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学习笔记(2)《感遇 其七》

in HIVE CN 中文社区last year (edited)

感遇 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命运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伊:语助词,用于加语气或感情色彩。
岁寒心:耐寒的特征。
徒:只,仅仅。
树:动词,种植。


我自己理解的白话译文:

江南地带有一种植物——丹橘,即使到了冬天仍然保持绿色。
难就是因为江南地带温暖吗?!丹橘这种植物本身就具有耐寒的特征。
想把丹橘推荐给嘉宾,然而路途遥远险阻。
命运皆是际遇,因果循环难以寻求。
人们只说种桃李,难道丹橘不可以成阴吗?


这首诗没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精妙笔触。但是,逻辑精巧,情感递进。

前三句,是对“丹橘”的描述。
第一句“绿”字,表达丹橘的外貌。
第二句“心”字,表达丹橘的特征。
第三句“阻”字,表达的丹橘的无奈现状态。

第四句感慨命运,而第五句直抒不平。
然而,诗里写的不是丹橘!
和上一篇《感遇其一》一样,此诗仍旧是借物喻人,以物抒怀。
“经冬犹绿林”的,正是即使被贬谪却仍然保持初心的诗人自己。
“自有岁寒心”的,是品性高洁的诗人自己。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的,仍然还是被贬异地、无法进入政治核心的诗人自己。
“命运惟所遇,循环不可寻”,是诗人发出的感慨。

此诗作者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名相,因为他举荐的周子谅犯错,张九龄被贬。
命运是际遇,其中因果很难说清。当时因,今日果。然而今日因,亦会有未来的果。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们只说种桃李,却不知丹橘也可以成阴。
表达了自己,或者说是所有贤德之人不能得到重用的苦楚。


张九龄被贬以后,继任宰相的是著名奸相——李林甫。
当贤德不受重用,腐朽的是朝政,动荡的是百姓。
张九龄被贬后19年、去世后15年,安史之乱爆发。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史的转折点便是安史之乱,这是中华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张九龄曾上奏“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也曾对人说安禄山——“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假如张九龄被没有贬,依旧任职宰相。
或者假如玄宗采纳了张九龄的意见,处决了安禄山。

历史会不会改写?

然而历史没有假如!

历史的车轮,就这样残酷地碾压过大唐盛世的国土,留下烽烟、衰败、伤痕累累的山河、食不果腹的残躯,支离破碎的家庭、捉襟见肘的朝廷,还有在大唐上空飘荡的贤相张九龄的灵魂,以及他不甘与遗恨的哀叹:

命运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F8exI2kaIAAwmE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