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某天我由深圳回到太子, 轉小巴至紅磡下車, 等過馬路的時候, 無意見到一架巴士的廣東. 這個廣告嘛, 相信所有人都不會陌生, 就是麥當奴廣告. 今年是他們進駐香港50週年, 所以搞了好多活動. 在廣告上, 見到久違的麥當奴叔叔, 小飛飛, 漢堡神偷等等. 當年的麥當奴電視廣告, 彷彿好像是幾個月之前的事.
可事實上, 當年看那輯麥當奴廣告還是個小孩的人, 大部份跟我一樣, 已經步入40歲或43歲了. 時間過得太快, 麥當奴, 己在香港札根五十週年. 但不知道為甚麼, 每次他要漲價的時候, 大部份人第一時間都是: 屌鳩他們. 哎…我都不知道要給甚麼反應好了. 通脹好正常啊, 為甚麼其他店漲價, 就好地地. 但麥當奴每次漲價, 就會被人屌到上天. 真的好奇怪.
更奇怪的是, 就算你漲完價, 好多人在網上屌到他們反皮, 最後每天你在各個鬧市的分店, 都見到一堆人在他們的店裡排隊點餐. 不論是堂食的, 外賣的, 反正坐無虛席. 難怪, 他們可以在香港50年都屹立不倒囉.
由我懂事至今, 親眼見證過香港多少風風雨雨呢? 1998金融風暴, 2003沙士, 2008金融海嘯. 2019香港暴動, 2020-2023年COVID 19, 這幾次危機都為香港經濟帶來不少衝擊. 令我印象最深的, 莫過於2008年金融海嘯那一疫.
當時我才出來社會工作三年不到, 但當時就把辛苦儲來的5萬港幣都投進股票, 當時少不更事, 沒經驗, 也曾經因為一時贏了一些錢就上頭, 到金融海嘯爆雷時, 我的錢幾乎全部輸清光. 當時的5萬元, 不是小數目了. 加上2008年當時接連經歷外公過世, 自己做了兩次肺的手術, 隨後失業, 再到我老爸過世. 那個打擊, 真的好大. 現在回看, 也許釋懷了. 但當時, 真的心在滴血.
記得當時金融海嘯, 也有一些店要倒, 但當時大陸對香港開放的自由行才推了幾年, 大致上當時的零售業還特別暢旺, 基本上只要是藥房, 化妝品店, 名店買包的, 生意都好到不得了, 像印鈔似的.
到2019年香港暴動, 情況開始發生轉變, 越來越多大陸人不敢來香港, 生怕被打. 再到後來的疫情, 不用我說了吧? 2023年開放了, 大家以為零售, 餐飲都要有起色, 但出乎意料之外, 來香港的人數不增反而跌了. 令情況更雪上加霜的是, 連一眾香港人都北上消費, 週末香港有如一個空城. 留在香港的, 都是不出去使錢的人. 會使錢的人, 都北上去了.
那麼, 一些會在香港使錢的人呢? 2019年事件之後, 都移民走了, 之前就說過, 香港有班中產, 大約15萬人, 都移民到英國去了, 沒錯, 以前他們都習慣在香港消費, 很少北上, 但那幾年, 人都帶所有家當走了. 一下子失去的消費力, 你怎填回來?
我當天吃早餐的那家店, 由疫情期間到現在, 不知換到第二還是第三手了. 反正, 生意超難做就是了. 因為早上看過麥當如的廣告, 所以中午我就去吃了. 吃完之後, 見到對面的UCC沒開門做生意, 八卦一下過去看看. 我屌, 原來是租約期滿了, 不做了.
我記憶沒錯的話, UCC雖然好貴, 但每天都好多客人啊, 沒理由生意不好做不下去啊, 他們都在這個鋪位做了20年有多了. 說倒就倒? 我只想到一個原因, 就是業主大幅度加租, 人家跟你魚死網破不做好了,看你怎短期之內租出去. 都在鬥氣吧?除非, 他們是有新租客出更高的價, 令到業主趕人走囉, 不然的話, UCC的原鋪位有可能空置好久呢. 疫情期間倒了的大家樂, 至今都沒人承租, 3年多了, 你說作為業主會不會哭?
還有還有, 3月份要倒的, 還有我經常路過旺角的一家戲院 – 新寶戲院. 他在昨天3月31日最後一天營業了, 看新聞才得知, 他們每場戲只賣了幾張飛出去, 好慘淡. 做了二十年了, 昨天也要跟大家講拜拜了.
其實他以前叫金聲戲院, 估計現在的00後都沒聽過了, 算他二十年的, 應該是轉手做新寶戲院的事了, 連同金聲戲院的話, 這家戲院至少得35年以上)連UCC跟新寶戲院都可以倒, 我已經不知道, 香港到底還有多少店可以撐下去, 又有多少店, 可以一直屹立不倒, 直至下次經濟大繁榮的出現呢?
果然,西总是经历过金融风暴的人,难怪现在变得投资谨慎小心了不少。
有事故的人, 不是故事哈
@tipu curate
Upvoted 👌 (Mana: 21/61) Liquid rewards.
謝謝萍妹, 麼麼達
你咋突然芥末肉麻了😂🤭
之前也有這樣啊, 哎, 你現在嫌棄我了? 鳴鳴鳴
😁😁你这家伙说反话!
做生意难,西总见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