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我个人角度“解释”下这两个名词——读书和学习。
读书,对我来说,几乎等同于看小说。作者通过叙述故事操控情节发展,得以体现作者个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个虚构化的写作过程中,作者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新世界。而读者通过阅读进入这个世界,哪怕与作者产生一丝共鸣,就能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进而才可能引发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我希望通过阅读小说,思考现实世界的痛苦与困惑,直到解脱来临的那一刻。
学习——更确切地说是学习理论,我一直认为是种填鸭式教育。它通过各种教科书灌输各式理论,并以大量记忆达到最终目的。相比学习理论,我更喜欢实践。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若没有理论基础,很多实践也无从谈起。我知道学习理论有多重要,但始终困惑理论涉及范围的多少。所以我干脆把老师所教授的课本,以及一切考试相关的资料,都归为理论。
如果非要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学习(理论)对我来说,是反人性的。我天生惰性太强,又耽于享乐。所以读书(小说)消遣再适合不过。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十足的“愤青”——厌恶学校,腻烦父母、同学,还说着满嘴脏话,读他的故事可以让我体验到一种持续的快感。算上《小王子》,这是第二部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我也相信,霍尔顿的灵魂深处必定藏着小王子才有的纯洁。小王子有我所向往的精神世界,霍尔顿替我道出现实世界的肮脏,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就像现实对理想的渴望。
所以我困惑。我疯狂地找来各种小说,有时上课时间也会逃到图书馆去读,像是打开了理想世界的“潘多拉魔盒”。一直到昨天,室友突然问我,你哪儿来的时间读这么多小说?
读书?还是学习?这是一对矛盾,这是一个问题。而我,耽于享乐者总会逃避痛苦。
思想是会杀人的。
为什么你总要逃避?因为我还没开始学习就否定了自己。
为什么你要一直自己否定自己?因为我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别人一半的好。
为什么你总要拿自己跟别人比?因为我想向父亲证明我自己。
如果,假如,你的生命所剩无几,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你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么?——除了我的父亲也没什么了。
如果,假如,你没了家人,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你还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么?——除了我的父亲也没什么了吧。
好像,从高中开始,学习成绩就一路滑坡,那个时候也不知哪里来的自信——我打心底里就明白,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赶不及别人。但我没有放弃,一直挣扎到最后的喘息。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我揪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那种感觉像极了审判长用他的木槌轻轻一击,把我之前所有的侥幸心理都给敲碎,落了一地,整个学习时代的幻想像是一瞬间被风吹散,留下安详一片。那一刻,我含泪笑着,仿佛盼来了许久未见的亲人一样。我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审判,终于可以解脱了!学习时代,再见了。
我当然没有选择复读,而是去到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临走那段时间,我爸请来了方圆十里的乡亲,因为村里没几个为了上大学出去的。那天,他满嘴的酒气搭上我的右肩说,你终于给老爸争光了!你终于圆了老爸的大学梦想!
那是他第一次搭上我的肩膀,那是我第一次听见“老爸”这个称唤,那是我老爸第一次对我夸赞,那一次,那么近的距离,在我们两人之间,像是隔了整整十八年!可惜这时间太不凑巧,太晚了,我已经不再需要。可能,我已经习惯上了逃避的生活。
如今,依然身处学习时代的我,仍然没有感到丝毫的解脱。迷茫,孤独,困惑郁积在胸口,越堆越多,学习上的困难只会加剧我的痛苦。我跌来撞去,终于发现读书才能让我快乐,让我暂时忘记烦忧。可越读书越发现,这东西就像精神鸦片,读着读着就难以停下来。可肉身这幅躯壳,却时不时地吵着,讨吃讨喝。
为什么学习、读书对我来说,一个是地狱,一个像天堂?理想和现实,一个像云上的月亮遥不可及,一个又像那六便士那样俗不可耐?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可能这就是回答。
First Publish: https://cnsteem.com/ Thanks for reading.
If you like, please Follow, Upvote, Reply or Resteem @wilburm.