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惜字塔说起

之前一篇游厝石山公园的文章中提到了惜字塔,我突然发现这么些年,去这个公园总是被魁星楼所吸引,从来没有好好拍过以及介绍过惜字塔。

20231002_141017.jpg

这次也是一样,远远地拍了一张惜字塔的照片,就好像那些老年旅游团到景点门口拍照打卡一样,他们是到此一游,我是路过了惜字塔。

说到惜字塔,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它的意思——珍惜文字的塔,但是是否有实际的功能,单从字面上就不得而知了。比如中国很多塔式建筑更注重意义而非实际功能。

但惜字塔却是一个例外,在古代惜字塔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古人认为纸有生命,充满灵性,书写文字的字纸为“圣迹”,更具灵性,敬惜它们就能积累功德。

说到书有灵性,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奶奶对我的教诲,当我还是五六岁小孩子的时候,总把书本随处乱扔,有时候(坐在炕上时)还会有意无意地把书本垫在屁股底下。每次被奶奶看见,总会告诉我书和文字是有灵性的,若是不尊重书本和文字,那么肯定会学习不好。

虽然那时候学习一点也不卷,但是每个孩子大概都不会“学习不好”是件很光彩的事情,所以还是很具有威慑力的。

在“不敬惜文字书本就会学习不好”的“恐吓”,以及大人们的以身作则下,我从下就对书本特别爱惜,绝不乱扔乱放,绝不坐在身下,绝不胡乱涂抹损毁。

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以至于毕业以后,我都对书本视若珍宝,(除了一些练习册之类的被我卖废品了)好多读书时期的书(乃至一些作文本之类的)我还珍藏得好好的。

同样是因为“敬惜字纸”,一些我不再打算保留的书本、书信之类的,我都会先将其销毁(撕成细碎的小块)后,再予以丢弃。这大概相当于惜字塔的手工版吧。

20231002_140952.jpg
大学毕业好多年以来,工作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写满文字的纸张,以至于我这个人工惜字塔耗费不少时间在销毁纸张上,曾有一段时间,我最想买的电子设备不是手机、不是相机、不是电脑——而是碎纸机。

好在多年以后,无纸化办公普及,用到纸张的地方越来越少,我这个人工碎纸机总算得以喘息,不用每天和一些准备废弃的纸张做斗争啦。

不过,谁曾想,孩子上学以后,废弃纸张的产生又陡然加速了呢?你看,有各种自行买的教辅资料、学校定的教辅资料、学校统一打印的辅导材料、学校各种大考小考的试卷以及学校布置的需要打印后完成的家庭作业。

我感觉我从小到大(到现在)积累的书籍和纸张也没有孩子读书一两年增加的书籍和纸张多呢。看啊,客厅的四组大书柜里边几乎都是他的书籍,我之前的书籍已经被挤到一个角落里。

这还不算,孩子卧室的电脑桌上以及大卧室的电脑桌上都是他的书本和学习资料,电脑桌旁还有几个立式小书架,电脑桌下还有几大箱子绘本。

而书柜、电脑桌上、大箱子里还都是正常的书籍、绘本等,那些练习册、试卷更是多如牛毛。所以我这个人工的惜字塔和人工碎纸机只好又再次上线了。

20240731_104441.jpg

尽管儿子的书本、试卷多如牛毛,我还是给他讲了我小时候奶奶对我关于“敬惜字纸”的教育,让他也要尊重书本、爱惜书本,这样的好习惯或者说好品质应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嗯,下次再去厝石山公园,一定要好好拍拍摄一下这个始建于光绪二十年的惜字塔,虽然现在应该无人用它来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但是它依然矗立在那,讲述古人对字纸的敬惜——精神永存!

(插图为以前拍摄的厝石山公园内的惜字塔)

相关链接

Sort:  

尊重书本,爱惜书本,其实它们也是有“生命”的。

好习惯就是得传承👍🏻👍🏻👍🏻

理应如此

对呀,爱惜书本的好习惯的确应该传承!👍👍👍

我待会也给我儿子讲讲这个道理

确实是这样,就像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不爱惜书,自然也读不好书,原来这就是所谓的“灵性”

把“敬惜字纸”的好品质传承下去👍👍👍

智慧的奶奶👍🏻

我留言说了惜字塔你没回😂
@tipu curate 7

哈哈
我看到了,然后想着回复一下,结果被啥事打岔就给忘记了😳

没事没事!欧哥忙正事要紧😊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