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航母的华裔水兵27 我把我以后的工种选为修飞机发动机

in #navy4 days ago
作者:海攀、一鸣

军人的婚姻大事

在美国,一般军人并不能算多么有地位。军官当然好得多,

士兵就不怎么样了。你给私人企业干活,有升职,有奖金,工资高很多,

也很自由。你在军队里,干得再好,也不会有奖金,干得时间再长,

也没有加班费。而且军人工资不高,有各种纪律,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全都有规定,你无法选择。你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做,也是上级说了算。


比如说让你去很偏僻的山沟或者沙漠,你也必须去,没有价钱可讲。

关键是还有生命危险,美军常年打仗,哪天让你上前线,你不能说不去。

去了,就有可能回不来了,或者丢掉胳膊扔掉腿,残废着回来了。

所以前方战事一紧,后面招兵就很困难。

人家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跑到天涯海角去送命?

不过许多女孩还是挺想跟军人结婚的。军人找对象,有一定优势,

并不是说找不到。那些女孩不能说多么喜欢我们这些军人,

可能只是喜欢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军人受过训练,走路做事比较有型,

又不会太胖,再穿上军队的制服,看上去很酷,

这对吸引女孩子起了很大作用。有些美国女孩很傻,

看着喜欢就跟你了。很多美国军人结婚很早,

那个年纪的人一般要求不高。


更多的女孩找军人,用中国的话说,就是找一张长期饭票。

军人工资不高,但是福利很好,工作也稳定。一般你只要不出大错,

就可以在军队里一直干下去。干够20年,就可以拿着养老金退休了。

军人的福利包括一家人的医疗费用,不管你生多少小孩,全都包了。

军队还给你分房子,或者给你很不错的住房补贴,让你在外面租房子住。

有些军官在基地里的房子,看上去就跟豪宅一样,非常漂亮。

军人家属大部分不用工作,就在家看孩子,生活相当轻松稳定。


很多军人参军前就有女朋友,比如说中学同学,就是他们的甜心。

有些军官上军校时,跟学校周围的女孩谈恋爱,后来就结婚了。

我们飞行队有些军官自己长得很帅,太太却很一般,

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可能他们并不挑剔,感觉好就行了。


一般这种私事,人家愿说我们就听着,人家不说,我们也不问。

也有一些军人,出去喝酒时在酒吧认识一些女人,

然后约会谈朋友,后来就结婚了。

当然也有别人介绍的。比如说美国有一种约会叫做“闭眼约会”,

就是我认识一个女孩,我要跟她约会,我叫上我的朋友,

她叫上她的朋友,你们认识了,自己去谈,后来也有结婚的。


不过也有一些军人,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没有责任感,

不愿意认真地跟一个人好下去,不想结婚。比如说我的一个同事,

他跟一个女孩好,那个女孩人不错,长得也不错。

他经常跟人家出去约会,好好的,

后来两个人却分手了。什么原因呢?


这个男孩在跟这个女孩约会的同时,又去跟别的女孩约会。

他跟第2个女孩约会的时候,还跟第3个女孩约会。

就是他一个男的,同时约会3个女孩。就是花心呗,什么地方都有这种人。


我觉得对于一个军人来说,这就有点过分了。他可能是干不了别的,

才来参军来了,没有很高的素质,感情上也不想专一。

但是我自己的理解是,如果一个平民百姓做这种事,

那是他自己的问题,因为他没有什么纪律约束,

但是军人毕竟是受过训练的人,是为国家服务的人,

干任何事,都应该有纪律、有道德。可是有些人,他们穿着军服时,

可以保持或者假装他们遵守纪律,一旦脱下军服,

他们就变成了另外一种人,就跟流氓似的。这种人,我不喜欢。


由于我们飞行队里的军官基本上全是白人,他们的太太也都是白人。

好多军官太太也不怎么样,长得不太好看,但也没有多丑,

就是很一般吧。她们还是挺享福的,不需要工作,靠着老公,

什么都有了。我妈妈参加过我们的圣诞聚会,

她说那些军官的太太穿着打扮、举止言谈还是有些档次的,

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


当兵的娶的老婆,那就是什么人都有,菲律宾人、南美人不少,白人不太多。

像我这种亚洲人娶了白人太太的,相当少见。这些大兵的太太层次都不高,

看上去大多出身于低收入群体。她们多数从来没有正经工作过,

结婚后很多人也是不工作,就在家待着。当然在基地附近,

也没有太多的工作机会。


听说他们中的有些人是包办婚姻,就是父母给他们找的老婆,

不是他们自由恋爱。人家也就这样过了,好像过得也不错。

很多女人很简单,找个男人就是为了养活自己。

她们对军人是不是真正有兴趣,那就不一定了,大家都是为了生活。


因为美国军人全世界到处跑,在国外有很多军事基地,

所以有些军人就娶了外国老婆。比如说我后来去修飞机发动机车间的老板,

是一个墨西哥人,他的老婆就是日本人。他以前在日本的美军基地里当兵,

在那里认识了他老婆。结婚以后,他被派回美国了,

办了一些手续,把他老婆也从日本弄到美国来了。

很多外国女人都是这样移民到美国来的。


有一次我们正在一起工作,他老婆给他打电话,

我发现他会说一口很溜的日本话。他不黑,也不很白,

可能白人血统多一些,不像墨西哥土著那么黑。

因为他是墨西哥人,还会说西班牙语,当然还有英语,

所以他是一个能说至少3种语言的人。他也是一个士兵,

当时的军衔是E6。他可能挺喜欢日本的,

后来又申请调回日本工作去了,他太太也跟着他回日本了。


 学技术才是硬道理


进入2006年以后,我们飞行队完全恢复了正常训练。

跟2004年时的情况一样,我们陆地上训练几周,船上训练几周,

再去法伦训练几周,整个训练流程没有什么变化。


只不过我们的航母改成斯坦尼斯号了,


我们飞行队和整个飞行大队都上这一艘航母。



我参军以后,一直做飞机维护长,也干得很不错,

但是这并不算一个工种,属于打杂的活,不能永远干下去。

我们干到一定时间,都要去别的车间找一个正式的工种,

以后就到那里去工作,可以干一辈子。


任何一个军人都不允许在海军里面干了4年还没有自己的正式工种。

海军里有许多工种,驾驶航母、操纵核反应堆、修飞机发动机、修机翼,

凡是可以长期干的技术工作,都算工种,连厨师、吹号都算工种,

牧师也是一个工种。


我来到穆古海军基地时,是未确定工种空勤人员。

半年之后,在我拿下飞机维护长之后,

我就可以一边在航线屋里侍候我的飞机,

一边去别的车间选择自己未来的工种。平常我的工作很忙,

我不能走,因为我当时最重要的是把飞机维护长这个工作做好。

只有当我偶尔有空的时候,我才可以向我们老板申请,

说我想去一个什么什么车间看一看他们的工种,

看一看他们平常都做些什么,学一学他们的工作。

如果老板说,行,现在我们不忙,你可以去。这样我才能走。



我在转了好些车间和工种之后,有点想去做文秘,那也是一个工种,

比较轻松,因为我想在海军里面干够20年,以后岁数大了站甲板,

可能受不了。我去试了几次,考试总不过,感觉也很不好,

因为作为一个外国人,英语的听、说、读、写都比不上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做管理工作,对外交际,也不是我的长处。


想来想去,我觉得我对飞机发动机更感兴趣。我也终于认识到,

做亲自动手的技术活才是我的长项,不能再考虑诸如秘书等文职了。

所以我就把我以后的工种选为修飞机发动机,


我的工作职称就是飞行机械师。



定好工种以后,虽然我还在航线屋里做我的飞机维护长,

工作不太忙的时候,我就到修飞机发动机的动力车间里去,

看一看他们怎么干活,学习这个工作。他们当时不让我干,

因为我还没有资格碰发动机。他们就是给我讲,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

那个东西又是干什么的,发动机是怎样工作的,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教我。

我也就对发动机有了一些认识,对于整个飞机的动力系统有了一些了解。



到了2006年年初,我在航线屋已经干了2年了,应该进入自己的工种了。

本来上级早就想把我调去修E—2的发动机,可是飞机维护长太缺,


我实在不能走,因为当时又到了出海准备的时间了,天天都在紧张地训练。



起初他们说要把我和另外一个修发动机的新人对调一下,

让他到航线屋做飞机维护长,我去学着修发动机。

可能是飞行队领导觉得那个新兵入伍时的考试成绩不错,

实际工作时却不太好,想让他先到航线屋干一段时间杂活再说。



可是后来他们又觉得不行,因为这样一对调,

我们两个人在两边都要重新训练,他不会做飞机维护长,

我也不会修发动机。尤其是他没办法代替我,

等于航线屋又多了一个新学员,对工作没有什么帮助。

上级就说这样很麻烦,过一段时间就要出海去打仗了,

我们太缺人手了。结果我只好又在航线屋里面多待了半年,总共待了两年半。


后来我们飞行队的副队长说,按照规定,

郑无论如何应该去他自己的车间了,不能再拖了。

这样他们才把我正式调进修E—2发动机的动力车间,

我才算正式成为飞行机械师了。


当时军队里没有足够的经费,我们飞行队又忙于训练,


我还要经常回航线屋帮他们打手势发飞机,

所以上级就没有送我去彭萨科拉的发动机学校专门学习。

我就是跟着动力车间里的人,一边看,一边干,一边学。

比如说取一个东西,他们就教我怎么取,然后我就动手去做。

我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学,直到学会一个又一个修理飞机发动机的技术,

然后通过一门又一门的考试,最后成为一个合格的飞行机械师。


直到我离开穆古海军基地,我们的航线屋里面还是没有足够的飞机维护长。

2005年我们打完仗回来以后,很多人都走了,有的人退役了,

有的人调走了,有的人去学自己的工种、进自己的车间了。


我们训练出来了几个新飞机维护长,但是还不够。



我原来是做飞机维护长的,到了发动机车间后,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一点一点学着修发动机,

可是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很好的飞机维护长,

尽管我不在航线屋工作了,他们有时候需要人的时候,

还会来叫我。有时他们打电话来说,

我们实在没人了,需要你赶紧来做什么什么,


我就只能跑回航线屋干活去。


从此以后,无论是海上训练还是陆上训练,在穆古还是法伦,

还有坐斯坦尼斯号航母第二次出海打仗,一直到我正式调走,

我都是两边跑着干活。航线屋不太忙时,我就在动力车间检查、修理发动机。

那边一打过来电话,我就要跑去给他们发飞机。


虽然有很多新人进来,可是又有很多人走,结果飞机维护长总是不够,

而且飞机维护长越少,他们就越忙,就更没有时间去训练新人,

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总是没有足够的飞机维护长。

所以他们就死抓住我不放,总拉我回去干活。



我也还可以,一到地点,马上就可以把角色转过来,虽然很累,

但是从来没有出过错。在动力车间里面,我当时学的和做的,

都是维护、保养、修理、检查E—2飞机的发动机。直到2008年的6月,

调到勒穆尔的另一个飞行队以后,我才开始修F18飞机的发动机。

所以我在E—2预警机飞行队的5年时间里,

有2年半是两边跑,既修发动机,又接发飞机。


赶路是第一要务


在2005年乘坐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去波斯湾打完仗回来以后,

我们飞行队经过一年半的休息、调整、训练和准备,

到20071月,

又坐上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再一次去波斯湾参加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

一般说来,一个飞行总队都是固定地跟着一艘航空母舰的,

这样彼此比较熟悉,配合起来方便,也不容易出错。


我们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卡尔·文森号去船坞大修去了,

我们就只好跟随斯坦尼斯号出海了。


出发时的情况跟上次一样。我们带上一些随船个人用品,

其他东西都交给搬家公司放进存贮仓库里,

然后坐上大巴开到圣迭戈北岛海军基地,

从那里登上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这艘航母大约在1月中旬从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用了一天多时间开过来,

给我们装船用了两天,然后就带着保护我们的一帮小船直接开进了太平洋。

每次航母出海的基本情况都差不多,标准化运作,没有什么变化。


我们跨过太平洋的航线也差不多,都经过关岛,但是这一次我们没有停留,

直接就开过去了,因为我们要赶时间,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出发晚了,

还是正在波斯湾里面打仗的那一艘航母要急着往回赶,


反正我们就是一刻不停地往中东使劲开,哪里都不停。


我们这些人眼睁睁地看着关岛从我们眼前过去了,

却不能下船,心里当然很不高兴。



新加坡就更别说了,连看都没有看到,可能是我们航母抄近道走了。

等于我们从地球的这一边,直接开到地球的另外一边,然后直接进入战区,

没有任何休息,也没有任何停顿。进入波斯湾后,我们马上开始打仗,


也没有说到巴林或迪拜歇几天。反正这一次我们就是不停地赶,

像是有什么急事似的。我们这些当兵的,只能在船上待着,

该干啥就干啥,上级没说让休息,我们也不问,问了也没用。



因为我们长时间没有下船休息,海军就给我们举办了一个节日,

叫做“啤酒节”。我们这些水兵,只要在船上连续关了45天,

没有登上过陆地,那么这一天就要庆祝,

就是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一瓶啤酒,让我们喝。


当时我还奇怪,我们的部队正在打仗,甲板上又忙又乱,

你们让我们每人喝一瓶啤酒,要是有人喝晕了出了问题怎么办?

我拿起来仔细一看,哦,原来是零度酒精的啤酒。我打开瓶盖一闻,

还真是一股啤酒味,跟真正的啤酒一模一样。因为我不喝酒,


所以我也不喝这种假啤酒。既然每个人只发一瓶,

我就把我的啤酒给了我的一个朋友,让他稍微多过一点瘾。

这也是美国海军的一种文化,很有意思,是不是?



我们去替换的,是东海岸开来的一艘航母。我们进入战区以后,

远远看见那艘航母带着一群护卫舰只迎面出来。

它们从我们旁边交错过去以后,绕了一个大圈,


又开到我们这群船的旁边来了,陪着我们走了一段路。


两艘航母换岗,并不是“我进来,你出去”那么简单,

还有一些海上的礼节,在海军中又是一种文化。

就是说,我们进去的时候,要出去的那艘航母,

不是一见到我们马上就走,而是要陪在我们身边,

跟我们一起走一会,送到前面一点,就像老朋友见面,

握握手,聊聊天,然后再道别。


两艘航母并行走了一段后,那艘航母又转弯走远了,

然后再掉头回来,从我们身旁擦肩而过。我们接着往前开,

他们往外面走,越走越远,就出了波斯湾,开始往美国这边开了。


周围保护那艘航母的小军舰,也跟着全部都走了。


我们一进去,那艘航母的任务就全部完成了,以后的战斗就是我们负责了。

我们这些航空母舰出海打仗,就像是站岗,你先去站第一班岗,


然后我去接你。如果我没有来,你就不能走。我来了,


你把任务交代一下,就回家休息去了。

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

我们打完仗走的时候,也必须等下一艘航母进来,

也要陪它走一段,都是一样的。


不过,我们换岗的时候,两个航母编队离得还是比较远,


因为两个打击群的船都很多,挨得太近了不安全,而且聚在一起目标太大,

要是受到袭击就会吃大亏,所以我们接替的是哪一艘航母我不知道,


也没注意,因为看不清它的船名,


但是我能看出它长得跟我们的航母很像,是同一个级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