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金子的旅程

in #life6 years ago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何荷鸣(hehemingHHM)


最近同时间看了两篇文章印象深刻,一个是讲不追求一夜暴富的,一个是讲顶级圈子的竞争,本质上它们是一回事。乍一听起来就觉得不合理,因为一夜暴富怎么都不像是为了培养顶级圈子贵族气质的,但其实之所以说是一回事就在于这是一条路上的不同阶段,没有人真的想当一辈子的“土”豪。学渣再学习差,再如何为自己的潜力感到骄傲,也没谁想当一辈子翻不了身的渣。

当然,在这里面,学渣们反而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光明的期待。最常见的就好像每次考完试,大部分的学渣都会自信满满表示这次绝对没问题了,但是你再转头看看那些素日的学霸们,大部分时候他们都真的忧心忡忡——“题太难了”、“又考砸了”、“这次不行了”——这种话从来不是学渣说出来了的。还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越是没人追的女孩子就越是会以为跟她玩的人是别有心思在追求她,相反,越是大美女级的越是打心底里强调友谊的单纯性。

引用图片

这样的心理状态其实也算大脑对自己的保护,并且其实任何人在求知的路上都会遇到心理上的绝望低谷以及认清真相后的建立新的认知和能力完善。

在这个专有名词的心理效应中我们也能看到,自信程度随着不同阶段发生着变化,就好像生活中越是吃瓜群众越是热衷于点评时事一样,因为基本上不可能知道“真相”,但又真是闲的没事干所以把时间和智商都用在了揣测现象上。最明显的就好像国与国之间发生摩擦纠纷跳出来的一大帮键盘侠、预测投资产品短期内未来走势、又或者哪个明星闹离婚看热闹不嫌事大,这种事简直比买菜的贵了几毛几分都清楚。但是,有啥用呢?国与国的纠纷终究不会有人听键盘侠的分析来决定后果,投资品的上涨和下跌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哪些明星出轨离婚吸毒什么的,了解再多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你是谁家大老板所以需要对手下员工情况如数家珍呢……

所谓愚昧的山峰,并不是由学历或者财富的多寡决定,甚至不是由“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压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决定的。就好像,一个胖子看见一个瘦子或者打算减肥的人就觉得人家是附庸风雅,要不然就是苦哈哈的节食自律,体会不到生活的快乐。但是他根本不知道人家早就不在乎这个了,他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原来压根就不知道人家跟他对各自人生的期待不一样——所以怎么可能生活在一个世界呢?所以即便看起来“愚昧的山峰”和“持续平稳高峰”的自信值相似,但怎么可能是一个质量的自信程度呢?

另一方面,这几年很多影视作品都讲述“中年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在某个阶段遇到的绝望。当然这里面更多是一种带有负面意义的绝望,因为这个绝望更多时候不是“自找的”,而是被生活推动着遇到的。说白了,如果在更年轻的时候持续成长,那中年的时候应该会有在时间沉淀和成果积累下的自信,而不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无力绝望。而“绝望期”其实不光表现在年龄阶段上,更表现在探索各个领域上。让一个宅男去学如何讨妹子欢心,最终想成为情圣那必然得经历这么一个看起来漫长的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黑暗期,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外界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内心对自己的认可程度,都是最低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放弃的。

在这个阶段,一个宅男可能明白了自己原来是这么差劲,这么不会聊也不会撩,这么没有情趣和审美,这么欠缺知识水平。而不是像上一个阶段的,以为自己又有情趣又有魅力又有知识又有耐心又有品味,就是缺个妹子上门投怀送抱了。

就好像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一样,在这个“知道自己不知道了”的阶段居然选择了坚持做下去,也就是知道自己缺少了什么同时知道了如果想拥有好的结果则需要弥补什么能力和成果,那么这个阶段也就是每个人迎接平稳上升,持续产出稳定成果的阶段了。就好像所谓的“中年危机”更多时候出现在三十多岁,但是你很少能看到一个四五十岁的人还在那儿不停不停的“中年危机”的。因为要么一个人选择了在那个绝望期彻底放飞自我,老了公园一扎谈古说今;要么就会选择痛定思痛打磨自己的能力,提高成果的质量,这么到了四五十岁又到了一个检验和收获的阶段。

就好像在那篇不追求一夜暴富的文章里,作者经历了看到原本和自己差距不大的人比自己强了一大截然后开始了各种自己着急翻身的愚蠢过程,这之后才算是在长期的生活和状态低谷后开始反思是不是太着急了。就如同心理效应绝对不是某个人独有的心理现象一样,一段看起来急功近利的挣扎过程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对一个胖子想穿上正装参加社交舞会来说,绝对不是披个麻袋都能轻松上阵的事,相反这过程中无论是突然想学习服装搭配还是想快速健身,每一个都属于脑子发热导致的。在钟声敲响的最后一分钟里,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状态得体的出现,而不是有一个God mother把你丑小鸭变白天鹅

你当然可以有不甘心,不服气,甚至是悔恨,但是那又怎样?造成这个结果的是你,那为什么承担后果的变成别人?

没有哪个学渣没幻想过满分成绩单上写着自己的名字,但是那又怎样?那只能是幻想。

无论我们如何评论和认为一些名人的行为和生活,都不可否认一个事实,就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是有大师的。所谓的大师并不是具有超能力来改天换地,而是他们的存在和成绩本身就足以颠覆人们的认知了。就好像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依然选择了让追随者以“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他可能知道自己选择了内心最认可的方式来接受一切结果,甚至选择了用死亡来检验自己对所持意义的行为程度,但他并不知道可能他存在的本身就已经是“所知最善的方式”的代名词了,也就是他无需多此一举的验证他的头脑与行为也已经契合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成果的代言人,你坚信的是什么、你的成绩是什么、你经历的是什么、你的思考是什么,这些都会汇聚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成为生命的内在支撑和外在表现。简单却深刻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我接下来想要说什么?其实还是复利效应。看起来人们从愚昧的山峰走到智慧的高峰有一个漫长的大低谷,甚至低谷直接占去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回归到人生上我们也能看到越到后面我们每个人之间的差距越可能天壤之别。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放在如今的世界,可能三年河东三年河西都说多了。

而就好像两座不同的高峰一样,看起来自信程度相似,甚至因为前者众所以看起来又热闹又幸福,但其实那种幸福和自信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的,这就只能见仁见智了。人们总说的“高处不胜寒”本质上还是站在了仰视和不解的角度给出的判断——真正站在另一个高峰的人,那里的寒风是一种苍劲的美好,是一种有厚度的精神匹配和享受——怎么可能觉得冷飕飕站不住呀……真以为谁都是坐缆车直升机到巅峰然后拍个照着急下山吃泡面暖和呢?

就如同跨越舒适区一样,大冬天从被窝里出来很多人都觉得难以承受,其实本质上被窝是不是真的暖和另当别论,更多时候它代表了一种“已知”而不是充满不确定的“未知”。同时,在床上躺着很多人真的就是睡了玩玩了睡,但是起床了却意味着必须做点什么才能匹配艳阳高照了。而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是求知的开始,因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绝对不是因为还做着熟悉的事,于是突然发现自己掌握的还不够。而是对一个自己原本以为有知的东西却掌握的非常差,这才是一个会引发痛苦感触的关键点。而这之后,究竟是选择继续了解下去搞明白究竟是自己变差了还是自己根本就没懂,又或者矫情的顾影自怜缩回去了,这最终也就导致了你究竟在哪座山峰收获自己的人生和成果。

虽然有句话叫“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但不是“每个”胖子都成功减了肥——这也是事实。

说到这里,可能就要说一个事了,这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只是低质量的活着。就好像日常提到的跳出舒适区一样,其实这件事真的有那么难吗?又或者是保持一副好身材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件事做起来就比一天好几顿的高脂高热高糖食物痛苦百倍吗?又或者从及格万岁的学渣到稳定高分的学霸,难道就绝对是蠢材与天才之间的区别吗?

任何转变当然会经历痛苦,但事实上那份痛苦真的让你百倍千倍万倍的难受无法持续吗?

与其说是承受不了痛苦,接受不了不确定感,受不了那个未知漫长的凌迟,不如说是做着做着就忘记了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好玩的就好像很多女孩子抱怨男生追求自己追着追着就不追了,但其实你究竟是想迎接来一段美好的感情,还是就想被人追呀?这个跟耐心无关,跟所谓身价考验无关,甚至跟爱得深不深无关,真的想考验全面不应该找年轻气盛还一无所有的小伙子,而是有经验有手腕更闲的只剩时间的老爷爷们。

就好像之前说的,有些人面临绝望低谷的时候虽然一样觉得痛苦不堪,难以忍受,但是却选择了持续前进,最终让自己的下一个十年,乃至后半生都能拥有不错的成绩和认知水平。而有些人在面临绝望低谷的时候面对同样的挑战觉得唯有放弃才对得起自己的认知和人生期待,以至于到老了就真成了在犄角旮旯找把椅子一坐一整天的晒太阳,感慨世风日下了。本质上,不是前者有多坚强,又或者后者有多脆弱,而是一个还始终记得 (无论是潜意识还是实际) 目的是什么,以及生活中依然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着自己。而后者?他们就如同赌徒一样,与其告诉他们怎么建立系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怎么“瞬间”解决一切问题——收费,他们都愿意花这份钱。对他们来说,解决问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一切顺溜了好去享受,不顺溜的时候想去享受老被别人说三道四,不痛快!

所以,虽然每个人必然是从0起步的,但因为秉持的想法不同,采取的行为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拉长而发生变化。以至于到后来有些人不成为负数就不错了,有的人则走到了近乎于天边的位置。

从这个角度讲,“复利效应”其实并不是什么妖魔化的奇迹,又或者说出来骗小孩的,世界上有最高的山峰,也有最深的海洋,它们绝对不是第一天就这个样子的。

在某种程度上,我特别讨厌别人说“我们普通人……”这样的话,因为几乎每一个这样说的人,下一句都不是对事物的肯定或者对自我的调整,反而他们无一例外的用“普通人”这块挡箭牌作为自己不去做什么的借口和充分的根据。不知道多少次在心中戏虐,他们并不是因为能力差才只能成为“普通人”的,而是因为认定了或者接受了“普通人”这个人设,所以才不会去做任何“非分之想”的。

不想当主角的不是好配角。

你可以不去抢戏,甚至你也不应该去抢戏,因为能不能抢过来还是一回事,就算抢过来了你也未必受得起那个海量的人气洗礼和承载驾驭更高深的片子。但是狠狠地磨练自己,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努力进化自我,让自己不再永远只能“跑龙套”——这总不过分吧?这总应该是任何一个“龙套”都梦寐以求的吧?而不是为了片场几十块钱的盒饭?

无论是做事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记反问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还是永远存在“非分之想”的保持不断进化,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在不知道它们之前你是一个人,在知道了之后,你还想成为曾经那个人却是不可能的事了。一见杨过误终身,当真的开始不断思考检视自己的行为和目标之后,还怎么可能继续只做一个“普通人”呢?

同样,当你真的知道了原来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会经历这么一个愚昧巅峰到绝望低谷才能有机会真的拨开云雾见月明的过程,你又怎么可能心里不多一分笃定?你又怎么可能不对自己多一份耐心和时间上的认识?你又怎么可能只愿意做出及格分来敷衍自己的付出和对自己的考验?

当你知道了最高目标是变为金子,你又怎么可能纵容自己永远只是一块破石头呢?


【延伸阅读】

《人生的点、线、面、体》

《不要轻易自我感动》

《效果的滞后性》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何荷鸣(hehemingHHM)


这篇文章的Press.one地址:
https://press.one/file/v?s=c2c3f19baddc344786496dfbb316d2cb6006699cef865ef385dc921c44de51bfc96ca71b93cca5caf7e46f30899c423d3df86a91cb728f1ab67b87948b800f491&h=cc0f34063ba7d2a596bfffe041b12ea564c3dd927714577e72c8a2fd180064bf&a=427431c39cb6a9b99660a516adae5dfbca477b46&f=P1&v=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