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祖宗的文化精髓,二哥有自己的见解。文章较长,容我分开来发布。
八卦是一个十分精緻的宇宙运转模型。这个模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郭沫若先生生前一再断言:“殷周典籍以及古器物文字,如卜辞与金文之类,丝毫也没有表现着八卦的气味。”(1)“殷周古器物铭刻及其他文献中无此痕迹。••••••八卦于古器物、古文献中亦了不见痕迹。”(2)我们觉得郭老这话说得太武断,也太悲观,事实上是可以从甲骨文中理出八卦形成的理路的,很多字形隐藏着八卦的密码。下面,一一解析:
殷代在龟卜的同时也进行蓍卜, 龟片上在卜文旁边记载的数字就是蓍卜的记录。 现在已难以测知当时蓍卜的程序以及占算的情景, 甚至这些数字是表示次第占算, 还是在某个位置上几次占算的意思, 都难以判断。不过,认定为蓍卜记录是大体不差的。由于当时是以龟卜为主,蓍卜只是辅助手段,象龟卜炙烤裂纹而创造出“卜”字,被后人凭自己的理觧引入到蓍卜的“卦”字之中,也就没什么不可理觧了。
本来蓍卜是比龟卜远为古老的一种占卜形式,折几段树枝就可以占算自己的命运;专业的巫师以此为职业,服务于氏族长老,成为最早的国家机噐的重要组成部门。到了殷代,蓍卜和龟卜成为并行的两大占卜系统,充当殷王的主要决策手段。现在需要我们加以觧释的是,为什么在殷代如此火爆的龟卜,改朝换代为周代,就骤然萎缩了呢?而在殷代作辅助手段的蓍卜,到了周代,又异军突起,不只取代了龟卜的地位,而且全面革新,由殷代勘验不规则的各种图形,迅速发展为六根长短蓍草(短的用两短画佔住长的一画的位置,也视同一画,即一爻)排列为八卦,还有十六卦、三十二卦的卜法,最后完善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论是卦体还是爻体,都积累了一套成熟的话语体系,提供巫师漫无边际的觧读空间,在文本上很难寻绎出它与殷代蓍卜的内在联系。这种断裂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推究起来,其原因大体有二:
一、 殷是东方氏族,最早生活于黄河中下游滨水地带,为避水患而八迁就是明证。距大海也比较近,龟类资源相当丰富,龟卜发展成主要占卜种类是有物质基础的。而周兴起于西方,越函谷关而一路向东,至洛阳而佔住中原核心地带,此前与殷共存的漫长时期使用龟卜的条件基本上是不具备的。既无稳定的龟类资源,又缺乏纯熟的记载手段。所以有心向殷学习龟卜知识,也难以得到普及。虽然在周人的发祥地有不少的龟甲出土,但有字甲骨甚少;丰、镐、洛阳均不见龟甲遗存。尽管不排除在这些遗址仍有少量卜骨出土的可能,大规模的,能与殷墟比肩的窖藏应该说是无望了。
周人也有自己的特长,那就是擅长蓍卜。在与殷人争夺对中原地带统治权的斗争中,促进了作为智力支持的蓍卜的发展和完善,建立了独立的话浯体系。流传下来的伏羲氏始作八卦;“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 周易•系辞下》)的说法,在时代观念上是大体不差的,只是将巫师的功劳记在周文王、周公旦的名下罢了。这也是奠定其不刊地位所必需的。
二 、与殷、周两大氏族不同的传统也有关系。在殷氏族实现中原统治时,殷、周两个氏族有交往,甲骨文不乏这方面的记载。如:
勿令周往于召?(《甲骨文合集》二册4883片)
甲午,卜宾,贞:令周多牛?(同上,二册4884片)
己卯,卜允,贞: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叶王亊?五月。(同上,三册6812片)
“周”均指周氏族。殷的文明程度远比周高,当落后的周氏族打败先进的殷氏族之后,除保留自己原有的传统外,也吸收先进的殷文化。如逝去的殷王由以天干名庙号逐渐过渡到庙号加谥号的模式,以“文武丁”、“武丁” 称小乙之子丁,以“廪辛”称祖甲子辛,以“庚祖丁”称廪辛之弟丁,庚丁之子“乙”也谥为“武乙”,标志谥法规矩趋于成熟稳定;(1)周称姬昌为文王,姬发为武王,姬诵为成王等,去除天干,独用谥号,明显是继承殷遗产,又作了改进。
卜法也是如此,殷蓍卜、龟卜兼行,周擅长蓍卜,疏于龟卜,立国之后,蓍卜更趋精緻化、程式化、体系化,不只对图形作了规范,以八卦为初形,继而发明六十四卦,并对卦象、爻象的解析给出一整套滴水不漏的理论,使图形推演如转圜,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出现挂碍,完全满足了各种社会事务占卜的需要。由此,龟卜遭遇冷落,逐渐边缘化,也就逾加式微了。
我是贺庆媛,退休老太太。欢迎关注交流。
大学的时候仔细读过,当时我们外教(美国人)问我在看什么?我假兮兮的还拿了几片叶子还是啥的说是要帮他占卜。
然后还假装翻书查资料告诉他算出来的结果,他满脸虔诚的听我瞎掰,哈哈哈哈,读书多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手忽悠人。
爱读书就是好,见多识广。我喜欢,羡慕。我读的太少,现在想补已来不及了,力不从心了。
nice and informative post
哇!我对周易有研究,收了仔细拜读!谢谢贺老师的分享!
哇,太好了!二哥终于找到知音了。我会陆续发布完整。
长见识了,以前老觉得周易很玄乎,以后像您多多学习
我替二哥谢谢你。
长见识,向您学习
谢谢赏读!有你们欣赏二哥一定倍感欣慰。
不明觉厉!
老先生真是博古通今啊!身边要真有这样的朋友,那可是一大精神财富哦
谢谢大伟的赞赏!我二哥经历坎坷,一言难尽。他潜心做学问几十年,不会宣传自己,我也爱莫能助,沒能力帮他。只能发上steemit让它永久保存,希望能给古文化爱好者以启发帮助。
不懂,围观看热闹
大学里有一位老师是苦学易经十年,很有成就
虽然不接触易经这样的书籍,但是感觉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
是的,一般人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