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几个自称朋友的人,微信联系我说要来美国要住我家,可是我并不想招待他们,按我的择友原则,他们顶多是熟人。 现在的社会,大家好像结交朋友的主要目的就是“好办事”啊,所以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也很自然,毕竟社交时间有限啊…… 能进入我朋友名单的人,她/他可能并不是完全跟我三观相同,但是至少有些观我们是在相同层面,可以交流,产生共鸣,相互鼓励的。比如婚姻观和爱情观相同的闺蜜;比如事业观相同的合作伙伴;比如人生观相同(做人标准或待人处事原则相同)的贫民朋友。于我朋友存在的主要功能、不是相互使用(花钱能搞定的问题不是问题,只不过有些舍不得花钱的人总是喜欢省下金钱去浪费别人的时间的),而是你们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去相互陪伴。 能量场相同的互相吸引,使得这种陪伴是一种充电,一种享受,一种真实而美好的人生体验。“江湖归不易,京邑计长贫。独夜有知己,论心无故人。” 是不是只有当人从上升期中清醒过来,看破繁华,才能发现知已的可贵之处。 最近三年全职在家带娃,让自己从原来光鲜的职场白骨精的位置中,清醒出来。 发现原来每天在你身边出现频率很高的许多人,对你很好的人,你也出于礼节和回报,带她不薄的人都消失了。今天跟妹妹说,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主要是用不上我了;(补充一句,她也没错,每个人三观不同吗。 )妹妹立刻打击我,所以你要赶快找工作,让自己变成别人用得上的人,才能交到更多朋友啊。 突然语塞,本想说人只有当自己低到尘埃里,才能看清谁是真正珍惜你和你惺惺相惜的朋友,把时间花在对的人身上,才不负生命短暂。
还有一个区分知已的方式是,看他帮你的目的如何。是不是真心希望你好,不求回报,(那前提不是因为他是个圣人,而是因为这个朋友deserve 配得上这样的待她好。也许是因为,过去的岁月中,他对我的真心付出我记在心底。 )而目的是希望这次帮忙能积累credit,以后好找你帮忙开方便之门,这种朋友说实话除了帮忙的时候,平时走心的交流都很难。最近热播的“我的前半生” 就很好的阐述了这种知已的定义。罗子君离婚后,什么都没有,落入人生的低谷,不会因为她的没钱没价值看不起她,反而真心关心她的唐晶,不只是因为以前罗每周给她做饭,物质上关心她,更重要的是她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处事原则,人生观,过往的岁月中,他们之间有同样磁场的共鸣,她真心希望她好。
讽刺的一个对比是今天看到网络上传的一个单亲妈妈的信,质问都是留美博士高知的女儿和女婿,为什么对自己如保姆,没有人情味,责问这是不是国家提倡独生子女的遗留问题。 其实有些人的人生观,朋友就是互相用的,父母就是一辈子对我服务的。 没有感恩,对文化社会地位都一文不值的家长,看不起,透出来的唯我独尊的处事原则,当然会让父母伤心。
最近我也受同样的困扰,与家人的三观不同,导致的行为处事原则不一样的分歧。欢迎各位留言分享一下,你觉得我们应该交给我们的子女,什么是朋友呢?
题外话,今天看见笑来分享的一个关于如何提问的知识贴,超级喜欢,分享给大家:
https://github.com/ryanhanwu/How-To-Ask-Questions-The-Smart-Way/blob/master/README.md#%E6%85%8E%E9%81%B8%E6%8F%90%E5%95%8F%E7%9A%84%E8%AB%96%E5%A3%87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
Congratulations @tinawangboston!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