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仔纸在80/90年代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儿童玩具在农村,就像现在的各种小汽车玩具,家户喻晓,大街小巷都会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在玩。当然我也不例外,非常喜欢玩,经常跟家里兄弟姐们或者朋友三五成群进行PK或者玩输赢赌各种零食吃交换做家务。时至今日,童年往事历历在目,真想现在玩一把,哈哈哈!!!
现在先跟大家说说什么是公仔纸呢???
公仔纸就是画满公仔的硬纸板。公仔乃粤语,意谓人物。一张八开报纸似的硬纸板,上面被分割成两三十幅画面(通常是25幅面画),大小如火花,上面画着各式人物,大多取材于著名古典小说、连环画、漫画、影视作品等等,公仔纸的背面一般会印有与其正面图像的相关语句,如果是三国人物,就会印一些这些人物说的名言或与其相关的故事,也有印的文字和正面图像无关的,一般会印一些文字,这些文字有故事、歇后语、名言、古诗、谜语等,传播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思想,同时对小朋友的文化知识的增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一般最近在热播什么电视剧,那么这个电视剧的公仔纸就会特别热销。
公仔纸怎么样玩呢???
公仔纸的玩法有很多,普遍的玩法就是:
第一种是双方各拿出一张,放在手心,二人双手相拍,公仔纸掉落在地,正面在上者胜,反之则输。输者要将该公仔纸拱手相送,有些作弊者往往会将两张一样的公仔各从侧面撕开,使之变薄,然后将两张同图案的正面的公仔粘贴在一起,这样一来,无论怎么拍,正面都会朝上。但粘在一起的公仔的厚度会有所变化,有时候很容易识别,常被对方猜穿。
第二种玩法是,双方在地上划一条界线,用手拈着公仔纸,往远处弹去,公仔纸犹如飞刀似的,飞向前方,谁飞得远谁便取胜。这是两个人玩的,也可以多方参与。譬如每人出一张公仔纸,反转背面叠在地上,等大家轮流用手来拍,谁将公仔纸的正面拍翻过来,便可赢取。人一多了,就要按次序轮流来拍,而先拍者自然占了便宜。孰先孰后,就只能是依抽签或抓阄来决定。这种玩法有个窍门,就是将手掌拱起,状若畚箕,用力一拍,其风力较易使公仔纸翻转。有时,先出手的人,将公仔纸一拍,全翻了过来,后面的孩子只能干瞪眼。但有时剩下最后一张,大伙儿轮番拍击,偏就无法使其翻转。如下图所示
第三种玩法是这样的,就是每人出一张,反转背面叠在地上,这次不是用手拍,而是趴在地上,鼓着腮帮,憋足气来吹,谁将公仔纸吹翻过来,谁便能赢取。这种方法,纯粹是靠人造风力取胜,似乎嘴巴大中气足的人占有优势。但也要讲究技巧。通常,由下往上吹便容易得手,倘若从边角吹动,更添胜算。如果从公仔纸的正面吹下,那可艰难异常。后两种玩法,当然也适用于两个人。
第四种玩法是这样的,每人出一张,将公仔纸的一半平放在石板上,另一半悬空,用手掌用力垂直拍打悬空的一半纸的侧面,在力的作用下会使公仔纸飞远,远者胜。这种方法纯靠人的掌力大小取胜,如果拍的时候,公仔纸翘出的距离越远,胜算更大,纸张厚度越厚硬度越大,胜算越大,有人为了更容易取胜,往往会往公仔纸中滴蜡,使之变硬,其纸张越硬,飞出的距离也会越远(第二种方法中也常用滴蜡发法作弊)。后来,为了减少作弊的现象,这种玩法常会在楼梯上举行,因为这更讲究对力的运用,用力过大,公仔纸撞在楼梯侧面上会反弹回来,用力过小,其远度又不够,同时这种规则为力气小的参赛者添加了获胜的几率,且楼梯到处可见,场地易选,曾风靡一时。能力超强者,能够把公仔纸撞贴在楼梯的侧面上,与地面成90度角,这叫“扑墙”,可是万中难见其一,如两者同时“扑墙”,公仔纸最高者为胜。“扑墙”技巧为:公仔纸平放在楼梯上时,纸的前端要使之微微向上翘起,拍打的力度也要掌握适中,才能使之“扑墙”。还用能力逆天者,会“翻墙”之术,拍打公仔纸,使公仔纸攀梯而上,从第一阶梯飞上第二阶梯,其方法不得而知,吾研究久矣,未尝识其艺,其乃吾少年时之憾。
时代进步,现在的90后基本上很难再看见公仔纸在市面销售了,应该很多90后没有玩过公仔纸,甚至大多数也没有见过公仔纸。我是那个90后玩过的人儿,但是相对于80年代初期出生的乡村儿童就熟悉不过了,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么琳琅满目般得儿童玩具,很多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例如:用纸或木做的手枪、甩铁圈、打烟纸角、木陀螺等等,但数公仔纸最为广泛流畅,当时无论是小地摊,小卖部,还是一些乡镇的零售店,都有公仔纸出售,随随便便一张几分钱能买到。随着社会发展,公仔纸的价格也不断上涨,到了90年代初,一张公仔纸售价是2角,涨了好几倍。很多小孩子下课、放学,或者有空的时候,都是围在一起玩公仔纸。
有朋友曾经玩过吗???
——图片来源百度
玩过啊
现在看到公仔牌有没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玩牌的场景浮现在脑海呢?
玩过!超好玩的!
相当初,要是老是输牌就会每次开始时,都会把公仔牌放在手掌然后放在嘴边吹气,嘴里叨念‘天助我也,一定要赢’。玩起劲了,手掌拍到痛都不想停下来
是啊!那种手痛的感觉,现在都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