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媽媽提醒我囤米的時候說:「一定要買米。沒飯吃妳會餓死的。」又正如懨悶男人說:「飯者,百味之本。」從小到大,飯,確實是我的生命之源。粉麵之於我,大概是有種男人世界裡的「逢場作戲」的意味。吃吃沒關係,但始終不能佔據我的心。
但我最近發現了一件事。每當我有點不舒服,腸胃犯起彆扭來。不想吃飯又不想吃粥。我就會很想吃一樣東西。那是什麼呀?當然是我在第一篇「粥」裡談到的「媽媽炒米粉」。
對我來說,這是一份家鄉的味道,也是一份童年的回憶。雖然我不太有家鄉的概念,小時候吃炒米粉,也不過是一種玩味式的情趣。以前在我們家,媽媽每晚都會準備幾餸一湯的家常飯。但是,當姐姐哥哥不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媽媽總會搞點新意思。白粥加炒米粉,就是其中一個的成功例子。這是我唯一可以接受的「非飯類」晚餐。
我敢說,媽媽的炒米粉是無人能及的。而事實是,我在外面是從來不吃炒米粉的。因為太難吃了。不是太淡就是太油。那幾條幼的不能再幼,用顯微鏡方才尋得出的肉絲,彷彿是廚子贏了「馬仔」施捨給廣大食客的。哼,媽媽的就不同了。肉絲之多,我簡直吃個天荒地老都吃不完。正如媽媽說。米粉本身無味,如果肉絲太少,米粉也就一點都不好吃啦。啊,無怪乎媽媽的炒米粉總是有種甜甜的鮮味。還有還有,媽媽炒米炒的另一個秘密,就是「椰菜」。我一直覺得這是可有可無的。是以我曾經提議省掉。結果呢?米粉太乾,味道又太濃。那一刻,我不覺打從心底裡發出一聲喝采。媽媽真是個天才小廚神啊!
source: pixabay
即便到了今天。外傭姐姐每個禮拜都會給帶來一袋媽媽的愛心料理。老火湯啦、餸菜啦、水果啦。當然,還有一包「媽媽粉米粉」。這是媽媽轉述的對話:
「太太幹啥每個禮拜都要炒這個呢?」
「細小姐很喜歡吃的。」
「每個禮拜都吃不會膩嗎?」
「不會。我炒的她就不會膩。」
這是真的。每次吃到媽媽的炒米粉,我都會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孩子。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餘生都能夠吃到「媽媽炒米粉」。我不能想像有天吃不到我會怎麼樣。因為,這是我的根。這是一份家的味道。
你有一个好妈妈!👍
是的。我要好好孝順她!
我也蠻愛吃炒米粉的!
煮成湯米粉也好吃!
椰菜是高麗菜對吧?我家也會加!
唉呀呀,這個我有點不同。如果可以選擇,我是不吃湯米粉的。好像有點淡而無味。噢,原來在台灣椰菜是叫高麗菜的。我想應該是一樣吧。寫這篇真好,又長知識了。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