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资治通鉴》,读的越多,越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就是无论王朝变更,人性总是不变的。年轻的时候读历史,总是喜欢读历史里边的故事,但读的多了,发现故事的背后,无外乎往往都是利益和人性,人性是表象,而背后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通过利益,才能真正看明白人性。
我们往往喜欢带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去看待这些,尤其是个人的喜好,想当然的家国情怀,殊不知,这些都只是表象。
《资治通鉴》这本书,我开始读的时候,也是如此,但随着深入,发现这套书表面上是讲历史,说故事,但编纂者的本意,并非是要讲历史,说故事,实际上,我个人猜测,站在编纂者的角度,历史的真相并没有那么重要,故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想要告诉读者,无论如何变更,通晓洞悉人性,把握人性,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一切都是瞎看,图个热闹而已。
Image by Bassel Zaki from Pixabay
刘邦这个人,在司马公的笔下,给人的印象多是一个无赖,好吃懒做,大老粗,喜欢讲粗话,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刘邦身上有很多优点,往往我们受作者的影响,很容易将其的缺点放大,而忽略了其身上的很多关键优点。
我认为刘邦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听人劝。
刘邦被困荥阳,韩信让人来报,说想当代齐王,刘邦原本被困,急于等人解救脱困,这时候看到韩信趁人之危如此明目张胆提要求,气不打一处来,刚想发作,但被人劝说后,立马转怒为喜,声称“要当王就当个正式的,哪里当什么假王”,并当场刻印章封韩信为齐王。
可见,刘邦这人,非常的“识时务,听人劝”,如若不如此,按照普通人的任性,倘若未能遂韩信愿,韩信若故意拖着不来救,又或者坐山观虎斗,刘邦很可能就直接死于项羽之下,最好的下场估计也不过三分天下只有其一吧。
因此,做人不能太任性,善于听人劝,获益不说,还能让自己少受罪,少很多烦恼。
刘邦的第二个优点,就是胆子大,脸皮厚。
刘邦去参加宴席,随礼时声称“随礼一万钱”,这笔钱在当时可不算少,其实一分钱都没带,但就是这份大胆和脸皮厚,甚至惊动主人家吕公。吕公看到刘邦面相后,就觉得刘邦这人不简单,就做主把自己女儿吕雉也就是后来的吕后嫁给了刘邦。
按照一般的逻辑,有多少钱行多少礼,刘邦这番脸皮厚,胆子大,正是我们学习的,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面子,面子都是靠自己挣的,太过于好面子,往往会让我们错失很多机会。
刘邦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做人做事大方。
还是刘邦被困荥阳的时候,陈平给刘邦出了个计谋,打算使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刘邦问陈平需要多少钱,陈平原本想着要是有1、2万金(这里的金应该不完全是黄金,很可能是黄铜等金属)就可以了,没想到刘邦直接给了4万金,而且声明,只要把事情办好,这些金的用途和去处,一概不过问。
普通人一般很难做到有这么大方,而且许多人即便先大方给了,却时不时有后悔之意,反而导致事情更不美。
刘邦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们普通人也许很难体会和实践。刘邦的故事也有很多,当然不排除其中许多是后来人杜撰的,但其身上的这些优点,哪怕再过千年,仍然很值得后人深思和学习。
哦,对了,据说现在流行的木桶足浴,最早就是刘邦在行军劳累时发明的一种减轻劳累好方法,而且刘邦足浴时不是一个木盆,而是两个,一只脚一个木桶足浴。
你呢,喜欢历史上的哪个人物呢?
刘邦虽不擅长打仗,但在用人方面过之而无不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我喜欢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谦虚,赞!
谢谢大伟大佬这篇文章,我才了解刘邦哈哈,大伟大佬是真的喜欢阅读,这习惯真的好。☕☕
impressive beauty
下载了好多年的《资治通鉴》一直没看完过。
想起刘邦,突然想起一个小说不错!《史上第一混乱》。那书最好听听有声版。
里面很多人物描绘得还是比较传神。
比如:刘邦到了现代就是锋赌必赢,而且喜欢泡有钱寡妇。项羽就是一个二愣子。还有傻子荆轲!
不能完全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历史人物的
但是现代人也无法逃出现代人局限。
读完历史会发现没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时代造英雄,英雄也出自时代啊!
涨知识!
喜欢西施,又是刺客 又是美女
喜欢秦始皇,一统华夏٩(๑^o^๑)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