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明英宗在大太监王振的辅佐下御驾亲征,要收拾大兵压境的瓦剌。结果土木堡一战,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在溃逃中被护卫将军樊忠杀死。
英宗出征前留自己弟弟朱祁钰监国,以备自己不测,就由朱祁钰当皇帝。土木堡一出事,准皇帝朱祁钰立刻召群臣廷议,商量如何对付气势汹汹的瓦剌军队,但是他不知道,就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文官集团们却在暗地筹划另一件事。
会议在午门举行,刚开始主题就被文官集团带偏了。先是负责监察的右都御史陈镒开火,要求朱祁钰立即将王振灭族,否则群臣今天就在午门耗着不走了。群臣纷纷附和,场面混乱。朱祁钰要求改天再说,群臣抗议不止,而且群情激愤。朱祁钰怕出事,打算退入后宫,就在太监将要关闭宫门的时候,群臣一拥而入,死活要求朱祁钰今天一定要解决这件事。
朱祁钰无奈下旨,让锦衣卫都指挥使同知马顺去王振家里抄家。官员们再次炸窝,跟朱祁钰提出要换人,说马顺是王振党羽,必须换陈镒前去。朱祁钰安排太监金英传旨让官员们都回去,结果百官冲上去要揍金英,金英撒腿就跑。
局面已经完全失控时,马顺此时犯傻,居然跳出来呵斥百官,让他们赶紧退去。话音刚落,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冲上去,将马顺扑倒就打。注意户科不是户部,这是明朝设立的监察部门,对应监察六部官吏的。王竑不仅是猛揍马顺,居然还张口咬马顺的脸(《明史》:且骂且啮其面)。群臣一哄而上,当场打死马顺。
接着,他们又要求朱祁钰交出王振的两个爪牙——太监毛贵和王长。朱祁钰还没发话,太监金英就把这俩人踢了出来。还是一哄而上,二人当场丧命。百官还不过瘾,将三具尸首挂到了东安门上。
人杀完了,事情没完,朝堂之上公然杀人,罪过可不小。朱祁钰实在呆不下去,要走。兵部侍郎于谦立刻拉住他,让他必须承认官员杀人是正义之举,不再追究杀人者的责任。朱祁钰没办法,只好同意,众人才退走。
这件事一直是作为文官集团的正义事迹历代宣扬,事实果真如此吗?都说土木堡之变起因是王振唆使明英宗干的傻事,可事实并非如此。明朝虽然屡出专权的大太监,但是他们与汉朝、唐朝的宦官完全不同。汉朝宦官可以拿皇帝来要挟百官,唐朝的宦官更狠,能直接杀死皇帝另立新君,但是明朝的太监统统都是皇帝的家奴,离开了皇帝他们完全没法生存。
只因文官集团的强大,明朝皇帝被迫使用太监作为对付官僚的工具。大太监汪直的背后是明宪宗,刘瑾的背后站着明武宗,魏忠贤的背后则是天启皇帝。王振的情况也是一样,明英宗遭遇瓦剌入侵,想重振大明的声威,想要像朱元璋一样赶走蒙古人,像朱棣一样横扫漠北,因此决定御驾亲征。而王振就是明英宗的走狗,既然主子有需求,他就一定满足,也跟着鼓吹出兵,多少也有些衣锦还乡的念头,因为战场离他老家不远。
但是官僚集团不愿意跟瓦剌军队作战,更不希望皇帝出征。他们希望的是皇帝听他们的指挥,本来明英宗主意就比较大,如果出征成功,那么今后更无法控制。现在土木堡失败,他们希望肃清王振的势力,让新皇帝亲口承认他们的正确,以便重新掌握大局。
很显然,这不是他们与太监集团的斗争,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控制准皇帝朱祁钰,从整件事来看,太监金英肯定是官员们收买的内线。注意前面提到过两个细节,马顺三人当场就能被百官打死,而金英居然能轻易逃脱,这显然是事先安排好的一场戏,演给朱祁钰看的。接着,当百官要杀另外二人时,金英马上就把他们踢出来,显然也是早就偷偷拿下,就等这一刻拎出来受死的。官员不是痛恨太监,他们是痛恨跟皇帝合作的太监。
这件事,首先由两个负责监察的官员起头,一个负责说,一个负责打,接着百官一起发力,收买的太监从中配合,最后由于谦负责清理战场,帮百官脱罪。可以说这是一次精心策划行动,非常成功,完美。这次事件被称作“午门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