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收到信息,是图书馆发的公示,又到了每年的“大赦”时间,4月份还书免逾期费,
我看了下,我有几本书逾期了,本来年前就想着去还的,但一直拖拉到现在都还没还成。
嗯,刚好赶上“大赦”减免,找个时间还了。
市里的图书馆有逾期费,而区里的就没有,我之前有过几次错过还书时间,只是收到些短信提醒还书,去还的时候也不需要缴纳逾期费,但市图书馆就有,虽然不多。
这几年去图书馆的次数,明显比前些年少了许多。一方面原因是人变懒,懒得出门,懒得去,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电子书非常方便,想看什么书,即便是新版的书,拿起手机打开图书app,一般都能找到,而且电子书不像纸质书那般麻烦,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尤其是出外时,很是方便。
这几天在看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据说这是德莱塞写的第一部小说,
我读书的时候,有段时间专门看过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嗯,谈不上看,就是走马观花般,大致了解了下这些国家的一些知名作家和近代、当代的文学作品,当然,那时候仅限于只是了解这些作品的大概,并没有深入去逐一阅读。其中对德莱塞的印象较深,知道除了他的处女作品《嘉莉妹妹》以及《美国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之外,他还有个三部曲中的两部《金融家(The Financier)》、《巨人(The Titan)》(另外一部不熟悉,也没印象),虽然当时没怎么仔细翻阅,但是这些书名和内容概要,还是在脑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直到前阵子翻阅电子书时,偶然看到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便顺势将其它几部书也一起下载下来看。
主人公嘉莉的内心和成长历程,读起来真是很有趣。甚至在读的时候常常会想,德莱塞一个男性,怎么会把一个少女的微妙内心和历程,写的如此这般细致呢?要不是知道作者是他,乍一看,还真以为作者就是一女性呢。
嗯,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我觉得德莱塞的文笔,非常的接地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者的原因,我看《德伯家的苔丝》时,就没有像看德莱塞作品这般舒适,总感觉像《德伯家的苔丝》作品有些生硬(可能是因为前者所处的背景年代更久远以至于感到很陌生吧),像《嘉莉妹妹》里描述的是19世纪末美国城市芝加哥刚开始蓬勃发展时期的事情,加上作者顺畅的文笔,以及翻译者精湛的文字翻译,读起来跟国内的文学作品般,非常惬意和舒适。
哦,怎么会喜欢看英美文学作品呢?有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当时的女同桌,经常看到她看这类文学比如《飘(Gone with the wind)》《简爱(Jane Eyre)》等,好奇心跟着也凑热闹。
哦,好怀念青春学生时期,真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光,可惜,如同那首歌里唱道,
落叶它静静的铺满了这条街
蓦然回首才发现人已到中年
往日的一切啊仿佛都在昨天
这一转身就是岁岁年年
有个以前认识的朋友,恰好就叫家嘉莉,我发这书封面给她,她一如以往一样开玩笑回复我,
没错,这个(人)就是我。 :)
我反复阅读的国外文学作品就只有,简爱,傲慢与偏见这两本,哈哈
这两个都不错呢,经典名著
身边人是最能影响自己的,所以要跟好学生待一起,我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概就是这样吧
好久没看外国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