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纠结

in #life7 years ago (edited)

  去年以来,全国很多城市都开启了吸引人才落户优惠政策,近的如深圳、东莞、佛山,远的如南京、西安、武汉、天津等,陆续都在自己的城市放大招,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当地城市。


  就拿天津市来说,在前阵子刚放开政策后,一天内竟吸引达30万人申请落户,因为短时间内涌入太多人访问,甚至一度导致网站系统瘫痪。


  而在西北的西安,更是在去年就大幅度降低了入户门口。比如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落户西安,无论是政策要求或者入户流程,想必之前都大大降低。


  另外南京、武汉、深圳、东莞、佛山等,也都先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放大招吸引人才到自己当地城市。


  为什么会出现陆续很多城市大大降低入户门槛?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也愿意去申请?这其中的原因则不言而喻。


  对于老百姓来讲,拼命想入户到所在城市,教育和购房无非是主要原因。孩子的教育,相信每个父母都是放在首要位置上的。没有所在城市户口,除了要缴纳昂贵的各种名义实则就是赞助款进学校,更重要的是享受不了公办学校等带来的优质师资教学资源。


  落户落户,自然得有地方落脚,你不可能总将户口一直放在人才市场或集体户口上吧?所以买房当然是首选和必须的了。。就拿我所在城市来讲,外地户口在本地城市最多只能有一套购房资格,而本地人则可以购买两套,显然,拥有一个城市户口,在房价日益增长的今天,至少多了一份拥有购买财富增长的船票。


  自2011年以来,过去中国多年依赖的人口红利结束后,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如何吸引和招聘人才都成为了各个企业的头号大事,显然政府也看到了这一点,一方面的原因莫过于降低落户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但这背后更深层的原因也是地方经济利益的关系,毕竟地方政府也要吃饭,发工资,领导也需要政绩。


  我们都知道,在中央的严厉调控政策下,购房的门槛和代价也是愈来愈高,当然,政府的本意是想减少甚至杜绝那些炒房的人,而绝非真正有购房刚需的年轻一代。地方政府显然是看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地方政府甚至会鼓励年轻的一代去买房,所以便陆续开始了吸引人才放大招的模式,而从目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房地产依旧是地方政府经济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就拿我所在城市附近的一家楼盘来讲,如果你去楼盘询问价格,售楼的工作人员会跟你讲,要签署两份合同,一份是对公,一份对私。比如一个楼盘报价35000,对公的合同上边会以35000/方来计算,包括你去银行贷款,都是以35000作为基数来给你贷款等。另外那份对私合同8000/方,也就是说,这个楼盘你的实际购买价格为35000+8000=43000/方,其中35000可以走正规的银行贷款等,而这8000/方是你需要另外一次性付款的。政府的网站备案记录上登记的自然是房价35000。而如果你购买100方,以首付3成计算,则银行合同这边为35000x100+8000x100=4300000元,其中最低首付为35000x100x0.3=1050000+8000x100=1850000。对,你没看错,不是105万,而是实际上的185万。


  因此,在政策和经济利益的双重压力下,既要遵守政策杜绝炒房、防止房价过高,又不能放弃经济效益如拍卖地皮,在这种矛盾的逻辑下,自然会衍生出一些很多奇怪的如上述双合同等行为来,这不足为奇。而除此之外,吸引更多人(才),让城市保持人口的净入流量增长,未来城市的购房市场需求量,自然就有了充分的保障了。而稳住了房价,地方经济的GDP自然也有了保障,至于其它的,也都顺势而然水到渠成了。

Sort:  
Loading...
Loading...

最近看楼盘 看得我的心好累啊。

中大型城市解决商品房库存的好办法。
库存解决好了,就可以去大胆的调控了。
之后房价就坐地起飞,调一次涨一次。

看来又要起飞新一波了

还有这种操作,真是应了那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以前为一个户籍指标挤破头,现在免费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的确。

Congratulations @sir..
Very beautiful life photography post...
I appreciate your life...
Upvote done sir..

Most welcome sir

請問那些翻譯是怎麼來的?

这就像美国当初禁酒一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真的有需求的话靠政策是阻止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