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我哪儿也没去,一心沉浸在村里的热闹里。原来,今日村里有两位姑娘喜结良缘,都说今天是个好日子,良辰配喜事,可不正合适嘛!不过我光看热闹去了,照片却没拍几张。
清晨,我便被烟花、鞭炮、敲锣打鼓,还有流行音乐的旋律从睡梦中唤醒。我们这个村庄不大,也就三十来户人家,却完好地保留着几十年前的习俗。但凡村里有喜事,每家都会派一人去帮忙,然后主家会宴请全村人吃酒席。
上午还不到十一点,就听见有人喊着吃饭了。我满心疑惑,咋这么早呢?飞哥解释说,姑娘嫁人,这酒席就是要吃得早一点,我便跟着去了。再次坐在这酒席间,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桌上整齐摆放着六个空碗,当时舅妈和阿姨们以为是各自用来盛饭的,便一人拿了一个在手上。帮忙的男人们抬着装满菜的不锈钢桶,旁边的女士便用勺子把菜一个个盛到空碗里。这时我的亲人们才知道这些空碗的用处。
等这些空碗都装满了菜,桌上难道就只有这六道菜吗?当然不是。打菜上桌的人会催促大家吃得快些,最好把菜吃光,这样就能空出碗来,好盛下一道菜。一般相似的菜会放在一起,比如青菜打一起,红烧的、清炒的各自归类,有辣椒的也放在一块儿。如此一来,桌上难免有吃不完的菜,便出现了两三种菜混在一个碗里的情况。
我的家人第一次吃这种酒席的时候,觉得既好笑又新奇。不过,这里的菜味道着实不错,比酒店里的更有滋味,毕竟是柴火灶烧出来的,那独特的口感,满是乡村酒席的烟火气。
就在刚刚写帖子途中我还问起飞哥:“你们这个上菜的形式能不能改了,是碗不够吗?我感觉这样不太好,几种菜都放一起了”。大宝听到我们的聊天,立马附和道:“是呀!都串味了”。谁知这个男人一脸不屑,让我明天去提意见,给他个白眼。
吃完饭一看,都快十二点了,新郎还没把新娘接走。我满心期待,还想看看新娘长什么样呢。在南昌,新娘一定要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进门,可飞哥说这里没有具体时间限制。正想着,就见一群人从房间搬出了嫁妆,有家电、被子,还有脸盆之类的。我还瞧见一个“火炉坐桶”,一时叫不上准确名字,只记得奶奶以前用过,感觉挺稀奇的,没想到这边很常见。冬天的时候,在盆里放点木炭,坐在上面别提多舒服了。
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
@tipu curate
Upvoted 👌 (Mana: 1/61) Liquid rewards.
😍农村的酒席我最喜欢了!
谢谢美萍姐,是的呢!这边也很有人情味,我妈都说像还在他们那个年代一样,大家有事一起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