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ake book is a collection of musical lead sheets intended to help a performer quickly learn new songs. Each song in a fake book contains the melody line, basic chords, and lyrics - the minimal information needed by a musician to make an impromptu arrangement of a song, or "fake it."The fake book is a central part of the culture of playing music in public, particularly in jazz, where improvisation is particularly valued.
有別於古典音樂琴譜的鉅細無遺,爵士琴譜貫徹爵士樂即興隨性的特質,可說是簡無可簡的。畢竟,老一輩的爵士樂手在酒館玩音樂那裡有白紙黑字的筆記呢?況且,許多爵士樂大師都是無師自通不會看譜,不可能像古典時期的作曲家書寫完整樂譜,更枉論莫札特的「神蹟之筆」了。
而事實是,一個炫酷的爵士樂手,怎麼可能認命地跟著樂譜一板一眼地演奏呢?每次都一樣的表演太不酷了。是以爵士樂譜只有三件事。單音旋律,基本和弦,英文歌詞。句號。當然是方便視奏時自由發揮的,「fake it」。我的琴書有個很有型的名字「Jazz fakebook」。有人譯作「簡稿集」。但我覺得無論怎樣翻譯都表達不到那個神緒。這是爵士鋼琴的天書。老師的那本是隨身攜帶的,簡直殘舊得儼如出土文物一樣。
死了。這對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因為我自小接觸的古典鋼琴是離不開五線譜的。以前我亦很少彈流行曲,是以簡譜都不懂看。這是我初學爵士鋼琴的最大障礙。對著這本無字天書,我簡直想棄械投降。尤其是當我彈到《Waltz for Debby 》的時候。
那一次記憶真的好深刻。我簡直想死。其實那時我只是上了三四堂課,對著陌生的爵士音階與和弦,我依然是一頭霧水。而我的老師很仁慈。居然不理我的死活,給我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 自己編寫伴奏部分。阿母!我連和聲學的樂理都忘記得一乾二淨啦。
《Waltz for Debby 》是Bill Evans 的經典作品。一聽老師示範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但超級好聽的歌通常有個特點,超級難彈。這首歌的和弦又多又複雜。你看你看,光是頭三行,就有幾十個不知名的和弦。這對我這個初學者來說真的太難了。那個週末,我坐在鋼琴前埋頭埋腦的鑽研至頭頂冒煙。花了整整大半天,寫好伴奏琴譜我已經虛脫了。但這才是真正練琴的開始。因為當時我的工作很忙。星期六學完琴,就只有星期日和放工時間練琴。這樣白白浪費了一個星期日,每晚就要抽更多時間練琴了。簡直欲哭無淚。
但說到底,我還是要多謝我這位老師的。學習初期,不是他每堂逼我完成一些不可能的任務,我也還是一攤爛泥。為要彌補自己的不足,我花了很多時間搜尋爵士樂的資料,又去書店選購相關書籍。後來覺得還是不夠,就又千里尋出兒時的樂理老師惡補「和聲學」。
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做。我又不是想考琴。如果想考琴,我應該不會這樣努力的了,也不會排除萬難的堅持下去。哎,我就是這樣的。總是喜歡一些沒意義的事情。但我就是喜歡這種「無目的」地投入一件事的感覺。這樣才酷嘛。雖然我在這個被認為最複雜的音樂領域永遠是個菜鳥。但我享受這個過程,是一個愉快而難忘的經歷。
這是其中一本入門的工具書。好啦,我承認我是因為那個熒光粉紅的封面而買的😝
@tipu curate
Upvoted 👌 (Mana: 0/40) Liquid rewards.
Thanks!
說來慚愧,可能因為能力不足沒自信也就越來越興致缺缺,沒興趣就更沒心思學,學了也忘光光,導致我現在在音樂方面一竅不通,連樂譜都不會看(只看得懂最最最基本的那幾個音階)😂
學音樂真的很講興趣。如果不是很喜歡很難捱過那段痛苦的起步階段。但捱過了,也就海闊天空了。可以彈到好多很好聽的曲子。不過圈圈已經有太多talent了。還懂音樂?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