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
這幾天寫了 #defi 的一些直接體驗,雖然說這一陣子真的是工作超級忙,但利用有限的時間,慢慢看,慢慢拼湊,以及慢慢體驗(高手續費😖)...終於慢慢對於這個迷霧般存在的世界,開始有一點點感覺了,儘管,許多的❔更多的❔都還堆積如山呢~~~~~
今天我就來試著跟大家分享我非常極端有限的知識,以及一些我的感覺與想像,但不一定是正確的喔~~~~
好的,其實說到 #defi,首先得提到DEX,也就是去中心化交易所。與其說是"交易所",不如說是一套交易協議(因為所這個字,帶有中心化的含意),尤其是在以太坊上的交易協議,最知名的就是 #uniswap。
DEX其實存在已久,最早大家可能有印象的是以太上面有一個可以交易ERC-20代幣的DEX,叫做EtherDelta,以前沒地方交易的ERC-20,都可以在這裡交易。那,為何那時候沒有爆紅呢?現在EtherDelta大概應該不行了吧(如果有錯請指正),Uniswap跟EtherDelta有何不同呢?主要在於EtherDelta採用傳統的order-book的交易模式,就是跟一般中心化交易所(CEX)類似的方式,掛單、吃單、成交...這樣的交易模式對於CEX是有道理的,因為交易所本身可以自己當造市商,促進交易,可是用到DEX概念,就會很卡很怪...用過EtherDelta的人大概都能感覺到....
而Uniswap這新一代的DEX採用的是AMM模式,其道理我還不是太明瞭,但是大概是直接Swap的概念(Blocktrades這種也是直接Swap,但是沒有去中心化的協議在背後),然後價格是這套協議預先設定好的規則,根據裡面的資金池pool,去計算出來的,所以需要有人參與造市(提供流動性,add liquidity),於是機制設計中讓造市者可以獲得後續手續費,於是可以讓這一切滾動起來...
我自己猜測還有一個原因是,各類穩定幣,包括DAI與各種xUSD或USDx,的穩定化發展,讓法幣價值看似可以進入crypto世界,然後透過以太坊的Wrapping產生各種wCrypto(最近平台也在做wHive甚至wLeo),把幾乎各類資產都可以上鏈來玩...
於是乎,yearn.finance,Curve,Chainlink,Ampl等等,這些各有不同定位的,也是去中心化概念的"金融遊戲",都因此在這塊沃土上火爆起來...
外在環境當然還包括美元以及各國貨幣的寬鬆化,造成crypto成為很有吸引力的保值品也是有關啦~~~~~
不過,這些去中心化的金融協議 #defi,就連概念都很不容易弄清楚,更別說細節操作與分辨良窳了...在貪婪風潮下,大概大家都是一股腦兒衝吧~~~~ 這也是我最近開始寫這一系列文章,希望能帶動更多討論,彼此互惠。當然啦,高手續費的問題,實在是很驚人,動不動一個動作就要價數十美元,我寫一篇文章可能都抵不上,根本很難去實際操作感受啊~~~~
但我還是建議大家不要因此忽略這一塊。誰知道說不定Hive哪天也來開發這一塊,那手續費就可以很親民了。總是要把知識預備好,不要像我都是等爆漲了,新聞搞大了,才急急忙忙想去跟風,往往風險就會提高不少啊~~~~😅
歡迎大家踴躍討論囉~~~~😄
pixabay
ethereum的gas fee太贵,我玩不起,拿了100美金去tron那边玩,现在已经40倍了,也拿了100美金去eos那边玩,也7倍了,defi就是疯狂
😍😍~~~ 太猛了吧~~~~ 真羨慕,有什麼門路資訊可以提供嗎?Eth手續費實在是付不起啊~~~~😥
我觉得我也是好彩而已,因为tron先抄袭了uniswap,叫justswap,然后第一个defi coin叫ank, 第二个叫dzi, 我当时觉得前面的肯定有戏,不然后面也不用玩了,所以就随便买了,也不敢买多,就100美金小小的玩,后来就是连续每天不停的爆炒,每个盘都有telegram群和微信群,就加上去和大家一起疯
我对去中心化金融的理解,就是它不会去融合传统金融,而是会一个一个逐步取代它们。
這我就不知道了...誰取代誰,就讓時間去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