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著一個新聞,不算是很新的話題,但一直被拿出來討論,就是BTC未來可能因為企業與美國戰略儲備,成為支撐價格的助力。
另外也提到ETH目前比較疲弱一些,未來可能也需要技術面被實體金融產業擁抱,或著與AI連結創造新生態,做為突破的轉折點。其實這一些對我這個小白而言,聽起來有些虛幻。
不過突然腦動大開想了一下,也沒甚麼根據,或許未來ETH的ETF會與ETH上豐富的被動收益做連結,我自己是沒有使用,手上沒多少覺得研究麻煩,又怕自己操作失誤。但這些發行ETF的機構或許可以請個高手來操作。
如果保值同數量的ETH為前提,將ETF中的ETH拿去做殖利,或許真能夠拉高ETH在ETF市場上的聲勢。目前似乎還沒通過相關的ETF,通過之後運行如何也大多是想像而已。
我自己是有點小期待的,以我的情況就是不擅研究及操作ETH的話,或許可以藉著這種ETF來部分的達成目的,當然肯定報酬沒有自己用來得好,甚至還要被扣除手續費,但有總比沒有好。
這就像之前常提到的VOO,雖然自己也能夠去購買500家的美股企業,但就真的是麻煩,一想到持股名單中有500條紀錄,就會覺得頭皮發麻、眼花撩亂,所以這點手續費似乎還是要給別人賺的。
人類社會之所以會走向分工,就是因為一個人如果樣樣都親力親為,就會非常沒有效率,除了極少數的天才以外。當然走向分工也有壞處,就是對於自己擅長的一竅不通,通常都需要以金錢來做代價。
Photo by Dmitrii Shirnin on Unsplash
现在ETH的生态在逐步流失
有感覺沒有以前的話語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