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周边,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事情,总会有人在动脑筋,想要搞区别对待,以此在激化矛盾的过程中找寻存在感;同样,为了配合这群人,总有人及时把握“商机”,想办法满足三高人群的阶级区别心理,实施的过程中获得利益。
教育就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大蛋糕,不吃一口死不瞑目,不吃饱寝食难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和世俗性的基本特点。
也就是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适龄期间,能以很低的费用享受接受教育的权利。可是有的人又不干了,“凭什么你一个普通人的孩子能跟我们接受同样水平的教育?我比你有钱,我的社会地位比你高,你应该不配吧?我是成功人士,我的孩子将来是要站在社会顶端的,那他们在学校的同学,以后的成长圈子怎么能允许普通人的孩子进入呢?”
当这些想法蔓延到社会的时候,有人嗅到了商机。出国留学,是不是比你们高一等?你们去不了吧!不出国,我搞个国际学校,找洋外教,配洋校车(普通车辆还得给他们让道呢!)门槛一年学费20万,你们进不来了吧?
不知不觉在教育中形成了一条鄙视链:出国留学》国际学校》机关学校(重点实验学校)》普通公立学校》普通私立学校(无户籍)。
如果我们把以上这些问题归结为大的社会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之下无法避免。以下我要讲的这个例子实在无法理解。
一所正常水平的公立学校,划定的学区是中上水平,在招生时没有一点点竞争和金元赞助的味道。可就在开学后,在家长中慢慢还是传出一个消息,原来每个年级的某班是特殊班,班级配备了年级最优秀的授课老师,班主任全校最有经验的并兼任校管理岗位,这个配置妥妥的重点班啊!那招生对象呢?所有学生的家长都是硕士以上学历,或担任某些职务等等。这个消息传出来,家长们又炸了。在一所普通公立学校,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弄出一个所谓的特殊班本身就已经让他们难以接受。因为,在一个公立单位作出的任何一个不公开决定和实施的不公开行为都是动机不纯的,直白地说就是在以权谋私。
一个学校地总体资源是有限的,一般学校的做法,招生是按照学区,分班是随机分配。学校的老师有经验丰富的骨干老师,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教职力量也是平均在年级和班级进行分配的,但是这个“隐形特殊班”搞了区别对待,这就打破了原则上的资源平均。好的资源被集中供给了,其他班级就没有了。
这么做是有人在故意搞特殊化,目的是把手上的公有资源违规整合,试图寻租。他们很羡慕名校,奇货可居的入校名额,他们普通公立学校,一般人只会凭学区入学,不会再额外付出。当不平等出现了,就会有趋之若鹜的家长,谁不想钻个空挡,在鄙视链的序列上往前走一点,至少可以优越于其他那些普通班级的家长。再说,想进入这些班级,难道会让家长把学历证书带到学校吗?说到底不还是交换,单纯的物质时代已经不流行了,风险也大,就得看家长的人脉、地位和手笔。
真的让人大跌眼镜,一个小小的不知名的公立学校,都能想出这么损的招儿。把一帮天真的孩子和家长逗着玩儿。赚足了存在感,拿到利益,而这一行为,只有少部分人赚到了利益和享受了特权感,大多数人得到的是什么?
那些90%普通班级的孩子,他们呢?得知这一事实后,是失落,是无奈,是懊悔,是愤怒。失落,是担心孩子的老师不如别的班级老师有经验,学习会受影响,在学校里被比较,贴上一个“没实力”的标签;无奈,是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出现自我的贬低;懊悔,是悔不当初自己怎么不知道这些情况,没去找找关系也进那个班;愤怒,是在被国际学校、机关学校等等光环碾压之后平淡地来到一所公立学校,还得被区别对待。
那些90%普通孩子的任课老师。没有能带到那个特殊班,是不是在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自己和领导的关系不够好?不能接触那些有特权的家长会不会是一种损失?在这一重重打击之后,对自己的学生,应该也没那么爱了吧。反正你们本身从家庭来说也不如那个班的小孩,你们学习应该也不会出色吧,你们都是调皮捣蛋的吧?你们家长的学历地位不高,你们的素质和涵养应该也不高吧?你们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吧?
细思极恐,这些得权不饶人者,破坏社会稳定和谐者,激化了社会得矛盾,从一个孩子的启蒙开始。操盘的这些人,大学学的是金融吧,不从商真可惜,令人失望,可笑之极!
@tipu curate
Upvoted 👌 (Mana: 65/78) Liquid rewards.
哎。。。。。。。。。。。。
海外有些华人就利用这个人性赚钱。什么事情变成一种“蛋糕”,就要被撕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