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太喜欢张爱玲的小说,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总是觉得张爱玲的小说读来读去好像在原地转圈,再没有什么新鲜。但是我欣赏张爱玲的技巧,那种对于场景的精致描摹和对于人物的锋利准确刻画总是让我记忆深刻。我一直感觉张爱玲的技巧不像是在写小说,而像是在拍电影,非常立体。我读过的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是《第一炉香》,这也是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了,在我这个年纪写的,非常了不得。
在《第一炉香》里写到了葛薇龙跑到姑妈家,贪恋花花世界和情爱的葛薇龙最后成为了姑妈利用的棋子,得到了想要的,也失去了很多。这个故事读完以后我总是觉得有些东西张爱玲省略带过了,生活这华美的袍子下面的密密麻麻的虱子只撩开给人看了一眼。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血观音》,几乎重现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但是要比《第一炉香》更加的凶残和直接。
我不把《血观音》这种片子叫做悬疑剧情片,我觉得这是文艺片,追求细节和精致,而且刻画人物非常犀利,这部片子和《大佛普拉斯》类似,没有生硬地去讲理,而是侧重去讲好一个故事,道理自然就明了了。
《血观音》主要讲的是社会上流中的勾心斗角,棠家三代以及其他官员之间的明争暗夺。棠太太掌控着一切,最后却也有了因果报应。整个故事有一些佛教因果轮回的意味。整个影片想要说明的道理很明显,但是我感受最深的其实不是这一点。而是这一家子三代女人为了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掌控一切,最终变得冷血淡漠,残酷和病态的过程。这个故事其实非常黑暗,拿出了人性中,最冷酷最赤裸裸的一面,让人看过之后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但这就是这部片子的艺术张力。当你意识到人性竟然可以如此黑暗,你应该感到毛骨悚然才是。
棠太太是杀人不眨眼的“血观音”,这个形象有点类似于《教父》中的主角,心狠手辣,连自己的女儿以及外孙女都可以利用,为的是谋求自己的利益。其实,当影片演了20分钟,我就知道棠太太一定是个狠角色,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棠太太永远保持着微笑,带着谦卑的姿态,不慌不忙,也不生气。能随时要你的命却对你毕恭毕敬,能翻脸却从来和颜悦色,这不是软弱,这是power,能做到这样的一定是一个人物,棠太太就是这样的人。棠太太的女儿棠宁虽然看上去像是棠太太的棋子,一直被棠太太利用和控制,但实际上这个人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从来都能把自己的猎物玩弄在鼓掌之中。而第三代棠真,虽然看上去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天真女孩,但是为了得到她想要的东西,手段和心计之精明,从来不亚于她的母亲和她的外祖母。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最后对于爱情的最后一次幻想的破灭让她走向沦落,她在那样的环境中早就变成了一个心理扭曲的冷酷杀手,当她的外祖母看到她因为嫉妒和孤独而杀死了自己的好朋友,她的外祖母就知道,这个孩子有资格成为她的继承人。
一家三代就这样相互利用着,家庭的温情早已不复存在。棠太太和棠宁以及棠真之间总是以“爱”和“为你好”胁迫对方,把对方变成自己的棋子。那么说爱完全泯灭了吗?其实也没有。棠太太把一切的罪名让女儿来顶的时候,我认为她是相信自己有手段能把女儿从监狱里捞出来的。但是她没想到女儿最后选择了去寻找自由,摆脱自己的控制,所以她也只能狠心把女儿干掉。在这个家庭里爱被扭曲了,成了控制他人的手段。“我们到了这个年纪什么都看淡了。可是,心里面没有狠过一回,哪来的淡呢”,棠太太这句话说得总是让人后背发凉。
虽然现实中像这样极端的例子很少,但是把个人意志借着“为你好”的外衣来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却多得是。爱,有多少自私假汝之名。以爱的名义强加自己的个人意志给对方,经常发生在亲密关系之中。有多少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帜,不过是希望子女能够完成自己没完成的事情,从来不考虑子女是否真正开心快乐,也从来不在乎子女是否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有多少恋人之间,以爱相互要挟,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控制的欲望以及自己的利益。我承认在很多关系中,争夺意志的控制权是永恒的主题,但是在最亲密的关系之中打着爱的旗号来实现控制和展现强势总是虚伪和可悲的。我认为真正无私爱应该是: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
当棠太太把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培养成了凶残的掠食者,最后也承受了生不如死的结果。当她年老体衰,躺在病床上忍受痛苦的时候,棠真毫不犹豫地撕掉了医生开具的安乐死建议书,我觉得她的内心只有恨。她坐在自己的外祖母身边,握着她的手。那温柔的一句“夫人,您要长命百岁,万年富贵”是最恶毒的祝福。
最后,不要在晚上看这部电影,人心的可怕比鬼混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