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妈妈常常带我去隔壁镇子的二姨家,那时候二姨家的两个哥哥告诉我,隔壁的镇子叫牛庄镇,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镇子,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地方。
所以从那时候起,牛庄镇就成了我们心目中十分向往的地方,那时候在心中的地位,大概不逊于北京、上海。
我还记得在二姨家的那些日子,或早上或晚上,总能听到或低沉(阴天)或高昂(晴天)火车鸣笛声,两个哥哥告诉我,那是驶过牛庄镇子的火车,比别处的火车都要大,都要长。
其实家乡镇子上也横纵两条火车道,小时候父亲在我的央求下也不止一次骑自行车载我去看火车,那时候当然没有动车、高铁,但是货运列车、油罐车、绿皮车我都看过好多遍呢,所以比我看到的火车们更要大,更要长的火车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对此充满了好奇。
读高中时,县城所在的高中就在通往牛庄的路上,每次从家回高中,我都要在县城中心下车,然后搭乘一段通往牛庄的小客车,在中途(大概1/4处)下车到达我们高中。
我曾不止一次设想,直接坐小客车到达牛庄,看上一眼心心念的牛庄镇,然后再返程回学校,或者再某个周末、假日不回家,直接坐车去牛庄看一眼,再回学校,只是这样要浪费至少10元的车费,想想还是作罢了。
县城读高中的时候,我已经从同学的口中得知,牛庄不过是一个普通镇子,我们整个县城下辖5个街道以及21个镇,牛庄大概和其它镇子没有什么不同。
要说还有一点点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牛庄馅饼远近闻名,据说人民大会堂的宴会上都有它一席之地,很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就为品尝一下牛庄馅饼。不过从小到大,馅饼吃过无数次,所谓的正宗牛庄馅饼,倒是一次都没品尝过呢。
高中过后,对牛庄已经没有了多大兴趣,毕竟县城那么多镇子,我也不能一一去看一下啊,这时候,牛庄镇再也没有了我小时候心中的地位,降级到和其它乡镇相同的地步。
再次对牛庄燃起一些兴趣,是从历史书中读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一条内容:
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其中几个地方,大概除了牛庄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如今都成为繁荣的港口城市。而这里的“牛庄”就是我小时候心心念的牛庄镇,怎么就默默无名了呢?
其实那时候(明清时期)牛庄靠海沿河,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是南方和东北地区贸易的中转站,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镇,所以英国人才会在《天津条约》中要求增开包括牛庄在内的通商口岸。
可是英国人的船队去往牛庄的途中,发现营口这个位置更好,就指鹿为马,说这里就是牛庄,选择在这开埠。简而言之,牛庄被截胡了呢。
看完这段历史后,原本在已经熄灭许久的对牛庄的好奇心又燃烧了起来,就打算抽时间一定去牛庄看看,毕竟《天津条约》中可是和台湾并列的地方呢。
这次回家,纠结去哪玩,那就去牛庄看看吧。毕竟开车去牛庄,只要30左右分钟,其实还是非常近的,
路过中小中学,拍张照片,当年我二姨家的两个哥哥会是在这里读书吗?
大概不是了,从地理位置上看,这应该是新建不久的中学呢
啥,这就是牛庄镇?怎么没有一点古镇的样子?
牛庄镇政府
据说这个是牛庄馅饼的总店
虽然我们刚吃过早餐,还是进去尝尝它家的馅饼吧
门口还有糖饼和辣椒油卖
大厅看起来不错
干净立整,服务员也很热情
搞几张尝尝先
馅饼确实很好吃,于是我们又打包了十几张准备晚餐享用
又买了两盒糖饼和一罐辣椒油
哎,再见了牛庄古镇
在饭店和服务员聊天,问她牛庄有啥好玩的地方,她说毫不夸张地说,牛庄最有名的地方就是她家馅饼店了,牛庄也因为她家馅饼而出名。
呜呜呜,所以我心心念几十年的牛庄古镇,就大概等同于几张馅饼嘛?不过想想也是,正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何况一个开埠没成功的牛庄呢?
哎,再见了牛庄古镇,希望你发展得越来越好吧。下次再来,大概就是单纯来吃馅饼的吧?
这饼确实让人喜欢😃😃
这个馅饼很有来头,看起来就巴适 店铺很高大上
哈哈,牛庄馅饼是赫赫有名的。想当年我去海城上皮包的时候还去吃过呢,一大盆的肉馅现场包,真个儿就是皮薄馅大,吃起来可过瘾了。现在想想还馋呢🥳
那时候好像3块钱一个,现在也得6块钱了吧?
看得我流口水🤤 牛🐮
Kelihatannya sangat lezat 😋
饼针不戳
原来牛庄镇还有这么多的历史故事!那个政府大楼感觉好多地方都长一个样,是政府统一建造样式和规格的吗?馅饼的店铺看着很厉害啊,没想到馅饼也这么大的店呢
哈哈哈哈,对对,我看着这个馅饼挺香的。。
馅饼庄吗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