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的行动逻辑

in #cn8 years ago

利用跑步的时间,我听了《罗辑思维》的所有205期的节目,经常听“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音频,看了三年的”时间的朋友”的视频,虽然我不是罗粉,但我是《罗辑思维》这个平台的支持者,罗振宇的团队在知识服务这种商业模式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不少知乎的“专家”大V对“逻辑思维”对一些所谓罗振宇不专业的细节无情的黑,对“罗辑思维”的商业化的历程妄加评论,没有表现足够的宽容。在我看来,“罗辑思维”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读书人的创业窘境,让知识人才理直气壮的通过知识传播为人提供服务,同时也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目前,“罗辑思维”有900万小伙伴,得到App用户500多万,日活42万,订阅总份数130万,平均总营收2.45亿元,早在2015年10月就宣布完成了B轮融资,估值高达13.2亿,这些数据都一一说明,“罗辑思维”正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迈进。

2012年开播至今,《罗辑思维》200多期,成为最火的脱口秀节目之一。正如该节目的2016年第41期《有效行动的逻辑》所阐述的观点,“罗辑思维”通过5年的努力,正一步步践行它所倡导的行动逻辑,走到今天的成功。

luojiswei.jpg

前不久,罗振宇在一次分享当中提到,他给业界挖了三个“坑”。
第一个“坑”:U盘化生存。

罗振宇说:我们刚开始讲U盘化生存,转头我却变成了一个“主机”,开了一家公司。很多人很愤怒,说你背叛了你自己,你不是要当U盘吗?我当时是那么想的,然后改主意了,我进步了。
罗振宇所说的U盘化生存本质上就是倡导自由职业,这在他的创业初期,理所应当要选择的模式,但他这个U盘所带领的团队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多的时候,如果还停留在U盘模式,而不是带领团队升级为主机模式,必然会给后续的发展带来严重的障碍。

第二个“坑”:社群。

罗振宇说:在我们提出社群是一个商业之后,很多人开始做社群。但是我们很快发现,这个不行。我宣布罗辑思维会员停招,原来的会员给我们赏银子的,我们持续服务。现在,网上很多黑我们的文章骂我们是社群,实际上这事已经丢开两年了。
已经有900万用户规模的“罗辑思维”,如果继续采用社群和会员的模式,为了维持社群的服务,将会对“罗辑思维”的团队带来极大的管理成本,管理团队会急剧膨胀,让“罗辑思维”成为偏“重型”公司,就无法轻装上阵大踏步向前,社群制必然会限制团队的发展。罗振宇的目标不是做一个一个小的社群,他要打造的知识服务的大平台,因此他必须放弃社群的思路。

第三个“坑”:内容电商。

罗振宇说: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说要做内容电商,我也是这么信的,然后玩命的做内容电商。然而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想获取的超越社会期待的指数级增长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再造一个电商领域的阿里或者京东。当知道前面不远处就是断头路时,我就不能再跑了。所以去年,我们又把内容电商这个跑道给让出来了
内容电商就是以音频、文字和视频为载体进行知识内容的销售。这仍然是是很多中、小自媒体的主要的盈利模式,但对于“逻辑思维”这样体量的公司,如果把内容电商运营成很大的平台必然会和BAT这样大平台短兵相接,以它现在的能力,还是避其锋芒比较好。

罗振宇所说的三个“坑”是针对自己的团队来说,对于中、小规模的团队,这三个“坑”很可能依然是最好的盈利模式,但“罗辑思维”要打造超大用户体量的自媒体平台,就必须果断的跳出这些“坑”,而不为眼前盈利而过多纠缠,果断跳出来,甚至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也在所不惜,这是很需要勇气的。

2017年,“罗辑思维”做了一次重大的改变:停掉所有平台的节目,只在“得到”app播出,同时把周播的节目改为小日播。这个大的转变在我看来就是一次非常有勇气的重要迭代。放弃这么大的流量分发,专注做得到app的用户服务,在我看来无疑是一种更专注的选择,他不必迎合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逻辑思维”的用户不是面对所有互联网用户的,它的受众群是相对有限的,与其再花时间去做广播、做泛流量,不如认真做好认同“得到”的用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逻辑思维”经过5年的发展,影响力已经足够大,可以积累的用户应该达到了瓶颈,换句话说它在各大平台可以获取的用户到了极限,将来需要做的事就是把这些用户导入到“得到”自己的平台上,这才是能换取真金白银的优质用户。

“罗辑思维”5年的发展过程,一个不断迭代、自我扬弃的过程,走的是一条自我重构、自我完善路,是一条永不停止的解构与重塑之路。从央视主持人、节目策划、栏目制片人到“罗辑思维”创始人,从脱口秀到微信自媒体,从社群、内容电商到自媒体平台,这一系列的转变过程中,罗振宇对自己的定位渐渐清晰,也渐渐从“罗辑思维”的舞台中央的主角变成一个服务者,一个店小二,他要成为一个“超级链接”,成为知识服务者和求知者之间的超级链接。2017年的改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以前每周的播出的节目,虽然自比说书人,但总会有意无意间扮演了“专家”的角色,每一期节目所承载巨大的专业知识让罗振宇有些不堪重负,这是与“罗辑思维”平台服务宗旨向背离,因为这个平台不是要把罗振宇打造成超级ip(intellectual property),而是知识分子创业和知识服务的平台,换句话说罗振宇的脱口秀越成功那么“罗辑思维”这个平台就越失败。

“碎片化学习”是“罗辑思维”倡导的学习方式。注意,这里的碎片化学习的定义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不是学习碎片化的知识。诚然,碎片化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无法忽略的部分,但我仍然对这种学习方式心存疑虑,在我看来,古往今来,真正专业化的学习,都需要专注、持续的投入时间。不过,在碎片化的时代,“罗辑思维”提供了一种符合碎片环境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正确与否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我觉得是一种可行的尝试:汇集和网络精英知识分子提供专业的知识服务,求知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同时,我觉得不能被”你不必读原著,你听我的精简版就好了”,”你不可能有专门时间,所以碎片化学习就够了”,这样的论调给误导和忽悠了,而是要以这种“碎片化学习”作为引导和入门,走向系统化学习路,不能停留在“我懂了”和“我了解”的层面,因为这个层面是深入化学习的开始。

终身学习,是每个求知者的理想状态,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知识服务平台,为广大的求知者提供多样化终生受益的学习平台。

本文首发链接:http://www.watch-life.net/it-review/luojisiwei.html
更多文章见网站:http://www.watch-life.net
微信公众号:守望轩
Steemit 中文版块: https://steemit.com/hot/cn

Sort: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www.cnblogs.com/xjb/p/luojisiw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