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清晨一覺醒來,又聽見窗外的鳥兒在唱歌了。不知為什麼,最近睡房的小窗口總是傳來可愛的歌聲。很明亮,很清脆。這幾天我在發燒,累得躺著坐著都覺得累。就偎在被窩裡休息吧,一面聽著鳥兒在唱歌。噓,噓,好像是明亮的A大調喔。充滿著活潑生命力的節奏。Bossa nova的曲風。音量是piano。是因為不想擾人清夢嗎?我的唇邊一直微笑著。小鳥啊小鳥,雖然我們素未謀面,真的感謝你這幾天的陪伴。雖然喉嚨還很痛,傷風咳都依然健在。燒總是退了一點沒那麼高了。

雖然我的感覺很遲鈍,但我對聲音是異常敏感的。也不光是樂音。鳥鳴,蟲叫,雨聲水聲,我都會很注意。大自然的聲音固然有效緩解壓力,但城市的聲音呢,在我更是親切熟悉。汽車聲,電車聲,人聲氣聲。大概是成長於鬧市吧。沒有市聲我是睡不著的。這是我獨特的睡前音樂。婚後搬離娘家,這是我最不習慣的地方。環境太靜了,瞧我一臉茫然,相公總是調侃:「播一點市聲mp3就行啦。」

除了市聲,很多人造聲音我都喜歡。我承認我對琴音情有獨鍾。不過,隔著咪高峰的翻頁聲,鍵盤的敲字聲,我都喜歡。深秋的時候,我最愛一腳踩碎一片片的枯黃落葉。咔嚓,咔嚓,多麼的舒爽暢快。這類平穩沒節奏的聲音,總是有種治癒的魔力。給我寧靜而放鬆的感覺。

fareed-akhyear-chowdhury-kHrv3k4d3EM-unsplash.jpg
source: unsplash

有人真正聽過自己的聲音嗎?根據人體構造,聲音除了穿過耳朵,也會經過頭蓋骨和口腔傳遞。是以我們所知道的「自己的聲音」,跟別人聽見的可能有點不同。高中時我參加歌唱比賽,我的古人同學看了便說:「真怪,妳說話同唱歌的聲音原來是不同的。日常對話妳總是粗聲粗氣沒尾音,唱歌又不是喎。簡直判若兩人。」(唱歌要粗聲粗氣都很難耶)

怎樣形容我的聲音呢?跟很多人一樣,自己聽總是怪怪的啦。以音域來劃分吧。說話我是偏中音,唱歌卻是偏高音。不是氣弱柔絲,也不是聲如洪鐘。不是鵝公喉,也不是娃娃音。撇除種種元素,我大概是屬於「過目即忘」類別吧。

那什麼聲音你是最害怕的呢?我最怕刺耳的聲音。還住在娘家的時候。零晨兩三點,我總會被隔壁夫妻吵架,又或樓下爭吵的聲音嚇醒。就又一面拭淚,一面留意著事情發展。跟朋友吃西餐。如果對方吃牛排時不小心刮到碟子,我總會即時起雞皮疙瘩兼大叫「哎呀!」是的,刀子刮杯碟的聲音也是我的死穴。所以呢,你看,對付我真的好容易。一點喜歡或害怕的聲音就行了,不必勞動什麼變種病毒啦(笑)

Sort:  

我第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錄音後播出)時很震驚,因為真的跟自己聽到的不一樣。我喜歡低沉有磁性的聲音,但我的聲音偏高又帶點奶音(?),所以一直很討厭自己的聲音,為此自卑很多年😭

我也很怕刺耳的聲音,刮玻璃之類的聲音都會讓我起雞皮疙瘩!

我的聲音偏高又帶點奶音(?)

哎呀呀,為什麼我覺得這樣的聲音好可愛。
姑姑,姑姑,好想聽,好想聽喔....

這樣的聲音有好有壞,
道歉時好像比較容易得到原諒,
但生氣時常常不被當回事......

(我要保持神祕,嘿嘿)

這就是我好羨慕這類聲音的原因
有時不小心發了脾氣都沒關係(先天優勢)
而我的聲音就是太正經(而且沒尾音)
明明說笑,人家都當真很不方便😂

(哎呀妳真的很會吊人家胃口耶....再考慮一下啦,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