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终于找到答案了

in #wherein5 years ago

ScreenClip [2].png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个循环因果的哲学难题不知道被大家争论了多久,看完了《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这本书,答案似乎跃然纸上。
作者丹尼尔·丹尼特是美国著名哲学家,著述丰富,从2003年以来就独立完成了5部著作,和他人合著了4本著作,可以说是著作等身。这本《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在2013年出版,在2018年由冯文婧、傅金岳、徐韬翻译成中文。
这本书介绍了很多思维工具,丹尼特称之为直觉泵。万维钢作序时,说,这是一本能让你变得更聪明的书。读完这本书,我有没有变聪明?不知道,最后几部分内容,实在是晦涩难懂,强行读了两遍,还有很多地方只是一知半解。
还是利用丹尼特提供的直觉泵回答一下鸡和蛋的问题吧。丹尼特在第43节说: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是什么?压根儿就不存在。为什么?下面是论证过程:

① 每个哺乳动物均有一个同为哺乳动物的母亲。
② 即便存在哺乳动物,它们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③ 如果曾经存在过一个哺乳动物,那么由第一条可知,一定存在过无数的哺乳动物,这与第二条矛盾,所以不可能存在任何哺乳动物。该说法自相矛盾。

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哺乳动物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在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之间有着许多难以描述,难以归类的中间形态。这个过程有100万年或许更长时间,在进化史上却似乎又是一瞬间,因此没有在地质层中留下太多的痕迹。这中间过程的动物,到底是叫爬行动物,还是叫哺乳动物,还是叫类哺乳动物?
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的发育过程,像极了生命进化的缩影。众所周知的是,胎儿在子宫里会发育出一条尾巴,大概在妊娠第八周,尾巴就基本消失了。根据最新的影像研究还发现[1],妊娠早期几周胚胎中,胎儿会发育出一种和蜥蜴类似的肌肉,这些肌肉却会在出生前消失。问题是,你能在哪个具体时间点,在生物学意义上,分辨出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什么时候是爬行动物,什么时候是哺乳动物?又是什么时候成为人的?这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鸡和蛋的演化过程也是一样,第一只鸡和蛋,压根儿就不存在,有的只是无数的中间过程产物:类鸡和类蛋。
词汇、语言是一个有限的集合,我们面对的世界却是一个无限的集合。以有限的集合描述无限的世界,这当然会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因此,抽象是我们不得已采用的方法,但是,抽象一定会损失对世界及其事物描述的准确性。使用抽象后的词汇和语言做哲学游戏,必然会出现各种争论。最极致的争论是这样的:

一个哲学家说:“你根本不知道我说的意思!”
另一个哲学家说:“什么是‘你’?什么是‘我’?什么是‘知道’?”

除了丹尼特所说的用处外,这个直觉泵还可以及时的将我们从那些无谓的基于语义学上的争论跳出来。

还是来一点更加实用的直觉泵吧 ——奥卡姆扫把

很早就知道什么叫奥卡姆剃刀(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却第一次在这里见到奥卡姆扫把。什么是奥卡姆扫把?丹尼特说:
某些理论的辩护者们本着智性上最大的不诚实把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往地毯下面扫。
曾经听过一个关于小龙虾的谣言:抗战时期,日本生化部队要处理大量尸体,将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螯虾,进行一系列基因改造,然后运输到日军驻中国驻地,担任起尸体清洁的工作,日本战败后,就留在中国成为了现在的小龙虾。为此,谣言制造者呼吁大家不要吃小龙虾。这个谣言里隐瞒了一个事实:人类在1953年才发现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基因工程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
造谣者、伪科学者、阴谋论者都是使用奥卡姆扫把的大师,即使你不能快速识别他们的奥卡姆扫把,你也能在网上搜索相反的意见,从而互相验证,找到那把隐藏的扫把。更大的麻烦是,大多数人平时也是奥卡姆扫把的不自觉使用者。看看那些为了特别目的编制的文章:评奖的报告、工程的可行性报告、效益分析报告,是不是到处充斥的奥卡姆扫把?或许,还会有人看见了这把扫把后,只是会心一笑吧。
知道有这把扫把,我们要关注被别人隐藏在地毯下的事实,更要训练自己有一双看见隐藏事物的本领。冰山下面,永远还有更大的一部分冰块,正是它们,将泰坦尼克号轮船撞入了海底。

再来一个更强大的直觉泵——立场

丹尼特介绍了三种立场:物理立场、设计立场和意向立场。
什么是物理立场?就是遵循物理规则,基于物理科学的一种标准模式。比如,鸡蛋从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一定会破碎;氢气和氧气按比例混合点燃后会爆炸。
什么是设计立场?就是人造物品,按照人预定的功能提供服务。比如,打开空调设定好温度,你就会预计房间气温会按照你的要求变化;打开手机拨号,我们就预计着会和某个我们想要联系的人通话。
什么是意向立场?这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理解为:认为对方(包括人和物)应该按照我的意向行动的想法。何帆的对比可以很好地解释什么是意向立场:当你在河中撑船,上游有一根巨大的树木朝着你漂来,你会迅速地调整路线避开树木(这是物理立场);如果上游有一个人撑着船向你冲过来,你就会对着他大叫,要他赶紧避开(这是意向立场)。
意向立场有什么用?当面对复杂的计算机程序时,特别是面对类似阿法狗高度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无法对背后的程序,算法进行分析,采用意向立场是最有效、而且最简单的方式。不过,我更喜欢何帆对这三个立场的解读。
物理立场:一是一,二是二;设计立场:问题的根源在我,不在你;意向立场:问题的根源在你,不在我。[2]
比如,刚出生的婴儿,不管多吵多闹,父母都很耐心地喂奶,洗尿布,这时候,采取的是物理立场。即使是初为父母的人也知道,这是客观规律。小孩上学后,学会说话,会提要求,尤其到初中,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很多父母的烦恼就开始了,因为这时候,父母开始采用意向立场了,小孩应该努力读书,应该懂礼貌,应该成为别人眼中别人家的小孩。殊不知,这正是采用了不恰当意向立场的原因。
在正确地方使用适当的立场,第一,能够减少烦恼,第二,能够让自己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解决问题。
《塔木德》里所记的祷告语同样表达了类似的智慧:

求你赐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
求你赐我耐心去接受不能改变的,
求你赐我智慧去分辨哪些可以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结语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不是旧石器等有形工具的使用将人类推进了进化的快车道,而是想象力,这一对无形的事物的思考能力,将人类和其他动物永远区分开。直觉泵就是一种无形的思考工具。
6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