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贸易战的新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该如何把握?

in #cn7 years ago (edited)

book-1549589_1280.jpg

认认真真的读了李晓教授的《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感触良多----

个人的理想、目标的实现情况及社会成就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所谓顺势而为,胳膊拗不过大腿。 2018年,将是第69个国庆节,晓波《激荡三十年》后已经出了《激荡四十年》。

辛亥革命后故人周总理发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立命;改革开放后无数仁人志士选择下海。如今中国GDP世界第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政治经济民族化、中美贸易战的当下,个人的命运该如何把握?该如何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目标?


《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院长李晓教授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推荐各位阅读原文。文章里我看到了一位不卑不吭、不骄不躁、身正力强的稳健之士。


 欢迎说说看法@softmetal @bitcoinranch @simple-life-62 @richestjackma @forrestrun 你也可以 @ 更多人来参与讨论😊

 

 


首发于:https://wwstreet.com
 

Sort:  

既然@了我,我就不得不说: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想哭。本来我是不想面对这样一个惨烈的事实,我想麻痹自己活得歌舞升平。我一不是国家领导二不是商业巨胄,我只是中美贸易战下可能的牺牲品,即使活了下来也是未来待割的韭菜。

个人金融

2015年10月在国家首都图书馆,我听了张维迎和陈志武的讲座,讲的是《通往自由之路<金融的逻辑2>》整个讲座我听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制度,另外的两个字就是市场。

金融制度没有改变,国有金融机构垄断,不可能有健全的民间资本,更不可能有健全的金融制度。从今天的区块链发展也能够看出来,美国的监管完善比我们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外国人的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是其金融不断创新的根本,而我们的合法途径下的偷窃却是如此的易如反掌。国有资本对于规则的改动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纳税人。

过去我们通过市场换技术,现在没有过多的市场可以割让,我们换技术挖人才的步伐递减。东南亚不断进入更多的资本以换取更高程度的利益,我们的全球制造市场进一步缩小。高质量的制造品又做不出,无论是出于工艺还是成本收益比,总之竞争力远远不如日本和欧盟,全球制造产品利润空间逐步缩小。从国内市场来看,流动资金主要聚集在房产和外汇上,一方面是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一带一路,一个是资金流动停滞,一个是基建项目困难重重。民间资本的力量几乎没有,金融市场的逻辑根本经受不住考验,但是有党在。

我能够做到的是管理好自己的资产。在国家去杠杆国策下,远离P2P金融理财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远离外汇,资金沉淀。远离房市,今天的房地产投资会成为未来自己身上的包袱。这些是盈利之外的层面上我能为国家做的。剩下的就是消费,华为,小米为真正智能产品奉献上自己的价值贡献。希望我的一块钱对科技的创新有一点点的鼓励。

个人劳动力

随着劳动红利在2012年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绝对下降,劳动力低廉的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会消失殆尽。这种消失还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低成本下的经济模式。这种遗留下来的红利人口结构带来的劳动密集经济发展模式是没有竞争力的。美国很清楚。制造升级是不会让你一帆风顺的。从劳动力自身升级动力考虑,不是生存被迫升级很难主动创新提升。我们国家的劳动力地位很低,虽然我一直很困惑建国之初我们是工农联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为主体,怎么就混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美国的工会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经常可以为工人讨薪,这在我们国家是不可想象的。随着消费主义经济的逐步上升,劳动力不得不被迫响应国策,掏更多的腰包去消费。那么他们的收入从哪里来。一个是劳动收入,一个是财产收入。

劳动收入从目前来看就是工资收入,有的工作好可能还有其余兼职收入,被亲切的称为斜杠青年。以年薪50万的设计架构师为例,每月还掉房贷2.4万,扣掉税1万,到手里也就6000。除去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下的了,也被称为新无产阶级。从这样的劳动产出比来看,谈创新基本没有可行性,谈投机大家会比较开心。

财产性收入大部分都是从理财渠道来的,或者是高风险的股市,币市;或者是平风险的银行储蓄;或者是低风险的余额宝。这样的理财对金融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偏偏我们国家人多,于是各种粉丝经济盛行。劳动力的收入再次回流,甚至倒贴。而粉丝经济带来的后果就是傻子养活了另一批废物,没有创新,有的只是劳动力的变相压榨。另一方面的土地国有,限制了土地资本流转,也要了大部分劳动者的命。那些靠着粉丝和房市的人收割了别人,出了国门也只是更大的一棵。命运不会饶过谁。

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我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多读书,多和商业前辈聊天,远离劳动密集型产业。研究新产业形势,研究表面经济现象下的底层规律,远离浮躁投资。钻研代码,在未来的机器世界中有所用,有所回报。

首先非常感谢,认真的回复我,超出我的预期。这也是我steemit以来收到的最诚挚的回复。

以下是我的一些新的问题或者观点,继续交流:

我能够做到的是管理好自己的资产。在国家去杠杆国策下,远离P2P金融理财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远离外汇,资金沉淀。远离房市,今天的房地产投资会成为未来自己身上的包袱。这些是盈利之外的层面上我能为国家做的。

我不太懂经济,想讨论上面这个观点。 如果中美贸易必然带来的是两国受损,“国家”受损必定会分摊到国民(虽然大概率不是每个国民),其本质是国家是人民的,国家的利于亏空都是人民的。 那么此处你说的“这些是盈利之外的层面上我能为国家做的。“ 应该是有偏颇的,说不好听点是”我坚决不为国家背锅“,客观的、理性的将是 我避免做冤大头。(适者生存、优胜略汰)

随着劳动红利在2012年出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绝对下降,劳动力低廉的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会消失殆尽。这种消失还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低成本下的经济模式。这种遗留下来的红利人口结构带来的劳动密集经济发展模式是没有竞争力的。

对于这点我是比较乐观的,劳动红利消失,本身代表的是中国产业的升级,国民体力劳动率降低,对于国家来说是我们的进度,国力、生产能力的提升。 致命的是低成本下的经济模式。 这点我觉得是在新旧产业交替之际不可避免的,从第一产业走向第二产业的适应稳定期;未来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会带来同样的问题。

有一点非常赞同,无论大趋势如何,对于个体提升自己的能力永远是没错的。

我一向不太喜欢“主义”这种词,因为任何形而上的词语都不可能现实。
但是,现实一定还是这样,要随大势所趋,我同意此类观点

“随大趋势“这里的大趋势我想你应该是有细分的。 向上走应该积极跟随,向下走应该要有骨气,有能力者应该是力挽狂澜---吹的有点大---
作为一个普通人,感性上能够活得不卑不吭,问心无愧;不说左右逢源但要能保护好家人,保护好自己,让自己活的更好。 客观上,能够看清时局、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是如此

吃瓜群众坐看各位论道

要与民同乐了才好,置身其中
看不如做。

中国缺芯少魂!克服这一点,美国算老几

望少年帮助中国早日破这魔怔

You just planted 0.07 tree(s)!



We have planted already 3714.65 trees
out of 1,000,000


Let's save and restore Abongphen Highland Forest
in Cameroonian village Kedjom-Keku!

My Steem Power = 18871.56
Thanks a lot!

treeplantermessage_ok.png Thanks to @wwstreet Plant trees with @treeplanter and get paid for it! @martin.mikes coordinator of @kedjom-keku

个人命运如何把握?好好锻炼身体,多吃点饭,保持心情愉快,活得更长久一点,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国家做点贡献

管好自己就是对国家最大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