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美国政府依照特朗普的行政令,一次性公开了超过6.3万页与肯尼迪遇刺案相关的档案文件24。这是自1963年11月22日达拉斯枪击案以来最大规模的解密行动,尽管未完全终结阴谋论,却揭示了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以下是新文件中值得关注的五大发现:
一、奥斯瓦尔德:克格勃特工还是失控的“独狼”?
新文件进一步揭开枪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神秘背景:
与苏联的复杂联系:一份1991年的中情局备忘录显示,克格勃官员尼科诺夫曾查阅奥斯瓦尔德档案后,明确否认他是苏联控制的情报人员1。但文件同时证实,奥斯瓦尔德在苏联期间始终处于克格勃严密监视下,且其枪法极差47,这与沃伦委员会“三枪精准命中”的结论矛盾。
墨西哥城的诡异行踪:奥斯瓦尔德在刺杀前六周曾造访墨西哥城苏联与古巴大使馆,试图获取签证。解密文件显示,中情局当时已掌握其动向,却未采取行动47。
二、刺杀预警:美国政府是否提前知情?
一份1978年的文件披露了惊人指控:保加利亚人谢尔盖·佐罗声称,自己在1963年8月(即刺杀前三个月)向美国驻索菲亚副领事预警“奥斯瓦尔德计划刺杀肯尼迪”,并预言奥斯瓦尔德事后将被灭口,马丁·路德·金也将成为目标17。尽管佐罗证词真实性存疑,但这一记录暴露了情报系统的疏漏。
三、中情局与FBI的“暗战”
中情局的监控盲点:文件显示,中情局曾对奥斯瓦尔德实施跨国监控,包括窃听其在墨西哥使馆的通话,但这些情报未与FBI充分共享24。一名前中情局雇员加里·安德希尔在刺杀次日逃离华盛顿,并私下称“中情局内部小团体策划了刺杀”,数月后其离奇“自杀”身亡1。
FBI的自我辩护:FBI助理局长艾伦·贝尔蒙特在沃伦委员会作证时强调,奥斯瓦尔德从未成为FBI线人,且胡佛局长亲自确认其与苏联无实质关联1。
四、国际政治迷雾:卡斯特罗与“神奇子弹”
古巴的微妙角色:1963年12月一份解密报告显示,卡斯特罗对肯尼迪遇刺“深感不安”,认为其政策可能避免美古战争升级,而古巴高层对继任者约翰逊的态度持观望12。
“神奇子弹”争议再起:新公开的弹道报告与目击者证词显示,子弹轨迹与奥斯瓦尔德射击位置存在矛盾,部分证据支持“第二名枪手”理论47。
五、未解之谜与文件背后的博弈
档案仍不完整:此次公开文件仅占承诺解密的三分之一,500多份国税局记录、2400份FBI新发现文件(涉及马丁·路德·金遇刺案)仍被密封至2027年35。肯尼迪遗孀杰奎琳的采访录音甚至需等到2065年3。
政治动机争议:特朗普推动解密被指与争取肯尼迪侄子(现任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的政治支持有关,后者坚信“深层政府掩盖真相”24。
结语:真相的拼图仍待补全
尽管新文件未颠覆“独狼作案”的官方结论,但揭示了情报系统失职、国际势力博弈、关键证人疑点等复杂脉络。历史学家认为,多数保密内容旨在保护情报手段而非掩盖阴谋24。这场持续62年的解密马拉松,或许终将让“达拉斯悲剧”褪去神秘色彩,但公众对透明度的渴求与阴谋论的土壤,仍将在未来持续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