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一种病

in #poor6 years ago

最早看到“没钱是一种病”这句话还是在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专栏上,有时候语言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平时你看它觉得什么用都没有,但是总有那么一次晴天霹雳是由它引起的。

同样发挥作用的有“钱就是要繁殖的”,“能用钱买到的都是便宜的”,“着急没用”……其实还有一箩筐,甚至就是读那种逗自己玩的文章,也能发现一些还算给人启发的内容。但之所以不罗列那么多,恰恰就是希望每个人可以重新回去品味一番。谁都知道“钱生钱”,但是当用一些更生动或者更直白的词语来形容的时候,那种金币之间互相碰撞带来的声响,以及随之而来越积越多的画面就瞬间显现了。在此之前,谁不知道钱也是会“繁殖”的?但是真正不只是让这些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概念的:让你真的知道钱也是需要“交配”的,从而给予它流动性,带它进入一个更大的世界进行“交配”,从而获得更多的钱子钱孙——这些,绝对不是读完就完,就可以做到的。

相反,如果真的是读完就完了,那么把这些内容当成毒鸡汤都已经是最善良的划分了。本质上这就好像遇到困难一样,本能的反应肯定是“缩”回去。这时候旁边有人劝告你出来走走的,全是不怀好意的敌人了一样。但恰恰又是这个“缩”回去的一系列反应动作,导致了后面把自己越据越小的结果。

对待钱的态度上更是很常见了:

很多人觉得钱少→于是少花钱→进一步放弃太高的生活质量→导致家庭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起纠纷→发现钱还是少,于是更少花钱→长期纠纷导致家庭关系陷入紧张→陷入更深的恶循环……

钱少并不是真正的贫穷,因为钱有限而导致一系列恶性后果,才叫贫穷。谁都买得起几块钱的水,但是如果为了省钱而渴着自己,甚至连带着渴着别人,导致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成为一切矛盾的导火索,这才是真正的贫穷。

换句话说,贫穷不只是“贫穷”这么一个词语,它更是引发一连串后果的总结性词语。最明显的就是陷入惯性思维里。也就是当你习惯后,你会把那些本来不应该做的事做的越来越得心应手,无论是“节省”几块钱不买水渴着,还是会为了节省千八百大老远出国代购,又或者明明肚子里都塞不下了还在努力实践吃垮自助餐厅……

这就好像捡芝麻捡久了一样,当看着一麻袋芝麻的时候,无论事实上如何,都会觉得比那几个西瓜更有分量。反而还会对捡西瓜的行为感到不屑。

然而这种习惯却是一种思维陷阱。你以为问题出在“钱”上,真正的问题却是在自己身上。

这个问题并不是所谓“不够努力”,或者“不够幸运”,又或者“甘于平庸”等等,就好像那句“赚钱是工作唯一的原因”一样。当你把钱作为唯一的反馈成果的时候,你不光是在把钱赶跑,更是在把比钱更有价值的东西赶跑。

这就好像那个很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你以为你不忍耐于是失去的只是“棉花糖”,但其实还有这样反复多次后的一系列思想启发。例如懂得延迟满足,懂得不把棉花糖当做唯一有价值的东西,懂得在过程中培养自己探索其他的能力等等。换句话说,你以为失去的和你真实放弃得到的,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东西。

关于棉花糖的实验还有升级版:

一开始说好等待足够时间会给第二块棉花糖作奖励,结果到了时间后对那些明明忍耐了的孩子说:对不起,没有奖励。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等到第二次试验,那些原本第一场忍耐了的孩子坚持不了3分钟就放弃忍耐了……

小孩子对于棉花糖奖励的一些反应也可以看为是很多成年人对于金钱又或者荣誉奖励的态度:按照既定规则的时候,很努力很上进,看起来绝对是个好好青年。但是到了发奖金或者晋升的时候如果没自己戏,那原本还壮志满酬的大好青年,很多都会选择在之后放弃努力。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很恶毒的故事:一个老师说怎么毁掉一个孩子的自信呢?等孩子跟你打招呼的时候不理会,一次又一次,孩子自己就会觉得自己有问题了……

然而实际上,钱真的足以成为最重要的反馈标准吗?就像忍耐棉花糖的这一过程都会有收获一样,你认真工作,提升自己的实力与眼界,协助别人共同进步,结果是工资没有提升或者没有得到合理的晋升,于是你就自我放弃了?那你之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退一步说,如果一家企业当真有眼不识泰山,那你最应该做的也不是自我毁灭而是良禽择木而栖呀。而如果你自己反省下都会觉得是自己实力不济导致反馈不佳,那么最应该做的还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抱怨或者停滞吧?再者,如果因为各种旁的原因(如果这世界上真有潜规则等现象的话)导致自己没有获得应有的成绩,那么愤怒有多大用呢?有那个功夫还是提升自己最重要,大不了有一天实力够了转身走人——这不也是比自我毁灭更明智合理有效的报复吗?

这就好像,当时我看到那个棉花糖的实验,就在想——如果有第三次,那我估计还是会选择忍耐,同时心里默念清楚:

如果那老小子再不兑现诺言,老子打死TA~

当你这么转移目标了之后,钱、棉花糖也好难道就不是反馈了吗?它们同样是,它们和以前一样,依然是反馈。依然还是绝大多数人生存的主要支撑。不一样的是在你心里的分量,它对你思想以及行为的支配力。在那之前,你会为了几百几千的外块做一点纯粹浪费时间的闲活,在这之后,虽然你可能依然会选择做这样的事,但是你的目的已经不一样了。你可以为了锻炼自己,可以为了探索未知,可以为了把事情培养为兴趣,总之不再只是为了钱,甚至当遇到没有金钱回报的时候都可以逐渐心平气和了。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一句“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因。看起来为了钱同样能够工作,但那大半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真正对于自己能力的提升估计也就只能在于“最开始抱怨,到后来都懒得抱怨了”而已。反而,如果在你心里工作有了远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个人前途,实力提升,开阔眼界,创造更多可能性,又或者哪怕是人际关系。说句不夸张的话,真的有好的人际关系,就算只是跟看门大爷的友谊,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成为你衡量工作价值的一部分。

本质上,人真的只能在同一时间做好一件事,当你把眼睛紧盯在某个位置的时候,那么你对于其它部分,本质上就是自动忽略的。而很显然,无论生活在什么时代,忽略能力的提升都是很不值得的事情吧。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有关戒毒以及动物选择捕猎进食的内容,里面都提到了大脑中的反馈机制:多巴胺。当你做一切有利于生存的事时,例如进食、交配,那它就会影响你产生愉快感。无论是人们戒不了的瘾,还是明明不饿都会选择去吃饭,本质上并不是做这事多方便或者多有意义,而是这样做可以让人更能获得快感。说俗点,这事干完后让人觉得很享受,于是下次还接着干,反而如果这事干一次半条命没了,你就算还想干脑子也会不自觉地让你更谨慎。

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恰恰并没有让我们获得真实有益的收获。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同样当发现自己陷入到一种思维陷阱里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把陷阱填平而是迅速远离,从今以后看到大坑别再不明所以就进去转悠。因为什么?你哪有那么多时间跟垃圾较劲呀?

习惯以及思考方式的转变,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看起来把目光转移是一种讨巧或者弱者的行为,就好像一个亿万富翁看到别人赚了几千万,是不会想这个小蹄子赚钱不符合社会努力标准的一样。人们对于比自己弱很多的人,天然的就不在乎,也更不会把时间纠结在他们身上。反而只会对跟自己不相上下的人竞争。当把目光从曾经的位置转移的时候,其实天然的给了自己巡视其他方面的机会。很多时候,人们的迷茫并不是仅仅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对于未来的思考严重不足导致的。这就好像近视一样,长期盯着眼前,突然有一天需要看向远方了反而除了视线模糊就剩下恐惧了。

承认现阶段的自己还是一个弱者也很重要,甚至在与未来相比的时候,每一个昨天和过去都天然的代表着一个更弱的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反而,如果总是回味过去,过去的自己比现在优秀很多,那才是需要警惕的。过去可能很美好,但那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往事,只有当下以及未来的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才是真的会根据你的所作所为而改变,而产生不同的。

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过去,其实天然的就减少了自我对于未来的时间投资,多么不划算。

有一句流行的话:贫穷限制了想象。生活在当代社会,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成本都很低,更何况生活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背景下,你想看不到别人获得财富自由的消息都难。甚至就算“全民创业”的热潮过了,也依然有各种虚拟货币讯息的铺天盖地。想做到无视它们,反而是件困难的事情。

说到这里,并不是希望你真的一窝蜂的去追随所谓的傻子都能抓住的机会。反而,如果真的稀里糊涂的抓住了才是件挺不幸的事。

大部分人对于成功或者说白了,发财的理解都没想过背后要通过“年”为单位的努力得来。他们更多人想的都是几分钟、几小时,更多是几天,最次最次几个月努力努力就了不得了,然后得到那个快速富有的快感——只有这样的成功才是有意义的,多快呀,反馈也来得及时,不行就撤呗,失败的成本也高不到哪去——说实话,你没发现这跟低等动物的繁殖思路是一样的吗?管它质量如何,反正能多生就多生,哪怕生下来一大半都被别人当做盘中餐,都白费了,好歹有剩下的一半中的又一半大概是能成的……

同样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对于这样的行为都有三六九等的区分:

前者是低等动物:都用不着细分,生的越多寿命也长不了,智慧?繁殖策略就是智慧的总代表了。

后者被称为“韭菜”:无论是传销组织的猖獗还是金融诈骗的繁复,又或者股市的内幕消息还是虚拟货币的追捧“大佬”,本质上“受害的”都是同一类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没有分辨利害关系的能力,同时更没有独自承受恶性后果的能力(或者事实上,压根没考虑过会有恶性后果。就好像加数倍杠杆输的血本都赔光的人,想的都是自己可以瞬间成为亿万富翁一样)。仅仅仗着人多势众,于是错了也成有理了~

人类“韭菜”并不只是指穷还犯傻的人,同样包括富有但是犯傻的人。虽然哪怕“傻钱”也是钱,也同样可以用来消费、投资甚至是挥霍,但是这都不是重要的事。重要的是你在用一种很蠢但是有效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傻,更短视,更距离稳定持续增长的赚钱能力以及自身实力增长越来越远。

换句话说这就好像上面那个棉花糖实验的测试版一样,找一个并没有成功忍耐的孩子,然后多次试验后不按照既定规则就给予他奖励,你看看他多次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活在现代社会,说是遍地金矿其实是不夸张的,就像以前我们提到过的遍地都是机会一样。而用一种侥幸又本质上愚蠢的方法获利,其实就是在让自己养成遍地捡芝麻的习惯罢了,这不是捡芝麻丢西瓜的恶毒版延伸故事,而是这恰恰就是事实真相,无非是以前别人说的时候你根本没走心。

事实上,看起来我们有一个坏习惯或者陷入了思维陷阱是很可怕的事,这当然很可怕,但是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前辈/贵人很重要,环境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力量却是来自自己。不管别人如何说教,如果自己对于事情的严重性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哪怕是模糊的认识也没有的话,那也无非是属于别人的自说自话罢了。相反,如果是自己对于事物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那就算是一个看起来很尴尬的时刻,对自己面对后续人生都会有一个重要的影响。

换句话来说,别人帮你捅破了窗户纸是没用的,虽然看起来里面的景色你依然能看到,甚至对你来说是真的丝毫不费吹灰之力。但是那个捅破窗户纸的过程必须自己来做。因为,即便后续看来只是一层纸而已,在自己去实践突破的过程中也会发现,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别人说再多,自己不去做都是枉然。很多人不去改变并不是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反而是希望改变是个迅速完美的过程,其实哪有那么容易。与其希望一下子完美,不如想想是否能够接受当下距离完美差了绝对不止十万八千里的自己,如果这都可以接受,或者只是心理上无法接受,那么还有什么好不去一点点接近在未来的那个越来越完美的自己呢?


这篇文章的 PRESS.one 签名:
https://press.one/file/v?s=8a7b626044eb54252a674488a2e2785ddc57fddf803386b86333faef4de3ad56ce63c35e9754810268c436d545b06d3baa3c42ce117b872c01d12c5fb410ecb70&h=2f5005d0838b5e87cd0bd457aff2551edc6aca3b07555f5608e66a13f30c610e&a=427431c39cb6a9b99660a516adae5dfbca477b46&f=P1&v=2

Sort: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rcdf8.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