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忽”多半不是什么好事,前面再加上“伟大”二字,就更显得诡异。或许,不妨理解为“大人物的疏忽”,或者“崇拜者所想象的大人物的疏忽”。其次,“疏忽”一词本身就有“无意”之义,“有意疏忽”之说不免怪异。但对于大人物来说,似乎又当别论;或许,大人物就是可能有意疏忽,而且大有深意在焉!
太平教主
一个要建绝世之功的开国帝王,一旦竖旗点将,交代大略,就隐身宫中,一心做他的甩手天子,绝不让任何军政细务来烦心他,完全沉入超凡脱俗的伟大冥想,在心无旁骛的默念中,静候大功落定,天下报捷——你相信这能成吗?
至少有两个人不信:秦始皇与朱元璋。此二人都是翻转乾坤、澄清宇内之人,纵然功高日月,却放不下秣马厉兵的细务。
秦始皇是名副其实的“始皇”,即中华帝国的第一个皇帝。他集天下荣华于一身,如何作快活天子,就全凭他的意志与想象了。但他却偏偏选择了作劳苦天子:每天亲临朝堂处理政务,批阅公文达120斤!事无巨细,尽在其掌握之中。即使巡游天下,越山涉水,千里颠簸,亦不辞辛劳。他于盛年死在巡游途中,可不值得后世帝王羡慕;历代帝王绝少离开帝都,岂不是以秦始皇为鉴?
朱元璋更不是安于做快活天子的人,其勤政已超越秦始皇!他岂止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实在是将许多完全不必措意的事揽入手中。他甚至亲自布置密探,偷听大臣的内室私语,然后在第二天的朝堂上当面验证,观察反应,让满朝文武恐惧万分!
以上二人都是雄才伟略之主,却并未成为历代帝王的榜样,没有几个人甘愿将帝王生涯泡在琐细政务中。但彻底反其道而行之,做百事不理的甩手天子,宁愿尽享盖世荣华,至少在开国君王中,还是难得一见。如果偶得一见,肯定是史上奇葩。而创建了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教主洪秀全,正是这样一个奇葩!
1851年,太平军打下永安,“天国”连影子都未成形,洪秀全就自封天王,立即兑现其平生理想,一举娶了36个老婆,从此告别大小政务,一心做起万岁爷来。定都天京之后,更将天国的所有事务全部委之于手下,仅留下唯一的职责:当内宫班长,管理着他的80余位妃嫔、大量美姬,共约千余名女子。他知道:无论怎样甩手,这件事可不能委之于他人,否则自己就亏了。
这位奇葩万岁,在天京享国十余年,就再没有出京城一步,更别说亲自领兵出征了。其时,太平天国虽然已经开基立国,但其领土甚至不包括一个完整的省!哪里是什么“坐天下”的光景,不过是坐一座围城而已。而洪秀全似乎全不在意,大小事项概不过问,甚至难得在朝堂上露脸。任何稍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会忧虑:天国危矣!太平军眼见着国土日削、兵员日少、前线日近,洪秀全就是充耳不闻,无所用心,更加深居简出,一切置之度外!
中外观察人士都不免猜度:此人疯了!甚至谣传他死了。他们不知道,洪秀全心中自有神兵百万!因为他每天都在宫中与上帝沟通,他岂不相信,上帝绝不会抛弃他,肯定会出手援助;一旦天兵降临,他就只要看着清国妖魔土崩瓦解好了。
这位伟大的天王,不仅有伟大的天国理想,而且有一整套仰赖天兵除妖的妄想。细节方面,就完全交给将士们在血河火海中去拼命了。一个距上帝仅有咫尺的人,既不屑于眼观细务,也无意关注正血洒疆场的昔日弟兄。无论有多少凶讯送入宫中,天王总是充耳不闻,他没有这个闲暇,因为他就要升天面见上帝了,其他的一切岂足道哉!
对于与自己性命攸关的一切,洪秀全一概疏忽!这样的疏忽,普天之下就无人比肩了。
人类导师
在1923—1953年这整整30年中,斯大林是克里姆林宫说一不二的主人,也是近半个世界敬之如神的伟大导师。
在十月革命后的最初几年中,列宁的核心团队中英杰如云,托洛茨基、布哈林等都是才华焕发的领袖人物。这些大人物似乎不拘细务,热衷于集会演说、撰写雄文大作,不太在意守在机关里处理日常事物,将这一角色交给了斯大林,后者在资质、才干与威望上都略逊一筹,不可与托洛茨基辈同日而语。只是无人想到,正是斯大林掌控的书记处,成了后来权力构架的核心堡垒。等到托洛茨基等回过神来时,斯大林早已根基稳固、羽翼丰满,完全控制了党内权力系统;列宁之后的权力格局就这样定下来了。此后只等斯大林一个个收拾这些政界元老。到1930年代,列宁政治局的那些旧人,就被消灭殆尽,斯大林终于成了新时代的列宁,成了无人挑战的导师。
从如此严酷竞争中胜出的斯大林,其干练、审慎、周密都应当无懈可击,绝不可能是那种不拘细务、凡事大而化之的人。斯大林应当事必躬亲、不放过任何细节、紧盯着周边人的一举一动,不让任何微小火星酿成灾难。没有理由认为斯大林有任何重大疏忽。在其执政的30年中,他几乎直接主持了所有重大的决策、谋划、会谈、外事活动。说他因疏忽而大权旁落,那简直是不了解斯大林。
这些似乎都是事实。但外界人士多半忽略了事情的另一面。斯大林及其亲信竭力制造的那种领袖崇拜,实际上造成了某种近乎神权政治的局面,斯大林真正成了高踞于所有人之上的一尊神,几乎没有人能轻易接近他;他也不愿意、不便于甚至不敢随便接近下面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曾经无比精细、面面俱到的斯大林,当然不再可能事必躬亲。许多事项,他只能略知大概、略得要领;久而久之,对具体政务就不甚了了,甚至完全弃而不顾了。
正是权力自身的逻辑,将一个机关事务主义者,“升级”为疏忽细务的甩手掌柜。
如果事情仅仅涉及事务,那么影响所及多半只是工作效率与政绩而已。要命的是,疏忽的对象越来越涉及人事、涉及人的命运,这就真正非同小可了。
首先是镇反。1936—1938年间的血腥大屠杀,成千上万牺牲者中包括了当时最精粹的党政军精英,这些后来都举世皆知,不必细说。涉及最上层——包括布哈林、加米涅夫、季托维也夫、图哈切夫斯基等——的案件,斯大林不可能不亲自掌握。他岂能不知道这些老战友的底细,岂能不明白这些人死得很冤?但他更知道他们不得不死!但进而处理中下层的那千百万人,就不是斯大林能够亲自操盘了。以他的超人精明,他不能不知道,这些人对于他的事业、声誉、甚至安危是何等重要!而毫不珍惜,竟一概交给贝利亚等毫无人性的屠夫去消灭,岂不是自毁长城?要不是如此滥杀无辜,毁掉苏联的大部分英才,何至于让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差点遭致灭顶之灾!在这一点上,除了首先要谴责人性的丧失之外,难道不也要谴责那种草菅千万人生命的疏忽吗?
或许是牺牲者太多,神经就完全麻木了!斯大林的名言:
死一个人,是一条生命;死一百万人,不过是一个数字!
有如此生命观的人,怎么会为成千上万个生命的失去而眨一下眼睛呢?如果这也是一种疏忽,那么这种疏忽实在太惨酷了!一旦有了这种盖世无双的疏忽,就不会在乎,俄罗斯黑土地上数百万农民因大饥荒而活活饿死;也不会在乎,打败希特勒的最后一战,不惜多死十万人,以使苏军抢得攻克柏林的头功。
现代领袖
我们的领袖,自认是斯大林的学生,甚至称斯大林为父亲!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都属史无前例。不过,公平地说,领袖内心并不迷信斯大林。确实也没有迷信的理由:在很多方面,尤其在驾驭权力的技术上,领袖自认并不逊于斯大林。这就不难理解,领袖执政的宏大眼光、完全不拘小节,是斯大林根本不可比拟的。当然,领袖不仅仅超越了斯大林,也超越了秦始皇与朱元璋,后两人都是领袖心中的偶像!但在行政风格上,领袖却丝毫不在乎偶像们留下的范式。
秦始皇贵为一国之君,居然在勤政上也要与臣子一较高下,似乎在争当勤政模范!这种做法,理所当然地被领袖鄙弃。领袖的格言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所有他不乐意干或者不屑干的事情,都“分散”给了他人。最后,就是最高层会议都成了“小权”,自己全都免了,只是由联络员协助自己管着大权。
领袖最富有创意的发明就是“纲”的妙用: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国家以阶级斗争为纲,等等。更进一步,除阶级斗争之外,“其余都是目”!领袖只管“纲”,“目”是别人的事。问题是,领袖如此看重纲,其他人岂敢轻视纲?自然都将主要注意力放到纲上。最后结果只能是:“目”岂不被完全忽略,直至惨不忍睹!
既然阶级斗争是纲,作为阶级斗争最高形式的战争就更加是纲,其他得一概让路;特别,人的生命只能为纲服务。为了战争的胜利,中国要准备死几亿人!需要如此多的人作为“目”而死,实在也太惨烈了。领袖还说“人死了可以做肥料”,这真是盖世发现!
被领袖疏忽掉的事情实在太多,难以尽述,只能到此打住。
被疏忽的小民
林彪被公认为战神,在“驭将之道”上确有其过人之处,那就是高度的宽容。他公开说,只要求大节好,不在乎小节有亏;什么“男女关系”一类的事,一概忽略。“大节与小节”——这是林彪的“大小观”。领袖的“大小观”则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洪秀全与斯大林等的“大小观”亦有类似的妙处,不再细论。统而言之,大人物的“大小观”不妨统一为“抓大放小”——这是改革开放年代最流行的一句口号,虽然是对国企改革而言,借用到此处似乎也恰到好处。“放小”当然意味着忽略小者,对小者表现出有意无意的疏忽。此“疏忽”却又不同于小人物在平常事情上的疏忽,它有某种“伟大”的气度,颇堪玩味。细品其中的滋味,真还不失崇高伟大之处!
首先,大人物疏忽于“小”,并不在于那个“小”不足道也,而是其目标太崇高伟大,需要全力以赴对待,以致无暇他顾,或委于他人,或干脆置诸脑后!因此,此处的疏忽,并非真正的疏忽,而恰恰是压倒一切的重视,只是那个“重”完全压在伟大之事上。
其次,大人物的“疏忽”,包含着对被疏忽者的轻视、蔑视乃至鄙视,从而在对比之下更凸显出那后面的崇高伟大。斯大林认为“死一百万只是一个数字”,那是他在气盖宇宙之际,眼中不再有生命的位置。领袖疏忽于技术、业务,认为“这些都是目”,只有被蔑视的份儿,那是他太在乎自己的强项——相对于业务的政治、权力等等。晚清朝廷一口咬定西方技术不过是“奇技淫巧”,则不只是小看,而是真正的鄙视——在伟大的中华道统面前,西方机器那点小玩意根本不是正道,别污了圣人君子的眼睛!
或许更重要的是,疏忽凸显了智慧。小人物的疏忽没有智慧可言,不被骂为无知无德就不错了。大人物就不然了。人们常说“贵人多忘”,不正是肯定疏忽的高贵吗?高贵中当然有一种特殊的智慧在。一般人学不好数学,肯定无光彩可言。但大人物数学打零分,就另有深意在焉,那表示“除此之外都卓尔不凡”,这不正是智慧所在吗?
凡此种种,都是大人物可以疏忽、应当疏忽的重大理由。这些理由无论人们认与不认,大人物及其拥趸都会坚持着。
只有一条理由对疏忽者不利,那就是:被疏忽的恰恰是小民的利益!疏忽那死去的“一百万”,可那都是小民的生命啊;视政治为大事、业务为小事,小民的关切肯定够不上政治的高度,多半是地道的小事,就只有被疏忽了;“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小民最在乎的那些利益,就全作为“目”被疏忽掉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大权肯定管不到小民的“柴米油盐”,这一类的小民利益不仅被“分散”,实际上就无人问津了!
这样一来,大人物的伟大疏忽,对于小民,多半是实实在在的损失。对于个人,这种损失因其渺小而被疏忽掉;但如果无数的渺小汇集起来,就将成为巨大的灾难。因此结论只能是:
伟大的疏忽往往导致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