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論語》,我覺得我一輩子應該都無法讀懂《易經》。唯一記得的,也就是八個字「變化無常,隱現莫測。」孔子在《易經.系傳》曰:「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所謂的「變化」,原來都是冥冥中的一種因果。問題是,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呢?我的智慧有限難以參透,只能一廂情願的以為是「偶然」。
孔子在《易經》中說的上面那一段話,說明天下事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幾乎沒有偶然。平常聽人說:「這個機會很偶然」,實際上沒有偶然的事情。
《易經》告訴我們,天下的事,沒有突變的,只有我們智慧不及的時候,才會看到某件事是突變的,其實早有一個前因潛伏在那裡。 《論語別裁》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又回到昔日的世界。回到那個不看書,不彈琴,不寫文的三無狀態。我忽然明晰了當時的心情。大概是精神太緊繃了,以致於放工後都無法鬆弛下來。雖然放工時間比想像中早 (蜜月期),搭車又很是無聊。可我的眼睛和腦袋瓜彷彿分頭行事,看書根本看不進去,簡直一片空白。就刷手機啦,看一些看了等於沒看的內容。即使回到家,洗了澡,我依然什麼都不想幹。就灘在沙發看電視,看到累了就睡覺 (倒睡得相當香甜)。無法靜下來的日子,看書、彈琴、寫文,原來都是一種奢侈。
這是我最擔心的狀態,搞不好又打回原形。彷彿工作以外就什麼都沒有。所以這個系列,我是無論如何都要完成的。因為太有用了。這段時間我雖然沒心思看書,還是翻了幾頁《論語》。畢竟,這是我的「職場聖經」嘛。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一個人,如何在風高浪急的職場保持清醒。面對不可理喻的同事,如何冷靜應對。其實都是一場修鍊。所以,這句「子夏曰」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職場每天都有N個難題。如果想化險為夷,我們其實需要喘息空間。所以琴不能不彈,書也是不能不看的。
這兩句話要注意,後來一直成了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之一.....我們翻開歷史來看,覺得很可愛,過去的人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旦成名天下知。」學問有成就,考取功名,做了官,揚名天下。可是做了官以後,始終不離開讀書,還在求學,每個人都有個書房,公餘之暇,獨居書房不斷進步,這是古人的可愛處,就是「仕而優則學」,儘管地位高了,還要不斷求學。
古人不但是讀書,而且把工作經驗和學問融化在一起,所以寫真有價值的著作,準備流傳。《論語別裁》
這大概是我當年學爵士樂的原因。職場上的我是很冷漠的,簡直是麻木。可我本來就是情感豐富的人。但情感豐富在職場是很危險的。為了保護自己,我習慣隱藏,鈍化情感的接收和發放。我從來不會在同事面前 (尤其是男同事) 表現脆弱的一面。也不是好勝的,只是處女座習慣裝得比誰都要強。深恐不堪一擊的玻璃心受到傷害。所以總是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累。所以,音樂是我唯一釋放情感的天空。這是我的小書房。
自己內心沒有一點中心修養,除了工作以外就沒有人生,很可憐,所以學一種藝術也可以,自己要有自己精神方面的天地,這是很重要的。《論語別裁》
我很開心。現在除了音樂,我可以透過文字抒發情感。雖然寫出來總是字不達意。不管了,到底是寫了出來。也是一種另類的記錄 (笑)。履新的這段日子,總的來說我是愉快的。除了第一天有點不安,很快我就適應了新環境的節奏。總算是克服了一開始的擔心。未來的挑戰是大的,就盡力而為啦。可我對自己只有一個要求。不要重蹈覆轍,不要回到那個自我迷失的結界。看書又好,彈琴都好。這是我的精神修養的天地。「仕而優則學」,大概是我對於 work-life balance 的終極理想。
三無狀態我也會有,想不到花花也有~
嗚嗚嗚,這大概是香港上班族的通病😩
@tipu curate
Upvoted 👌 (Mana: 24/54) Liquid rewards.
The Hivebuzz proposal already got important support from the community. However, it lost its funding a few days ago and only needs a few more HP to get funded again.
May we ask you to support it so our team can continue its work this year?
You can do it on Peakd, ecency, or using HiveSigner.
Your support would be really helpful and you could make a difference.
Thank you!Dear @fasiulung, we need your 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