后就剩了4、5个人。很多人都是开始滑,没学会,觉得没有意思就提前走了。而最后坚持下来滑3个小时以上的我和另一个女孩,我们都学会了滑冰。还有一个大姐,估计40来岁,她也滑到了最后,感觉进步不太大,我觉得一个原因是她一直没有扔掉助滑器,没有放弃自己的百分之百安全感。
冰场收获
在需要某种技能的环境里,直接学习是最快的。要学游泳,就下水;要学滑冰,就穿上单刀冰鞋上冰场;要学会跳舞,就直接跳;要想去旅游,就买了票。有时候我们想做一件事,给自己太多铺垫,反而做不了了。
学习的技能可以累加。能在对我来说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滑冰,和我过去的学习有很多关联,能感觉到相互的关联。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运动,愿意尝试新的运动——有不怕摔的心态——之前学过滑雪(自己练习转弯时,参照过滑雪的经验)——刻意的模仿好的节奏(学乒乓球时,曾模仿高手的练习节奏打球,有很好的效果)——知道教练指导的重要性(滑雪时1个小时的教练课让我很快上手,而且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受伤的重要知识)——刻意练习的经验(之前刻意练习过,有很好的效果)。现在才知道,学习能力其实是会指数增加的而不是线性增加,很启发我。
尽早抛掉带给你安全感的拐杖。比如下水后一直不敢离开救生圈,就永远学不会游泳;滑冰时离不开助推器也学不会滑冰;离不开父母的孩子,也永远不会长大;也许离不开的依恋也都是能力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