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人皆知,文革已经被界定为史无前例。因此,说什么“文革前的文革”,似乎是无稽之谈。但如果对文革的理解略加拓广,使之能够包括那些疑似文革或者准文革,那么就不妨说文革史有前例!历史上曾有过哪些这种意义上的“文革”呢?至少本文给出的两个例子,绝对值得今天的人们咀嚼再三。
大诰风暴
说文革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或许有点骇人听闻。但如果有一个足够大的舞台,或许真有人想玩文革游戏,因为它险境迭出,好戏连台,实在是太刺激了!当然,只能玩到不出现惨叫声为止,否则,那就一点也不好玩了。
然而,除了盖世枭雄,谁敢玩文革游戏!恰好这种人在700年前就有一个,他就是农民领袖朱元璋。你的第一反应想必是:别开玩笑了,这不可能!导演文革,需要十八般功夫:传世著作、不朽思想、惊天谋略、号令天下、威震诸侯、大閲群儒……,一件也不能少,朱元璋何方神圣,能有这些功夫吗?他不过是一个凤阳秃僧罢了。
这就小看朱元璋了,恰恰是这种有秃僧背景的人,最有资格玩这种骇世大戏。现在就来看看,朱元璋所玩的文革游戏,哪一幕不令人拍案叫绝,与700年后的真文革恰有一比。
雄文出世——别以为一介贫僧,大字识不了几个,就不能执笔行文。正是这种人著书立说,才叫真气概!朱元璋的著作唤作《大诰》,这个名字就已气派无比,那是指望与《尚书》一类的古代经典一起传世的。朱元璋不失为大聪明人,书中一切文字疵瑕全保留着,不让秘书斧削,让人一看就知乃粗通文字者所为,免得被后世人讥为秘书代笔。
该书是否用了红封面,今天已难确考;但确如后世红宝书一样颁行天下,令万民诵读,则是肯定的。成为历代美谈的经典故事是:农夫将宝书挂在牛角上,以便在田间地头随时阅读。至于举子们必须熟读《大诰》才可以应考,更属理所当然。
思想行空——万岁爷写点书,在历史上并非稀罕事;但以朱元璋思想独树一帜,则绝对是史无二例。究竟何以想到要用思想一统天下、号令全国,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让后世学者去研究吧。朱元璋也并非凭空闭门造车,而是继承儒家大统,纲常伦理,一件也不少。他的真正卓绝之处在于:对传统经典细加甄别,剔除那些不经之论。“亚圣”孟夫子不知哪根神经出了问题,居然认为老百姓还在皇帝之上,说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岂不是修正主义?坚决删去,而且孟夫子的“亚圣”牌位也不能保了。朱元璋连亚圣都敢废,岂不天下肃然,从此再不会有哪个酸臭读书人敢叫板了。
集中权力——有了统御天下的著作与思想,朱元璋的权威应当已经无以复加。但朱是一个要将每件事情做绝的人,他还要更进一步:将所有权力集于一身,包括最细小的事权在内。这一点就非现代领袖所能及了,现代领袖是从不管政务的。朱元璋的最惊世骇俗、最影响深远的一个举动,就是一举废了丞相,从此元首总理一肩挑。你不妨想象一下,如果领袖兼挑周恩来的担子,会是一个什么景象。而这却是朱元璋所追求的,他就是不能容忍任何人分享他的权力。在他手里,极权所达之巅峰,多少年之后都无人超越。
京师检阅——文革中的红卫兵检阅,一直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创造。其实700年前朱元璋就已开先河了。朱的壮举真正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回,他将全国的士子——即读书人——召到京师,接受圣谕。不要以为这是等闲事,可别比之于乘车船进京的红卫兵,在只有原始交通工具的古代,跑一趟京师可是要命啊。朱元璋就是有这个气魄!更重要的是,他就如一个现代人,理解到了这一招的巨大动员作用。试想,几万“红卫兵”面见圣上之后返归故里,天下还有谁敢不听圣上号令?
整肃诸侯——这里袭用了毛对地方大员的称呼。文革开始后这些人怎么了?还是用毛的话:被整的呜呼哀哉!尽管如此,还是没有突破朱元璋的记录。朱掀起的扫官风暴如此富有创意,大概是很难复制的。仅仅是“剥皮实草”,即将受害者的皮剥下来做成皮囊,充以草之后做成标本展览,后世好像就没人再敢用了。做这件事只需要狠心。但另一件事就真的创意非凡了:让被整的官员戴着镣铐登堂审案,审完之后又被公人押走。不过仔细一想,这一招后世并未失传:文革中的在押走资派,确实也有被押着去办公的。
群众专政——你想必会认为,现代文革中的群众专政,绝对史无前例。但这一判断恰恰不对,朱元璋早就用上了。朱元璋时代,中国大地上的奇异一幕,居然被有心人记录下来,肯定将成为文明史上的奇观:去京师的路上,一伙草民神气活现地押着一个犯官,被押者蓬首垢面、惊恐万分。是有司安排这些平民执行公务吗?非也,那是他们“自主执法”,在路上碰上这个“走资派”,就自行决定抓起来送京师有关部门。
这种奇葩,无论叫做直接民主,还是民粹主义,现代人恐怕都无从反对。有了这种狠招,朱元璋治下恐怖到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朱元璋的妙招实在太多,难以尽述,只好打住。对于呈现朱元璋时代的文革特征,这些事实已经足够了。
文化浩劫
对于评价“朱元璋的文革”来说,颇为不利的是,其中的文化意味似乎少了一点。你会说,现代文革也没有多少文化啊,不然怎么会有人称之为武化大革命呢。但后者毕竟有一些东西事涉文化,例如焚书毁画、批孔黜孟、文字狱等等。不要说这些并非弘扬文化,只是破坏文化;不破坏怎么能称革命呢?革命的真义不就是破坏吗?可惜,在文化方面朱元璋确实欠了点功夫,便不能与现代领袖比肩了。幸而,这种缺陷可由另一位大帝来弥补,此人就是更加功德无量的满清乾隆大帝。
隋炀帝有一句睥睨天下士人的话:就论诗文,也该由我做皇帝!
隋炀帝文学如何,天下文人自有公论,此处不予置评。但如果他将以上这句话留着给乾隆去说,或许更不失风度。就文学地位而言,乾隆更加当仁不让!他不只是看不起当朝文士,恐怕也不怎么看好历代文士。就凭他那四万多首诗,李杜似乎也得甘拜下风。固然有人看不起乾隆的诗,他人的评价万岁爷何从得知呢?这些且略去不谈。
至于“文革功夫”,乾隆确实不稍让朱元璋;下面这些,就全属乾隆的强项。
禁书毁书——乾隆一辈子都勤于啃书;否则,他在士大夫面前也没有那份傲气。但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却竭尽全力禁书毁书,让天下人无书可读、有书不敢读。其实,此中并无任何矛盾:正因为乾隆精通诗书,才比任何人都更懂得书有多危险!他岂不明白,历代诗书中有多少话语,不利于一个刚刚走出山林的蛮夷民族,当然也不利于欲登文坛之巅的乾隆本人。除了彻底禁绝这些东西,让其绝无机会与天下人谋面之外,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你说,这件事能怪乾隆吗?
为达其目的,现代文革中通行的那些办法:烧书、缴书、通令禁书等等,不消说乾隆全都用过。但更具创意、似乎也显得更文明的方法是:通过编书来毁书!这就真正是空前绝后之举了。用现代语言来说,乾隆举办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文化工程”:编辑《四库全书》。
要知此工程何等伟大,只需看几个数字:任命了360 多位高官作编辑、3800多位抄手、收录了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8亿字。这些且放一边,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乾隆修书的目的恰恰在于毁书,而事实上他以惊人的规模做到了:禁毁图书6766部、93556卷,超过收入《四库全书》的总数!这意味着,中华文化的一大半,已毁在乾隆手里了!不要用什么“成绩是主要的”、“几个指头与几个指头之比”一类的昏话来辩解。要知道这一罪恶是绝对无法救赎的。仅仅这一条,就应当说:乾隆就是史上第一罪人!
文字狱——我一直叹服发明了“文字狱”一词的古人的智慧:无论解释为因文字获罪而下狱,还是解释为文字本身就构成一座狱,让涉足者如陷狱中,都说得通。这种智慧不可能出现得太早,文字狱应当是比较晚的东西。因此,古代大多数时候,玩文字的人似乎还不失安全。但到清朝就不再有这种安全,在乾隆治下就更没有了。在政学两界都有头脸的龚自珍,都不胜慨叹“避席畏闻文字狱”!
见见乾隆锻炼文字狱的功夫,有助于衡量其与现代文革的对比。乾隆朝文字狱有案可查者达130余起,著名的大案就有11起。其中捕风捉影、荒诞无稽者不可胜数,此处仅举一件以见其一斑。
江苏举人徐述夔著有《一柱楼诗集》,死后被仇家告发,称其中有刺满人之句。乾隆判其大逆不道,结果本人被开棺戮尸,子孙数人处斩。最初接办案子的江苏布政使陶易,认为告发者挟嫌倾陷,嘱幕友陆琰批文交扬州府查办。乾隆竟然对陶易震怒异常,将陶、陆两人都判了处斩。这样的判决,也将文字狱案的惨酷性推至极端了。
囚民愚民——愚民倒不是满清人的发明,秦始皇早有辉煌记录。但乾隆的做法更富想象力,以致将秦始皇比了下去。他的几条大政策条条凶狠,对后世影响不下一百年。其一是闭关锁国,对此批评最多的是说如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恐怕更大的危害在于让国人闭目塞听愚昧无知,而这偏偏是在一个全世界日新月异的年代。其二是禁绝任何独立思考,让所有人都彻底关闭大脑,成为“无私奉君”的顺民。虽然真正关进狱中的读书人未必很多,但在精神上,所有读书人都无例外地被圈养起来了。这样的精神囚徒,对于满清自然再无威胁,但对于国家就更加麻木了。
经过乾隆“伟大文革”的大清朝,到底是帝王崇拜者心中的太平盛世,还是龚自珍——其生平只是稍后于乾隆——诗中的“万马齐喑究可哀”,那就只有后人来评说了。
伟业浩劫之间
一个国家,前后不过700年,就有了三次文革,这究竟是生民有幸,还是造化弄人?就不必徒发古今之叹了,只是思考一下,此中有什么历史启示留给后人吗?
三次文革涉及三位伟大领袖,他们都是指望而且自信名留千古之人。首先看到的是,每位领袖都建树了“千秋伟业”:朱元璋建立了一个新朝;乾隆的文治武功都超历代帝王,自称为“十全老人”;现代领袖则是秦始皇后第一人。不必等待历史的评判了,三人心中那股豪气,就各各书写了历史。
在现代人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盖世之功的人,岂敢发动文革!文革绝对是稀世之事,发动者一定得是稀世之人。
那么结果呢?朱元璋开创了史上最腐败的王朝,他的子孙的两项成就——宦官专权与特务政治——都创了历史之最;乾隆一手造成了文化浩劫,一手送走了大清朝的盛世,准备了晚清的悲惨结局;现代领袖将亿万人带到了“崩溃的边缘”。对于这种结果,无论他们当年是否有所感觉,后来从天国俯瞰下界之际,应当已目睹一切。他们能不慨然一叹吗?
是什么将君王们引向文革之路呢?一言难尽啊,只能略举一二。
抱负不当——朱元璋在早年就立志“杀尽天下贪官”!他没意识到,这种“割韭菜”的事业注定不能完成,永远有韭菜长出来!乾隆志在造就“无私奉君”的臣民,在一个文明曙光初现的时代,这实在不合时宜;现代领袖更要彻底改造人性、征服私欲,却没有悟到,统治欲就是顶级私欲!他们都志在干不可能之事,岂不悲乎!
无限权力——“欲干非常之事,必得有非常之权”,领袖们及其追随者,肯定都是这样想的;他们所获得的超级权力达到了历史的巅峰。而这恰恰是不幸的主因:在最需要纠正航向的时候,却让普天之下噤声,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巨轮驶向漩涡。
今天,人们在说出“文革已成为过去”这句话时,无比轻快。谁也不在意此中包含了双重疏忽:文革并没有真正过去;即使文革已经过去,劫后余生的人并不能万事大吉、袖手无事,总该为纪念文革、反思文革做点什么。
Congratulations @ancient-light!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badge!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board and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in the Ranking
Support the HiveBuzz project. Vote for our propos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